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我有无敌舰队 > 第155章 内部竞争

我有无敌舰队 第155章 内部竞争

作者:晓小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7 03:10:17

已时未,王新快步离开了大顶山军校,朝着一墙之隔的振华学堂赶去。

军校前期的课程,王新也只会给他们讲解一些经典的战争案例,至于其他的王新也不急传授。

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学习军事技能与战术,而是把自己大字不识的文化功底补起来。

王新已经给他们安排了足够的老师,教他们识字,而且课程量还十分的庞大。

对于军校的管理,王新依旧是沿用了老方法,每天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那就是军棍伺候。

走进振华学堂,王新在一间门牌上写着新学的教室前停下了,他站在门外目光朝教室内扫去。

教室内二十多个穿着儒雅长衫装的中年人,正在伏案不停查阅和书写。

这些人都是王新从流民中挑选出来的读书人,他们的学识王新都一一讨教过,的确都有不俗的功底。

可却因为出生寒门,在朝堂中没有关系,每次科考都是名落孙山。当真是印证了那句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对科考无望的他们,在王新发出邀请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奔,他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帮王新翻阅古籍文献。

见到王新站在门外,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人急忙迎了出去,“王少爷里面请。”

王新和中年人走进了忙碌的教室内,王新开口朝着中年人问道,“良达,整理出来几本。”

张良达面带惭愧的说道,“是良达辜负了少爷的期望,到现在也才整理出来了四本。”

张良达走到了一旁的书柜,从中取出了四本厚厚的书籍,“所有的都在这里了。”

王新接过四本书籍,把它放到了桌上一一翻阅了起来。这四本书分别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六韬》、《太白阴经》。

这四本书并不是现在的从上到下竖着写,并且不分段的书籍,而是按照王新的要求重新编辑的。

书籍也从上到下竖着写,换成了从右到左写,书中的字义也不再是晦涩难懂的古文。

而是一段古文后还夹杂着一段翻译过的白话文,文章中也采用了符号分段。

为什么这个时空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就是因为教育的权利都掌握在那些世家豪族的手中,不是所有百姓都能支持孩子上私塾的。

也许就会有人说,既然上不起私塾,那就在家自学吧。

但问题就在这里,这个时空的很多书籍都是不分段不分句的,即使你拿到了一本书,没人指点你也不明其中意义。

就比如一句经典名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话有两种断法,一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二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读不同,意义千差万别。

王新可不是这个时空的那些掌权者,他知道普及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从马家宅院起,他就一直都在推倡白话文,和以符号断句。

张达良在接到王新交给的这个任务时,他就明白了王新的用意。

刚开始他的内心也是纠结的,因为他本来就属于读书人的一份子,王新这样做是在为了取消普通百姓受教育的门槛。

这四本书一出,即使很多人不去私塾,也可以自学成才。

但张达良在到达大顶山后,心中的那一份抵触就渐渐的消失了,因为他在大顶山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王新放下手中的《太白阴经》对一旁的张良达说道,“良达,那本词典你们编撰的怎么样了?”

听到王新的话张良达就露出了一丝无奈,“王少爷,按照您的要求将拼音和字以及字义,全部书写出来的话,最少也要一年多的时间。”

听到需要一年的时间,王新的眉头就不由得紧皱了一下。

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能怪张良达他们,主要还是因为人手太少的原因。

王新在教室内停留了片刻,就带着那四本书籍离开了振华学堂。

王新刚走出学堂大门,就又转入了一旁的印刷工坊,经过上次学堂扩招的事情,此时的印刷工坊内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的熟练印刷工。

王新此次前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印刷那些书籍,但跟在王新身后的刘大锤,怀中已经不再是之前的那四本书籍。

而是变成了厚厚的一摞的书籍,仔细望去竟然有十本之多。

印刷工坊的负责人是徐宝国,他见到王新来后就紧急上前去招呼,但当看到刘大锤里怀中的书籍时,他就想扭头就跑。

他苦着一张脸来到王新跟前,打过招呼后声音细细的问道,“少爷,你不是想让我拓印这些吧?”他用手指着刘大锤怀中的书籍。

王新摇头。

见到王新摇头,徐宝国用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压抑的呼吸也如奔腾的野马一泻而出。

但王新的下一句话立刻让他愣在了原地,“这里只是一小部分,以后就要辛苦你们印刷工坊了。”

徐宝国直觉的大脑一片眩晕,就这么大一摞,还只是一小部分。

见到徐宝国的苦瓜脸,王新却是云淡风轻的说道,“徐宝国你是不是傻?人手不够可以招嘛,字摸不够可以再做吗?”

此言一出,徐宝国顿时觉得云开雾散雨过天晴,他拍着自己的额头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扩张呢?”

王新的生活是忙碌的,从印刷工坊出来后。

他又骑着马径直去了工业区,此时的工业区内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空空荡荡。

十几处厂房已经在这片工业区内屹立而起,最大的自然要数已经扩增了两次的纺织厂。

此时的纺织厂,不仅要为各军各部提供各式各样的军服与训练装,也还要承接着向外出口的大量8尺宽度,以及几万流民过冬需要的棉服。

现在的洪雪和薛如昔简直是忙得脚不沾地,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王新劝了几次,依旧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他们依旧是过着自己忙碌的生活,纺织厂并不是平白贡献,他们做出的每一身军装与每一匹8尺宽不。

都是需要真金白银去购买的,很多人都说这只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如此麻烦。

但王新知道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样做不仅能拉动大顶山的内需,也能让大顶山的管理不至于出现烂账。

也只有真金白银流过了每一个负责人的手上,他们才会爆发出更大的生产动力。

虽然这些白银在外面转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王新的内库,但意义却是重要的。

因为几家工坊的盈利不一,每次月底结账,几个负责人都会暗地里较量一番。

这样的良性竞争也是王新希望看到的。

王新给每一家工坊都列出了一份长长的待遇表,盈利达到哪一档就能获得哪一档的福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