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有无敌舰队 > 第404章 狂潮起

我有无敌舰队 第404章 狂潮起

作者:晓小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03:10:17

新城青岛政务院。

因为大量州府与县城的陆续归附,密密麻麻的黄册户籍、案件卷宗、税务账本也随之运了过来。

以胶州府衙的那点面积,根本就装不下这么多名册、账册,所以被逼无奈的政务院,只能选择提前搬迁到新城青岛。

之所以说是提前,是因为政务院的家属楼还没有建设好,现在都还处于毛坯房的状态,除了光溜溜的墙体,根本看不到一点装修。

不过政务院的其他地方,基本已经建设完成,就连园林绿化都做得无可挑剔,至于还没有装修的家属楼,也只能暂时将就了。

政务院的资料储存处,一本本黄册户籍被整理记录,因为近期的流民迁移和天灾流亡原因,虽然黄册户籍的记录已经不再准确,但依旧具有利用价值。

黄册户籍是什么?黄册户籍就是记录人口、田地的神器,只有有了黄册户籍,政务院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大梁百姓的一切。

例如,这个人家中的性别比例与人口数量,还有这个县城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田地等等。

还能查到近些年来的赋税,若是没有这个,政务院就得重新派官员从头统计,这样会非常的费时费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看着那已经堆出几米高的黄册户籍,已经熬夜奋战两天的温录为感觉自己要崩溃了,他必须在这个月底之前把目前的人口,与各个地级市耕地记录清楚,最后把统计出来的答案报给王新。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官员和一队警卫司护卫走了进来。

年轻官员来到温录为身前,语气恭敬的说道,“院政,这是新出的吏员考试试题,需要您的过目和签字,因为考试时间已经临近,你可以先看一下吗?”

温录为放下手头工作,点头说道,“可以,咱们去办公室。”

政务院综合办公大楼,五楼温录为的办公室内,温录为接过密封袋,先检查了一下是否被动过,确认无误后,才撕开了封口。

政务院策划的吏员考试,主要考明经算术与经义策论,抛弃了传统的八股四书。

科举的八股文内容,格式限制非常严重,以往的科举考生,都只会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

至于各人创意,想象力早被扼杀殆尽,习惯了八股文空洞僵化的内容样式,突然改为策论,就算是以往的状元郎来了,说不定也会铩羽而归,因为八股与策论,完全是两种风格迥异的考题方式。

至于明经算术,在大梁以往的科举制度中,那压根就没出现过,正式的儒学思想教育中,明经算术也只能算是杂流而已。

政务院主办的叫吏员考试,什么叫做吏员?吏员就是协助上官统计一县钱粮,你若算数都不会,那纯粹就是来浪费时间的,因为你压根就不可能会被选上。

即使历史走进了某些不同的岔道,但很多东西追根溯源,依旧是偏离不了它强大的发展轨迹。

1641年,放在王新原来的那个时空,此时应该已经走到了明朝末年,北方的通古斯人后羿,也将南下中原,主宰汉人的花花世界。

明朝鼎鼎大名的“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统治了明清数百年来的科举考场。

所谓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的结构很严格,对内容也有很高的要求,面卷上的每一个字,表达的每一个主题,都要严格遵循《四书章句集注》,否则任你写的妙笔生花也无济于事。

而王新现在所处的时空,也是八股盛行的年代,文化发展的惯性依旧是如此的巨大,且不可更改。

但早期的科举制度,并非是如此的,在隋朝时期,隋炀帝为了打破氏族垄断官场的行为,就发明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举进士,为国家储备人才。

而唐朝的科举分为两类,分别为常科和制科,定期考试的就是常科,突然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叫做制科。

唐朝初始,常科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志、明算等五十多种“专业”,部分“专业”看名字就能猜得出来,比如明法就是法律、明算就是数学了。

在古代,由于法律、数学的知识体系非常薄弱,未起到太大的作用,所以不被人重视,渐渐的都被废除了,导致后期的科学发展渐渐滞后于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唐朝保留下来的科举考试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明经,一种是进士。

其中,明经主要考的就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考试题目往往是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写上其中一句,然后让考生补充其它的内容,或者解释其中的意思。

这种考试只从固定的几本书中选材,所以难度实在不高难度真正高的是进士,考的是诗词歌赋,只会死记硬背就不行了,必须得有真正的文采与才华,所以通过率不高,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高。

当时所传的便是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也就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算老明经,但五十岁能考上进士算年轻的了。

大唐之所以繁盛,也离不开这种优秀的选官制度,但随着历史的迁移,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很多优秀的东西都没能保存下来。

至于恢复到大唐那种五十多科的科举制度状态,政务院想想还是放弃了,因为那样考下来,通过的人寥寥无几,根本就起不到这次召开吏员考试的目的。

足足花费了半天时间,温录为才看完了所有考题,在末尾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大印。

温录为找来了新的密封袋,把两套试卷装进去,又用火漆把封口密封好,交给了等待的年轻官员。

等年轻官员和押送人一起离开后,温录为又返回了黄册户籍储存处,看着其中依旧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温录为也活力十足的加入了忙碌的工作之中。

但忙着忙着,温录为就会开小差皱眉思索,因为刚才的两套吏员考题,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温录为内心腹诽不已,特马的那是哪个龟孙子出的题?为什么有一小半的题我都看不明白,特别是明经算术中的那几道数学题,他真的是半点思路都没有。

明经算术难就罢了,为什么连经义策论都有那么多坑?看不懂、坑多就不说了,你每套试卷搞个几百题是什么意思?这么多题目,就不怕考生作到吐血?来找你赔偿。

想到自己不用参加考试,温录为才长舒了一口气,若是让他去参加考试,名列前茅没问题,但想挤进前十,希望不足10%,去了那就是去丢人现眼了。

茬平县、田家集。

在甲十三的劝导下,一同翻进田家宅院的五个人,都拿上了自家现在正耕种土地的地契。

就在五人目瞪口呆与不敢置信的目光注视下,化身为栓子的甲十三,直接搬着粮食就从田家大门晃晃悠悠的出去了。

但令五人惊奇的是,大摇大摆的栓子并没有被田家人发现,栓子不仅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而且还拖回来了一辆平板车。

把白面、腊肉、大米往平板车上一丢,就又明目张胆的拖着往院外走,一趟来回见栓子仍然无视。

其余五人也眼红了,转身纷纷跑出去找平板车,当五人拖着一车满满当当的食物往家中跑时,这条消息就不胫而走了。

有佃农不相信,纷纷跑来田家大院确认,当看到田府门大开,栓子还在往外托运着粮食时。

前来确认真伪的人群立刻就炸开了,一个二个争先恐后的朝着田家仓库跑,扛着一袋大米或者一袋白面就往家里跑,此时的那些佃农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般,孜孜不倦的扛着东西就往家中跑。

随着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佃农朝着田家宅院跑去,生怕自己去晚了,仓库就被别人搬空了。

一瞬间,田家宅院就变得混乱了起来,不少来晚的佃农为了争夺粮食,撸着袖子就是大大出手。

而那些最先进来的佃农,再搬过两三趟粮食后,立刻把目光从田家仓库移向了别的地方,很快田家前厅、后堂、后院、左右厢房,就如被十级龙卷风刮过一般,被**冲头佃农洗劫的得空空荡荡。

但却没人发现,田家宅院中并未有田家人的身影,兴许有清醒的人发现了,但也没有在意。

天色大亮时,田家宅院仅剩下了一堆残破的瓦砾。

“不患寡,而患不均,”抢到食物的佃农自然是兴奋不已,而那些没有多少收获的佃农,则是只能不甘心的愤愤离去了。

在饥饿与**的趋势下,那些没有抢到食物的人,则是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地主豪强。

无论什么时候,胆大包天的人从来都不缺乏,当有人带头冲进隔壁围集的地主豪强家时,一场瓜分狂潮在未收复的东昌府掀起,并且波及范围越来越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