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141章 钢材厂的申建

第141章 钢材厂的申建

总工程师江成回汽车厂了,这消息在汽车厂内一天就传开了。

也就在当天,轻卡汽车生产线上的所有车间,收到了消息。轻卡汽车将要在一个月内,产量最少要提升三倍。

因为最近厂里的设备添置了不少,轻卡汽车的零部件生产速度其实是提上来了的。组装车辆人员也在不断的培训,就算不下达新的成产目标,也会提升不少产量。

但三倍的生产目标下达,特别是听到这任务是汽车厂里总工程师下达的。没有一个车间的主管或者工人有质疑的,放开手干就得了。

有困难就解决困难,解决不了就上报。汽车厂现在可是重点企业单位,财大气粗。就算厂里资金不够,只要开口,地方部门都会尽量给安排解决。

以前是有困难,解决了不了也要想尽办法努力解决,你可以说是不怕艰苦。但换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倔。

有时候倔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资金扶持没技术支援,除了自己克服问题没其他办法。

现在汽车厂讲究效率,出现问题,内部在多少时间内给不出解决方案,就直接上报。

供销科的李主任一听到这个任务,直接头大。以前厂里没有整体的产品,只是零件加工厂的时候,也没有供销科。

之前采购也是后勤部负责的,现在有了车辆销售,添加了销售部门,但后勤部也把采购的工作转到了供销一起。

一辆汽车就要采购不少钢材,一个月汽车产量翻三倍。这还是厂里正式下达的任务,那作为供销科的主任,都不需要去询问厂长和书记,直接先按照三倍的量去采购材料和零部件。

而这采购也是有讲究的,有些东西并不是你下一个订单,然后等着收货就行。

如果是市区内的,像都是一个城市产业链的这些工厂。那采购的确简单,供销科弄一份采购清单,盖一下厂里的科室的章印,安排人跑一趟那些工厂就可以了。

但不是本市的就有讲究了,工厂如果只是市企级别,那么采购不是本市的东西,如果是归属某三类物资,是要通过市里物资局审批的。

如果企业是省企,那么在整个省内的城市采购东西,那也可以随意。

但汽车厂要采购大量的钢板和钢材,只能从外省采购,谁让赣省没有生产钢材的钢铁厂呢。

萍乡那边只是一个炼铁厂,目前只能炼铁,炼不了钢。

从外省采购东西,意味着省内的经济向外流出,因为利润被其他省挣了。

这跟外交贸易是一个道理,省内企业互相采购,不管哪个企业挣了利润,那都是留在省内。到时候都要上缴很大比例到省里的财政机构的。

但要是利润被其他省挣去了,那就是真的流出去了。这就跟站在国家层面一样,比如要进口的产品需要一万块。但能国产,你就算卖两万块,那也是优先采购国产的。

省与省,市与市,甚至下面的县城和乡镇都是如此。每一级都有每一级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汽车厂现在只是在轻卡汽车上增长三倍的产量,但所谓的三倍产量,也不过是每月多生产一百多辆轻卡汽车。

一百多辆的汽车,在后世根本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一个月就是多一百多吨的钢材消耗。关键是汽车厂其他产品也在增产。

一辆轻卡汽车,自身总重两吨半多。除了汽车厂要的钢材,其他产业链上要的钢材也是要增加的。

汽车厂这边要采购一百多吨钢材,其他厂零零碎碎加起来也不会少什么。

李主任听到厂里的增产任务,当天就整理好了采购材料的报表跑物资局了。对于汽车厂要的材料,物资局那边肯定审批的很快。

因为汽车厂生产出来的汽车,是能卖到省外去的,也就不存在单方面的利润输出。

但是汽车厂这样发展,省里也要考虑一个问题了。既然钢材消耗提升的这样快这样大,是不是要在赣省内建设一个钢铁厂了。有了钢铁厂,在钢材这方面就不需要利润输出了。

一家大型企业,是能带动企业所在地方很多经济和产业的。

江成的出现,因为提前造出了轻卡汽车。注定要让历史中南京那边的nj130轻卡汽车不会再出现。

国内目前到处都要用钱,既然有了轻卡汽车,就不可能还钱去试制其他的轻卡汽车。钱要在刀刃上,以后可能还会出现轻卡汽车的生产厂,但现在国内是不会出现了。

这蝴蝶效应有时候就这样有意思,让一些历史事物消失,但又会让一些事物提前到来。

就因为汽车厂的这次产量扩张,竟然让赣省这边提前申请要建设钢铁厂了。

其实在历史上,是上面的冶金工业部在五七年计划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钢铁厂的。

上面倒是不在乎省与省的交易,那些利润输出。上面考虑要建设一批钢铁厂,是因为工业在发展,很多地方都需要钢铁。给铁路和水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占用了很大的运输资源。

公路运输在这个年代因为道路的问题,只能在城市内进行短途运输,基本上派不上什么用场。

在全国很多地方建设钢铁厂,缓解运输压力才是一开始的初衷。

赣省申请建设钢铁厂,可以说是给昌城汽车厂为首的整个汽车产业链配套,而且最少得是一个中型钢铁厂。

这年代的钢铁厂产量低,如果是小型钢铁厂,一年都生产不了多少刚才。汽车厂现在一个月就消耗上百吨钢材,后面再增加,一年能消耗几千吨钢材。

没有一个中型钢铁厂,都不够汽车厂一家工厂使用的。

在大家还认为汽车厂的体量还不算庞大的时候,江成回到汽车厂,一个长期增产计划出来。产业链上的很多工厂也开始行动起来。

像零部件比较难生产的,发动机厂一个月得多生产上百台发动机,橡胶厂也意味着要增产五百条轮胎。都直接在组建临时生产车间了。

小的配套工厂,像灯具厂,也最少是要多招几个工人。

招工,大厂上百人的要,小点规模的厂就算是内部招工,也要上报一下劳动局。

劳动局审批不过来,有些不需要技术的岗位,招临时工。

现在农村没到收割水稻的季节,用竹子搭建工棚,乡镇农村的工人也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