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风起明末 > 第五百一十一章 燕国公

风起明末 第五百一十一章 燕国公

作者:心归彼岸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3:23:32

崇祯十六年的这个春天,注定要被所有人所铭记。

济宁大捷的消息如同燎原野火一般迅速的蔓延,随着靖南军无数南下的塘马传遍大江的南北。

北国平定,京师光复,一道道捷报让历经战乱的神州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战乱的阴云终于远去,无数人所期盼的和平终于来到,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一种极为不真切的感觉,很多人在第一时间都不愿意去相信。

只是,当更多确切的消息传来。

直到朝廷使者持节驰赴各府州县,朝廷明令永久废除辽饷、剿饷、练饷等苛捐杂税

直到浩浩荡荡、士气如虹、威武昂扬的靖南军顺着运河南下之时。

一切怀疑的声音,一切质疑的声音,一切不愿相信的声音,全都荡然无存。

所有人才相信。

那一直以来,萦绕在整个北国,乃至南国百姓头顶上的阴霾已是烟消云散。

当陈望率领得胜之师沿运河南下时,运河两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运河两岸乃至周边多地的百姓们扶老携幼,赶赴到了京杭大运河的沿线,恸哭声萦绕在运河的上空久久难散。

陈望领兵南下,行至徐州之时,从南京出发的天使也抵达了徐州城中。

从南京而来的天使带来了一份旨意。

一份晋升的旨意。

徐州南郊,时值初夏。

淮泗平原上一望无际的麦田在晨风中泛起金色波浪,沉甸甸的麦穗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靖南军大营依运河而立,联绵的营帐在晨曦中宛若银白色的波涛。

靖南军大营辕门外早已设下香案,案上铺着大红锦缎,陈列着太牢三牲,一对蟠龙烛台分立两侧。

中间紫铜香炉里三炷檀香青烟袅袅,在晨光中盘旋上升,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陈望头戴铁冠,身着窄袖正红织锦云肩通袖膝襕蟒衣,按刀而立于中军帐前。

金线绣成的四爪蟒纹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每一片鳞甲都闪烁着细碎金光。

靖南军一众等将领,皆着武官常服,外穿罩甲,各以品级肃立两侧。

一众亲从甲兵持矛挎刀如林而立。

净鞭响了三声,从南京而来的宣旨队伍缓缓从营门之外行来。

宣旨的天使身着绯色官袍,头戴乌纱,双手小心翼翼的捧着紫檀诏匣。

四名身着银白色官服的锦衣卫百户紧随其后,雁翎刀轻晃之间随着天使缓步而来。

宣旨的天使与一众侍从不敢倨傲,在营门百步外便已是下马步行。

迎着一众军将的注视,宣旨的天使的脚步不自觉的虚浮,他的额角开始渗出细密汗珠,捧着诏匣的双手也不由自主的微微颤抖。

身后一名年轻的锦衣卫百户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另一名年长些的虽然还算镇定,但紧握刀柄的手却还是暴露了内心的紧张。

如今的天下,没有人不清楚。

真正手握着那至高无上的权柄人,并非是当今的天子。

而是掌握在眼前这位蟒袍加身的将军手中。

土木堡之后,文贵而武轻,督师必用文臣,而武官只能为将。

而陈望,却是彻底打破了这个延续百年的惯例。

被封为靖南侯,总督内外诸军事,节制诸镇兵马。

而后在其收复京师之后,更是上书朝廷,奏请重设蓟辽、宣大两地总督,更是开设直隶总督一职。

这三处要职,无一例外都由他麾下心腹将校出任。

周遇懋执掌蓟辽,胡知礼坐镇直隶,曹变蛟管辖宣大。

从此,自山海关至居庸关,从北直隶到山东,整个北疆的防务尽入其手。

宣旨天使终于走完这段漫长的路,来到香案之前。

他抬起头,正对上陈望平静的目光,心头一紧,连忙垂下眼帘。

陈望的目光平静,微微躬身。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使喉结滚动,深吸一口气,声音略显干涩。

“军营之中,自当以……军礼而见。“

陈望挺直了脊背,问道。

“圣躬安“

“陛下……安。“

宣旨的天使下意识的躬身,他的声音微微发颤。

往昔宣旨是人人争抢的美差,所到之处无不受尽奉承,而今却成了烫手山芋。

当今天子之所以能够继位,也是因为陈望领兵击败了万民军,重新收复了南京。

万民军攻陷南京之时,那些有骨气的官员大多都随着卢象升一起,永远的沉眠在了南京城中,以身殉国。

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多是在乱世中选择明哲保身之辈,在靖南军的威慑下更是谨言慎行,唯唯诺诺,宛若泥塑木雕,在靖南军的监视下噤若寒蝉。

深宫之中的变迁更为明显,所有宫人都经过靖南军严格甄选。

宫女多是来自民间身家清白的女子,而太监则多是从各地皇陵调来的守墓老人。

这些人与朝中各方势力素无瓜葛,最能确保宫禁肃清。

如今前来的宣旨的这位太监,也是一名老太监。

“天使,可以宣旨了。”

陈望的声音传来,宣旨的天使身形再度一颤,他低垂下头,不敢直视着陈望,取出圣旨之后连忙展开。

黄绫在手中不住抖动,展开诏书时,他的手指因为紧张而显得僵硬,甚至险些将圣旨滑落。

他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试了两次,才勉强挤出破碎的音节。

“奉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声音在空旷的大帐之前上显得格外微弱,仿佛随时会被风吹散。

他不得不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稳住心神,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行为是不容允许。

“朕闻星辰耀彩,必应璇玑之象;山河毓秀,当钟柱石之臣。”

念到第二句时,宣旨的天使声音终于平稳了一些,但是他捧着圣旨的指尖依然一片冰凉。

“咨尔靖南侯陈望,威贯日月,勇慑华夷。”

“昔总元戎,肃清江汉,今持节钺,荡涤燕云。”

每念一句,宣旨的天使都能感受到诏书分量在加重。

“济宁一役,摧勍寇如枯蒿,北直诸战,复故都若拾芥,斯诚不世之殊勋,可谓无前之伟烈……”。

宣旨的天使的目光始终低垂,不敢抬头去看陈望一眼。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带着难以掩饰的惶恐。

“兹特晋尔为柱国戡乱推诚宣力武臣,开府仪同三司,录军国重事,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子太傅,五军都护府大都督,燕国公,食禄五千石!”

当最后一个字念出,宣旨的天使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这才发觉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

“臣某,谨奉制。”

陈望微微躬身,举起了双手。

宣旨天使的锦袍下摆不受控制的微微颤动,捧着圣旨的双手不自觉的收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汲取勇气般,向前迈出谨慎的半步。

在交接的瞬间,他的指尖触到了陈望双手便如触电般缩回,险些让圣旨脱手。

陈望接过圣旨,而后放下了左手,重新按在了腰间的雁翎刀的刀柄之上,用右手将圣旨缓缓举起。

下一瞬间,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便已经是冲霄而起!

“万岁,万岁,万万岁!”

无数靖南军的军将高举着手中的兵刃,山呼着万岁。

宣旨的天使低垂着头,随侍的锦衣卫百户也同样深深埋首。

他们都清楚的知道。

这震耳欲聋的万岁声。

不是对着那道明黄圣旨。

而是对着那个执掌天下权柄,

按刀而立的身影。

许久之后,那震耳欲聋的山呼之声才慢慢的平息。

陈望手执着圣旨,平静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

“天使远来辛苦。“

“本公……”

陈望已经用上了新的自称。

“已在偏帐中备下酒水,还请稍作歇息。“

宣旨的天使不敢拒绝,唯唯应令。

陈望重新返回了身后的中军帐中,没有去送宣旨的天使。

如今陈望已经不再需要去做这些表面的工作,他也不想去耗费这些精力。

“南京的情况如何了”

陈望龙行虎步,迈步走在帐中,代正霖亦步亦趋跟在身侧,将一封文书递到了陈望的手中。

“南京的局势还算稳定,不过那些士绅还是不太安分,经由情报司审查,为首者江南复社领袖钱谦益,近日频繁召集文会,以'清议'为名非议朝政。”

“还有史可法,在朝廷之上公然抨击总镇,指责总镇擅权自传,挟制天子。”

陈望一路行至帅位坐下,看了一眼手中的文书,而后随意的将其弃之一旁。

“跳梁小丑……不值一提……”

现在的江南在历经万民军三番四次的蹂躏之后,这些江南的士绅势力大减。

“南京城破的时候,万民军打进城来,怎么不见钱谦益他这个复社的领袖领兵抗贼。”

对于钱谦益,陈望的心中没有半点的好感。

哪怕是钱谦益在历史上投降之后,暗中也支持反清复明,但是降了就是降了,还是带着一众官民投降影响极坏。

水太冷、头皮痒,当真是全无气节。

“史可法,一介腐儒,毫无才干,空口清谈之辈,既然他在朝堂之上喋喋不休,那就让他去官归乡。”

史可法在历史之上倒是全了名节,但是也仅仅是全了名节。

平日袖手谈风月,临危一死报君王,史可法为官廉洁,也很勤勉,治文书往往夜以继日。

但是史可法对于军务积弊却是知情不报,放任四镇荼毒横行,能力庸碌,难挑大任。

史可法在拥立新君一事上举措失当,致使武臣攫取定策大功,朝政实权尽落他人之手。

以督师阁部之尊坐镇江北近一年,广征民力,耗尽粮饷,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寸功未立。

及至清军大举南下,麾下诸将纷纷倒戈相降,转而成为清廷扫平南明的先锋。

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

在最初的时候,南京朝廷新立,陈望可以容忍些许的议论。

但是现在,随着对于地方的掌控,加上军事上取得的优势,陈望已经无需再顾及那些迂腐文人的在政治上的掣肘。

在收复了北国,击败了清军之后,同时陈望以自己的名义上书,让隆武帝下达了废除了一系列的苛捐杂税的诏书之后。

与此同时,宣讲司的官吏奔走于城乡之间,情报司的密探活跃于市井之中,两相配合下,他的声望如燎原之火般席卷天下。

茶肆酒坊间,说书人拍案讲述着他的战绩。

田间地头里,农人们传颂着他的德政。

这一切,都将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威望巅峰。

“马士英没有什么动静吗”

代正霖微微垂首道。

“马士英很是老实,朝堂之上多是默不作声,只是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他倒是一个聪明人。”

陈望冷哼了一声。

马士英虽非良善之辈,却也并非毫无底线。

虽非经世之才,更谈不上力挽狂澜的救时的大臣,至多不过一介旧式疆臣。

他虽有些许政治才干,却远不足以应对当时危局。

在其被俘之后,还算能够坚守气节,较之那些自诩清流的东林君子,反倒显出几分令人敬重的高尚。

不过也就仅此与此,历史上南明的覆灭也有他的重要责任。

“各镇的军兵久历战事,疲惫不堪,如今战局稍整,西北虽然未有平定,但是却无有威胁,你领兵坐镇徐州负责协调各镇……”

陈望的目光转动,最后落在了左良玉的身上。

“宁武伯领大军往西,进抵开封,允各镇休整两月,准军兵返乡探亲,限期而还。”

帐中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众将或多或少都有些疑惑。

代正霖也是微微一怔,有些迟疑。

“总镇……”

此番北伐大败清军,肃清边患,虽因粮草问题而暂时偃旗息鼓,但是西北潼关等地仍然处于战时。

西征闯逆运输线稍短,湖广在何腾蛟的督管之下粮饷还算充足,勉强可以支应。

此时正值大军气势如虹,若不趁势一举平定天下,岂不坐失良机

“我知道你们的想法。”

陈望环视帐中,将众将的疑虑尽收眼底。

“但是,现在还不是统一天下的良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