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我的电脑里有个神级文明 > 第五十五章 月面基地选址(二)

2019.11.18 22:55:43

谢云逸记得上次戴上这顶AR头盔,还是在一年多以前,那会儿刚刚与鲲建立起了联系,命运就此改变。

但谁也没想到,仅仅过去几个月,佳宇就成长到了现在的这种智能化水平!了解的越多现状,他就越庆幸。

谢云逸坐在晨光机械厂的地下五层的办公室中,此时他正摩挲着AR头盔,磨砂质地的细柔触感,一瞬间让谢云逸仿佛回到了一年多前的那天,他刚好按下电脑开机按钮,而鲲则直接连了上来!

人生就是这么的奇妙!

22:57:29

嘀!

嗡!

随着微不可闻的一声轻响在静谧的地下230米的空间中一圈圈回荡开来,空气加湿器启动了,外循环空气泵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谢云逸戴上AR头盔的一瞬间,他身处的环境和楼兰号的整个机体的周边环境的感知就源源不断汇集到AR头盔上。

此刻谢云逸仿佛坐在了真正的宇宙飞船驾驶舱中了一般,

手上模拟的触感..

眼前看到的是楼兰号座舱内视角中刷新的数据流...

耳边不断被机载人工智能汇报着的各种参数...

如果不是视网膜的左下角位置频繁轻微幅度的跳动着:

当前自然人所处环境温度:27.5摄氏度

当前空气湿度:45%Rh

当前空气压力:101.325 kpa

当前空气氧含量:22.8%

当前体温:37.3摄氏度

如果不是这几行数值一直如影随形般伴随着他扭头,瞥眼等动作,都牢牢固定在视网膜的左下角。

谢云逸估计就真的沉浸到整个飞船的内部视角中去了!

“起飞前再次自检!”

“启用飞行时序!”

“试验载荷状态正常!”

“倒计时2分钟!您随时可以打断楼兰号的自主起飞!”

22:58:00

谢云逸看着眼前浮现的两个选项:

【自动模式】【手动模式】

谢云逸念头一转,整个自动化的操作界面便消失不见了,转而出现的是一个谢云逸曾在仿真模拟飞行平台上操作过的贝尔 206Jetranger直升机飞行操作杆,只是多了一排的指示灯。

两腿之间的是类似于该直升机的周期变距杆,座位的左侧是一个黑色的握把状的总距杆,但脚下却没有直升机该有的反扭矩脚蹬。

【手动模式】下,谢云逸在座舱环境的微光中,逐渐注意到了座舱中的一丝潜移默化的变化。

原本谢云逸只以为整个座舱只有一排亮着的按钮,但随着越发接近23:00的窗口,整个座舱仿佛是有呼吸的生命般,渐渐亮了起来!

座舱中,原本亮起的是一排指示灯位于谢云逸正前方的控制台上,但每过几秒,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灯光,这道光渐渐从暗淡变得柔和,逐渐汇集到一个按钮的轮廓上:

首先亮起的是:

【自动灭火处理】

然后每隔几秒,总有一道柔和白光出现,从黑暗中带出来一个新的按钮,每每谢云逸对于文字感到困惑时,楼兰号的主控智能总能将翻译适时的传递到他的大脑中。

然后是:

【解除自动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检查】

【自动姿态控制系统】

【激光陀螺仪】\/【机械陀螺仪】\/【空间向量陀螺仪】

【自动RcS发动机控制】

紧接着是,显示绿色灯光的:

【自动大气压力常数测定】

【空间常数锚定复位】

【散热器】\/【加热器】

【防撞警告】

【自动防撞】\/【紧急制动】

【自动天球坐标校准】

最后是有着幽幽蓝光的:

【设定燃料余量告警】

【设定航向】

【设定轨道】

【设定跟踪tLE飞行】

【交汇】\/【对接】\/【接近】

【设定轨道夹角】

【框选范围目标】\/【遍历】

【设定目标加速度】

【降落】

【起飞】

...

...

...

看到越来越多的按钮在蓝色柔光中缓缓浮现出来,谢云逸顿时一阵头皮发麻,在之前的那次飞行中,由于是首次飞行,谢云逸压根就不知道楼兰号的手动控制这么麻烦。

不过想想也对,现实中直升机要飞起来,检查清单就一条接一条,指示灯是一个接一个,楼兰号要飞到宇宙中,这中间的手动操作的检查清单有多少,怕是难以想象的了。

哪怕鲲是高级文明,手动控制的操作模式下,恐怕它也只能尽可能压缩\/合并功能性的按钮,而不是取消或者干脆抛弃必要功能!

最终谢云逸在众多按钮中败下阵来,但他觉得有必要跟楼兰主控智能学习下怎么手动驾驶楼兰号,他想了想,于是开口道:

“楼兰,我想学习下如何驾驶这艘飞船!”

随后谢云逸紧接着又补充道:“等会儿切换回自动模式,把方向杆控制方向的权限保留给我,其他的你来接管!”

“楼兰明白!大气层内飞行需要方向控制权限配合气动舵面控制,可以在飞离星球100公里的高度上给您保留初步的手动控制权限,您看可以吗?”

“不影响你自动飞行优先!”

“好的!倒计时10秒准备!”

t-10S

“楼兰号气动舵面测试完成,轨道校正完成,电磁隐身开启,光学隐身预热完成,等待速度与高度达到预定值可以开启,尾焰光谱掩盖已开启,等离子磁流体动力系统预热完毕!”

9,8,7 ... 3,2,1!

起飞!

【起飞!】速度430米\/秒

t 0S

在起飞前的一瞬间,谢云逸透过舷窗清晰看到,在楼兰号原本停放的地面上,纷纷扰扰的树叶正从凋零得不成样子的树杈间宛如一颗铅球般瞬间落地。

仿佛有什么力量将它们瞬间从树杈上拉到了地面,最终在距离地面半人高处再缓缓飘到地面!

等枯黄的树叶落地,楼兰号已不见了踪影!

一秒以后,佳宇伪装成树木枝干的摄像头上的收音设备接收到了音爆产生的瞬间炸响,声音并没有传出多远,能量就被山谷的植被与密林吸收完了。

只惊醒了一群栖息在这里的山林鸟雀与走兽!

谢云逸再次看向舷窗的时候,他发现此刻他的视野已经来到了高空中,俯瞰脚下,整个山城的轮廓已然浮现在他视野的智能标注虚线中。

他脚底下,声声巨响轰鸣而过,是某个航班飞过的声音,谢云逸着眼看去,只见到一个白色框框住了那架航班,上面的标注信息为:

航班:cZ3260

机型:波音737

状态:良好

空速:523公里\/小时

高度:2300米

通讯频率:125.850 mhz\/120.350 mhz\/119.500 mhz

应答时序:3秒

监听信息:

“山城离场,南航3260,刚起飞,高度2300,遵指示上升。”

“南航3260,山城离场雷达识别,按计划航路爬升到7500保持。”

谢云逸依然听着耳朵中cZ3260飞行员与空管的对话,但眨眼间,它就看到了地平线!

t 5S

那是一抹让人很难描述的漂亮弧线。

谢云逸尽管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但仍不住在心里面感慨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总有那么一缕光,让你感觉到惊艳异常!

他双手紧握着方向杆,眼里依旧里充满了激动与亢奋。

随着高度进一步提升,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的声音能在这里的稀薄大气中传递了。

谢云逸此刻感觉自己站在了宇宙中,除了脚下,天空中哪里都是黑黢黢的一片,只有在远处的晨昏线上的光线反射,才能让他感到一丝舒适。

“是否需要全息合成实时景象?”

这时候楼兰号的主控系统发出询问。

谢云逸尽管疑惑,但仍然选择了确认,就在他脑海里转过确认的念头以后,几乎一瞬间,谢云逸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他脚下,他的四周,缓缓露出了星空本身的面貌。

此刻,宛如坐在了太空之中,在太空中遨游一般!

“我...nb”他在心里默默的吐出了一句!

只是谢云逸不明白,上次同样的场景,为什么楼兰的主控系统不主动提醒他打开这个功能?

真的非常震撼!

尤其是初次见到这样的场景,谢云逸愣愣的看着眼前用虚线画出来的航行轨道轨迹。

t 25S

嗡——!

嗡——

有那么一瞬间,谢云逸感觉到全世界都安静了!

之前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点微弱的嗡鸣声在耳边萦绕,谢云逸知道那是仍然处于大气中,而大气与楼兰号产生摩擦的声音,此时此刻在楼兰号本身的主控室中的声音被同步了过来。

而安静的一瞬间到来,也让谢云逸知道了他已经突破卡门线了!

卡门线是人类划分的具有经典意义的物理学模糊分界概念,高于卡门线,支撑飞行器对抗重力的是轨道速度,而低于卡门线,大多数飞行器主要依靠空气动力来对抗重力。

这也是人类区分宇宙和星球的分界线!由着名的匈牙利裔美国科学家西奥多·冯·卡门提出。

在20世纪中叶,随着航空和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来区分“航空器”和“航天器”的活动范围,即地球大气层和外层空间之间的界限。

冯·卡门通过计算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极具物理意义的分界标准:

当一个飞行器的高度越来越高,空气会变得越来越稀薄。为了获得足够的空气动力学升力来支撑自身重量,它就必须飞得越来越快。他计算出,在某个特定高度,飞行器为了维持飞行所需的速度,将与其轨道速度(即能环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变得相当。

在这个高度以上,空气已经稀薄到几乎无法提供升力,飞行器必须依靠轨道力学原理来飞行。

距离地表100公里的卡门线外,空气阻力会随着轨道进一步提高而减少,而在100公里的卡门线内,越接近卡门线,嗡嗡的噪声就会越小,直至突破卡门线,噪声会小到无法被人类听到。

“手动控制部分权限已放开!请注意控制方向,为更好适应您的驾驶习惯,楼兰为你设置了两个特殊的脚踏板,左边的踏板为制动,右边的踏板为加速踏板!方向杆限制已解除!”

“你现在手上的方向杆前推是向前俯,后拉是向后仰,左推是向左翻滚,右拉是向右翻滚,方向杆向左拧动,飞船原地左转,方向杆向右拧动,飞船原地右转,配合两个踏板,可实现简单的飞行操作!”

谢云逸听完楼兰号主控系统的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这个力大砖飞的飞行控制系统,确实符合他的想法,同时也只有楼兰号才能使用这套方案。

正常的飞船,它们的本身荷载能力就差,而且还要挤出部分载荷容量来存储燃料,比冲本身就低,功率同样低,这就意味着它们只能通过精确计算来提前规划好环绕轨道,以达到节省燃料提高载荷,星际远航的能力!

即100天前做出变轨,100天后才能看到变轨后的轨道实际航行效果!

而楼兰号就完全不担心这个,最低功率下近乎100万秒的比冲,最高吨的推力,合计1.175亿牛顿推力。

这个数值真的很夸张!

其实用牛顿来定义楼兰号的推力,其实是有点力有未逮的味道。

但谢云逸知道,楼兰号本身的主控系统与他大脑相连的情况下,楼兰号正在航行时,它的航行状态与最大推力根本瞒不了他,因为楼兰号的任何操作,本身的底层是要与他大脑进行交互的,很多重要的行为,没有他的授权指令,楼兰号也根本启动不了!

这就相当于一个三方合约,楼兰号作为一个载具拥有合约的三分之一主体,而楼兰号的主控智能是合约持有的第二方,谢云逸则是这个智能合约的第三方,三把钥匙缺一不可!

而想当楼兰号的主控系统想启动,某个很高权限的功能,它自己同意,楼兰号本身同意以外,还需要谢云逸额外的同意。

当然谢云逸可以将部分功能的临时权限开放给楼兰号主控系统,但并不意味着谢云逸不会及时收回来!

之前的时候,谢云逸还为这个事找过鲲,找了很多理由和借口,也编了很多故事,才让鲲把权限这个问题卡死。

否则谢云逸根本就不敢真正意义上使用楼兰号!

t 28S

谢云逸来到了一条环绕轨道上,远地点480公里,近地点125公里的0度赤道夹角的轨道上。

此时楼兰号刚过近地点,关闭了发动机,谢云逸看了眼高度表,只见高度表正极速攀上了140公里,正在朝160公里的高度上升时,瞬时速度7.49公里\/秒。

他正观察周围环境的时候,突然看到远方一颗卫星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与楼兰号擦肩而过的时候,谢云逸一眼瞥过去,罕见的一幕让他愣在当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