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妻子也就是她的二堂婶,姓王。
在她记忆里这人性格踏实,从来不爱嚼舌根。
更重要的是,二堂婶做事利索,手脚勤快。
以前帮娘家干农活时,割稻子的速度都能赶上前头几个壮劳力。
至于李大头的妻子张氏,听说也是个吃苦耐劳的主儿。
平时家里五六个孩子要照顾,地里的活也没落下。
还能抽空编些草鞋拿去镇上卖补贴家用。
这么一来,几乎是把人家一家人都拉来苏家帮工了?
苏眠眠听后点了点头,心里也就明白了。
安叔家夫妻俩都在苏家做事,李大头两口子也算半个被请来了。
看来爹是真的想减轻她的负担。
她没再多打扰父母,轻轻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正屋。
外头空气湿润,带着雨后泥土的清新味道。
她沿着青石小路,走向院子角落那间专门养蚕的小屋子。
这是她特意让人用木板搭起来的。
通风好,防潮,还能避免阳光直射。
现在蚕卵已经孵出来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在簸箕里慢慢爬动。
小小的触角轻轻晃动。
看起来特别可爱,让人忍不住想伸手去碰。
她拿出早就备好的嫩桑叶,每片都洗得干干净净,晾去了水分。
然后小心翼翼地撕成细条,每只簸箕都撒上一小片。
桑叶刚放进去,那些小黑虫立刻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凑过去,开始用力啃食。
看着这些小黑虫努力啃叶子的样子,苏眠眠忍不住笑出了声。
再过一个半月左右,就能收获一大堆胖嘟嘟的蚕宝宝了。
而那些蚕茧剥开后,抽出的丝线细如发、韧如棉,能织成光滑柔亮的绸布。
想想就让人心情雀跃!
到时候还能吃香喷喷的蚕蛹。
油炸一下金黄酥脆,撒点盐就是一道美味下饭菜。
她光是想象那个味道,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忽然间她想起来,外婆家好像从来没养过蚕。
可要是想纺丝,肯定得养啊。
难道外公家一直靠买丝线过日子?
还是说他们根本不做丝绸?
等下次娘回娘家的时候,她得让娘带一簸箕小蚕过去。
趁现在还小,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好教外公外婆怎么养。
也不知道外公那边山上有没有野生的蚕。
听说有些老桑树年头久了,枝杈上自然会长出野蚕。
只是没人管,大多都被鸟啄了。
如今苏家村附近的山林。
不,应该说是她家名下的山上,蚕卵早被村民们捡回家养了。
每年春末夏初,总有村民上山寻桑树,专挑枝叶茂密的老树翻找叶片背面。
一旦发现黑色芝麻般的小卵粒,就会整片叶子摘回去孵化。
她记得山上有棵特别老的桑树,孤零零地长在半山坡的石缝里。
树干粗得两个人都抱不过来,估计得有一百岁了。
今天上山时远远瞧见树上挂满了紫红的桑葚,一颗颗饱满圆润。
在雨水冲洗后泛着诱人的光泽。
等天晴了,她要叫上姐妹们一起去摘。
正想着,她抬头一看,外面的雨不知啥时候停了。
屋檐上的水滴还在嗒嗒往下落,但乌云已经散开。
院子里的鸡开始咕咕叫着觅食,几只鸭子摇摇摆摆走出窝棚。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雨后特有的宁静。
她立刻跑去喊苏雅雅、杨虎和他妹妹,一块儿去兔房喂兔子。
“桃桃姐!杨虎!小妹!快来兔房,该喂兔子啦!”
“咱们五个人待会先把没分窝的公兔子挑出来,关进笼子。明天爹去镇上就能直接带走卖掉。”
苏眠眠站在兔房门口,双手叉腰,目光扫过一排排竹编的兔笼。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这些公兔要是再不分出去,等它们性子野起来,打架伤了可不好。而且关好了方便管理,卖的时候也利索。”
苏眠眠琢磨了一下,还是提前准备比较好。
不然明天一下子要抓那么多。
光靠邱婶她们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兔房里少说也有三四百只兔子,大小混居,毛茸茸一片。
若等到明天临时抓,恐怕天黑都抓不完。
万一有兔子受惊跳出了笼子,满院乱跑,那更是麻烦。
苏雅雅点点头说:“行啊,等我们喂完食,趁它们不注意,悄悄抓就是了。”
她手里拿着簸箕,正往饲料槽里倒切碎的胡萝卜和青菜叶。
闻言抬头看向苏眠眠,眼中带着几分赞同。
“趁着兔子吃得专心,注意力都在吃的上头,咱们从后面慢慢靠近,一伸手就能抓住后颈皮,动作快点就行。”
“明天咱们跟二堂婶,还有李青她娘一起,把这些兔子按一公一母分开养吧。要是有的正黏糊着,也别硬拆开,顺其自然就好。”
苏雅雅一边说着,一边用草棍轻轻拨了拨一只正抱着饲料啃的小白兔。
“强拆容易激得兔子炸毛,闹腾起来反倒影响配对。听老养兔的人说,得让它们自己认准了伴儿,这样生崽才顺利。”
苏眠眠还是觉得一对一配对更稳妥些。
“要是放任自流,到时候乱交配,血统杂了,生出来的崽子体质弱,长得也慢。咱们以后想扩大规模,还得选种留苗呢。”
她说这话时,心里已经开始规划起未来的兔舍扩建图了。
苏婷婷在旁边直点头,表示赞成。
听见苏眠眠说完,她用力地点了点头,连声应道:“对对对,我也觉得应该管起来。上次我看有两只公兔为争一只母兔打得头破血流,差点咬断耳朵,太吓人了。”
苏眠眠和另外四人刚把几百只兔子喂完,累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一个个弯着腰来回穿梭在低矮的兔笼之间,手上端着沉甸甸的食盆。
喂到最后,手臂发酸,膝盖隐隐作痛。
要是明天有邱氏她们搭把手,活儿能轻松点。
那不如再多叫两个人来帮忙。
苏眠眠靠着墙角缓了口气,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
她抬眼看了看天色。
再请两个人,一个负责捉兔,一个记数登记,效率肯定翻倍。
而且多几个人看着,也能防止有兔子逃跑或受伤没人发现。
这样一来,苏眠眠三姐妹就能腾出手。
杨虎他们兄妹偶尔来看看就行,不用天天守着。
她盘算着往后的时间安排。
毕竟除了养兔子,家里还有田要种、猪要喂、衣服要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