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明末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刀阔斧

风起明末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刀阔斧

作者:心归彼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3:23:32

南京城。

北镇抚司。

正堂。

陈望靠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右手手肘撑在雕花扶手上,左手手掌则按在另一侧扶手,食指有节奏的轻叩着紫檀木面。

神情冷漠的俯瞰着堂中一众战战兢兢的商贾。

陈望身前的案桌之上,零散的摆放着大量的文书。

墨迹未干的供状与泛黄的帐本交错迭放,几页纸笺垂落桌沿。

堂内,一众身着罩甲,手按雁翎刀的锦衣卫缇骑侍立。

“既然证据确凿,那就全部压往诏狱,择日问斩。”

陈望的眼神平静,语气丝毫无边,彷佛不是在决断十数条人命的生死,而是在处置一件平常的的琐事。

堂下跪着的商贾们闻言顿时面如死灰。

一个肥胖商人浑身颤抖如筛糠,额头顶着冰冷的地砖连连叩首。

另一个青衣商人瘫软在地,裆部渐渐洇开深色水渍。

“饶命啊,国公爷。”

“国公爷,我们不敢了。”

凄厉的哭喊与求饶声在大堂中此起彼伏。

“遵命。”

等候在堂外的一众锦衣卫缇骑齐声应命,而后鱼贯入堂。

他们利落的反剪囚犯双臂,不顾哭嚎挣扎,像拖拽死狗一般将这群软瘫的商贾拖出大堂。

“对了……”

陈望的声音紧随着而出,轻飘飘的响起,原本一众正在哭嚎不止的商贾们顿时噤声,一双双绝望的眼睛里重新燃起微弱的希望,如同将死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关到诏狱以后,把他们的嘴巴都撬开,肚子里的东西都倒腾干净,哪些人是他们的背景,哪些人是其中的主谋,全部都审问清楚……”

陈望的神情冷漠,淡淡道。

“全部一并拿下。”

最后四个字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堂中温度骤降。

不少的商贾直接彻底的瘫软在地。

“谨遵军门令!”

为首的锦衣卫百户垂首应诺,而后退出了大堂。

随着一众商贾被拖出了大堂之后,原本略显拥挤的大堂也随之而变得宽敞了起来。

一直坐在堂内右首的赵怀良在这时也站起身来。

侍立在大堂之中的一众锦衣卫缇骑皆是微微垂首。

如今的北镇抚司,虽然仍旧悬挂着的是锦衣卫的牌匾,内中的锦衣卫缇骑也是穿着锦衣卫的服饰。

但是实际上,从上到下的人员早都已经换了一遍,所有的主官以及重要职位都已经换成了情报司的人员。

原先情报司的人员,所有的坐探都领着锦衣卫缇骑的身份。

赵怀良现在不仅领着靖南军情报司主官的职位,还领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

锦衣卫的整个机构,现在已经完全由情报司接管。

原先的情报司,已经接着锦衣卫这一身躯壳,彻底的站在了台前。

“情报司如今已经彻底了接管了锦衣卫。”

“依照国公此前的指示,我已经拟定了一份新的规划。”

陈望微微颔首,赵怀良得到了示意,从怀中拿出一封文书,递交到了陈望的面前。

“原先锦衣卫驻地几乎全部位于京师城内,以锦衣卫衙门为中心,辐射到相关的官署、工场和营房。”

赵怀良放下了文书之后,向后退了两步,微微躬身,汇报道。

“其他地方的存在是通过临时派遣的缇骑和秘密潜伏的坐记。”

“这种方式,根基太浅耳目不灵,难以支撑国公日后经略四方之图。”

陈望目光沉静,示意赵怀良详细说下去。

赵怀良精神微振,条理清晰的阐述起来。

“卑职以为,可以于各省设立镇守千户所,使其能如臂使指,常驻地方,自成枢纽。”

“其下百户、总旗,亦需分驻各府县要害之处。如此,则我锦衣卫之耳目便可深入地方州府,脉络通达,消息无碍。”

陈望微微颔首,赵怀良的这番安排布置,确实远超他此前的预想。

看得出来,赵怀良担任情报司主官这段时间,较之往昔进步显着,已非昔日可比。

“经过此番改制,除去京师原有的锦衣卫编制外,各地千户所将增至三十四座。”

“具体而言,将在两京十四省的要冲之地皆设镇守千户所,共设二十九座,统称为'内千户所'。”

赵怀良所称的“两京十四省”,并非口误。

这多出来的一省,正是如今的辽东。

明朝没有直接在辽东设置三司,所以辽东一直以来都是寄衔于山东,挂靠在山东三司的名下。

陈望在收复北京,确认了各地总督之后,连带着将辽东设立三司,划归为省的提议也递了上去。

辽东也就此成为了一个新的行省。

虽然关外的土地还没有完全的收复,但是陈望已经将辽东省大概的管辖范围设立清楚。

清国如今不过风中残烛,辽东的光复,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

前不久从辽东传来的消息,祖宽领兵已经收复了锦州城,重新在松锦一带站稳了脚跟。

划定的辽东省行政范围,包括了后世整个东北三省,然后外延到后世的库页岛一带,大致就是清国鼎盛之时外东北三将军辖区所统辖的疆域。

赵怀良停顿了一下,继续会报道。

“依照规划,两京南北直隶各设五座千户所,辽东设三所,云南、四川、湖广、陕西四省各设两所,其余各省各设一所。”

“陕西现今虽仍处顺军之手,尚在割据,但收复只是时间问题,故预先留出建制。”

“云南、四川、湖广三省幅员辽阔,且多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经由考量需设两所方能有效管辖,辽东地域更为广袤,需设三所方可全面掌控。”

陈望的目光落在文书上关于陕西的安排上。陕西将分设东西两座千户所,东所设在西安,西所则设在巩昌府治所陇西,此地正处河西走廊要冲。

这样的布局确实周到,陕西东西绵长,交通本就困难,分设两所能更好地覆盖全境。

情报司在陕西早有布置,这也是能及时掌握顺军动向的关键。

东西两所的设置,既考虑了现状,又为将来收复全境做好了准备。

至于辽东,陈望心中也早有规划。

这个新设的行省疆域辽阔,将来在军事上也要分三区管辖,现在设三个千户所正与之对应。

赵怀良注视着陈望的目光,等到陈望的目光继续往下,然而才继续说道。

“除内千户所外,按计划还将设置六座外千户所,朝鲜、日本、安南、缅甸各设一所,漠南蒙古地界设两所。”

陈望目光微凝,仔细审阅着章程。

赵怀良这番规划确实周到,所列之处皆是要地,几乎挑不出什么纰漏。

这些地方,都是平定天下、休整兵马后必须用兵之所。

待整个外东北尽入版图,朝鲜这道屏障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至于日本,如今德川幕府初立,虽根基渐稳,却非不可图。

不论是为绝后世之患,还是为取那倭国闻名天下的金银山,此战都在所难免。

而对安南、缅甸用兵,更是为日后重开西洋做准备。

若得安南,则马六甲这道南洋咽喉便可轻松掌控。届时仅凭征收商船通行之税,就能坐收巨利。

若是再取缅甸,便可打通前往西海的门户,取得通往天竺洋的出海口。

这一步,对日后经略海洋至关重要。

陈望合上文册,指尖轻叩案几。

“外千户所的设置,要先行一步。”

陈望抬眼看向赵怀良,目光深远。

“让这些千户所先期潜入,绘制舆图,疏通关节,收买人心。”

“待王师出征时,他们便是最好的向导。”

“卑职明白。”

赵怀良神情微肃,拱手应道。

“卑职已遴选精通各方语言、熟悉当地情势的好手,找寻时间分批潜入。”

“记住。”

陈望沉吟了片刻,叮嘱道。

“外千户所的任务不只是刺探军情。”

“商路、矿产、港口、部落……凡有利我朝者,皆在查探之列。”

陈望将文书轻轻放在案上。

“过去的锦衣卫,不过是一把悬在百官头顶的刀。”

“然后刀光慑人,锋芒所向,终究只在那朝堂方寸之间。”

陈望抬起眼,目光如实质般落在赵怀良身上。

“但如今,我们要织的是一张网。”

“我要织造一张笼罩四海、深入九州的罗网。”

“从朝堂到江湖,从边关到市井,凡日月所照之处,皆要有我耳目,我要这天下之音,尽入我耳!”

赵怀良屏息凝神,只觉得责任重大。

陈望指尖轻点案面,语气不容置疑。

“银钱之事,你不必忧心,府库会再拨一百万两白银,供你铺设根基。”

陈望略一停顿,继续道:

“往后锦衣卫的用度,再加二十万两常例。”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入堂内,映照在陈望深邃的眸光之中。

“你只管放手去做,无需担忧。”

“我要看到的,是这张网能在三年之内,触及大明的每一寸疆域,五年之内遍及周遭的诸藩。”

陈望的双眸之中凶光跃动。

“自万历年间清丈田亩至今已过一甲子,天下田亩较之当年何止倍增商路之繁盛更非昔日可比。”

“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年税可征白银两千多万两。”

可国库的岁入却连年缩减。”

“万历年间,张太岳推行一条鞭法,岁入白银两千余万两。”

“到了崇祯朝,即便算上三饷加派,岁入竟只剩一千五百万两。天下人口日增,田亩日广,为何税赋反而不增反减”

陈望的声音低沉,他的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回答。

庙堂衮衮诸公,但凡知晓钱粮事的,谁心里不明白这个中缘由

可所有人都心照不宣,所有人都缄口不言。

他们是既得利者,更将这不合理的旧制奉为祖训,视为天经地义。

“本朝开国之初,为体恤士人,鼓励读书,恢复国家,特许有功名者免役免粮。”

“可如今呢'诡寄''投献'成风,一县之地,竟有七成田亩挂在士绅名下逃避税赋。”

“富者阡陌连绵,却不纳分文;贫者无立锥之地,反要承担全数税粮。“

陈望的语气渐沉。

“天下糜烂至今,国库空虚至此,这些士绅官宦至少要负七成的责任。“

明朝末年财政困顿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的问题绝对是因为士绅官宦的问题。

都说明朝的藩王制度是养猪,大量的银钱都输送给了各地的藩王和朱明亲眷。

但是实际上,终明一朝,宗禄支出最多时,也从未超过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一成。

清人甚至评价曰:“成周以后,诸史所纪,待宗室寖薄,至有明而极。”

明朝对宗室有三大手段:拖欠、压征、抛荒免征。

正因为此无限的压低支出,以至于很多朱明宗室的生活十分的困苦。

明朝宗室最大的问题,在于藩王。

”各地的藩王依仗身份不断的侵吞田亩,将本该上缴国库的赋税,截流到了自己的私囊。”

陈望的神情冷漠,眼眸之中凶光闪烁。

“然而天下各地的藩王侵吞的田亩再多,与天下士绅相比,却不过是九牛一毛。”

藩王侵占,尚有数额可查,士绅逃税,却是无穷无尽,这才是真正动摇明朝国本的大患,使得明朝最终轰然倒塌的罪魁祸首。

“本朝开国以来,对于士绅的优待,藩王的纵容,已经太久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现在已经是时候了。”

陈望的声音平稳,但是听在赵怀良的耳中,却是冰冷如霜。

“不久之后,我会在朝堂之上派人提起,继而推行新政。”

“地方糜烂,国库空虚,整肃纲纪已是刻不容缓。”

陈望的声音冷冽。

“历朝历代,改革变法,都会受到保守派坚定的抵抗。”

“只要改革,就会有牺牲,只要变法,就必定有流血。”

“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江南乃天下税赋重地,当为新政开端。“

陈望微微前倾,闪烁着凶光的双眸落在了赵怀良的身上,毫不掩饰身上凌厉的杀意。

“现在,锦衣卫该做什么,你应该明白。“

赵怀良垂下了头,压下了眼眸之中的冷意。

他的身形向下,半跪于地,寒声道。

“卑职。”

“了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