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分开写的,除了继承影响力之外档与档之间的模糊项是直接篡改所有人的认知以达成事实不变下融合西征,那就无所谓时间先后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齐头并进哪一部分先收拾好哪一部分先出来)
太宗皇帝并没什么好做的,难不成真要给他地府一游鼓吹西天取经一遭?实际上就算吓不死他这实打实杀出来的皇帝,也照样能吓出个病来。
真把现代人思路套到过去,还把皇帝捧老高的蠢蛋大抵脑子是被驴踢了,明晃晃摆在眼前的恐怖能把任何个体都吓住,这是生命本身趋利避害的选择,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能接受得了的。
骂他也免了,好面子谁都是,舰长还没那个闲工夫连这都要管。当然,也包括那点宫闱事,随便啦,反正嗑瓜子时能更起劲。
这又不是丢他的面皮。反正老李错归错,该干的正事实不含糊,那么顶多某几件事直接抹掉便可——
畏威而不怀德,此非专属夷狄禽兽,实乃人类通病,只不过有少数人一辈子还来不及表现出来,多数人踩着“高尚”线的影子乍一看看不出来什么,余下的则不用这么费劲。
西征事宜有了秦汉印象,自然是会打的,不会止步巴尔喀什或锡尔河(实际控制),也绝不止王玄策单耀卓着,更可试着拓边永控延展国境线。
至于说高仙芝失利之事...那肯定要清算啊。如前述安南都要被诸朝当作南下第一战屠过一遭,顺道连羁縻州(有的话,没有就算野人土着头上)所在也差不多,眦睚必报的舰长怎可能对这个更显眼的视而不见?
天方人还是其次,自柴达木往西往北一直到钦察草原都处在打击面内的屠杀线下,这方为正确的复仇么。
接着便是高宗与武周。
前者就休养么,打个高句丽就彻底占了绝不令其反复,此时有这个能力、局势也确实允许,毕竟孔老二被他在前面处理地那么好不就为此?
(后面以神狄为标准,毕竟武朝能讲的...有些敏感且史料有问题,那就随意了)
他确实很喜欢元芳,侠义与忠诚完美的结合体,如前述“...天下皆可去得”,哪个少年人(包括少年天才)未设想过这样的自己?
“大风车”挡十米内机关攒射的破甲箭固然有理论可行,但以舰长自己几次实操起来被射成筛子的心得,莫说寻常高手,以敏攻暴伐着称的名将也绝无法做到,虽说剧中表现张力缺了,但天下第一实至名归,舰长过来玩这个档也会将不合理之处缝补上,一切就完美了。
他瞄的目标是上官婉儿,直接踢开有反心的太平公主(后面的大菜叶就不说了,有选择的余地谁都能看出来榫卯接合的机巧是怎么个运转法),让前者和武皇做个忘年交,自己再以特招高手身份做个外围内卫探知消息监视狄公,带着婉儿直接隔远些欣赏现场直播,她自然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这个切入角很好,可以不必插手也能谋得合理位置,何况这俩女人哪里懂得江湖高手,他便好带人匿形远观,让怀里的文豪好生琢磨怎么以壮阔的实景给自己的忘年交闺中叙话细细描述,如此哄上瞒下。
也不用仙人姿,甚至都不用怎么露面,狄胖解决完问题他再给武皇上上眼药,以秦汉旧事为由头很容易就能掀起西征,李氏后人闲着没事总想蹦跶那就向西去呗,甚至有前述太宗时故事也顺理成章,这般对谁都好,一鱼多吃。
至于狄胖,舰长私以为,除了上下与千古论外的三人,实乃魁首。盛唐若不是他一己鳌头、狂澜之功,哪里轮得到李隆基那败家玩意儿上来辉煌,也作了百年的短命鬼了,留与后人的便仅存强汉之威风、何来“汉唐”牵连之荣光。
众正盈朝实乃自夸之举,差不多相当于论文后缀签名,只是审查较严,留名者最少也有甚多苦劳,如是才为世所称道,不就是默认的类“手滑”(圣心解意法)一道?
为推崇大众史观而否认单人顶峰之功业,做比的话,就是为免受虎狼吞吃之苦而先服毒自尽。
史诗不是必须要有英雄,但第一篇史诗绽放光彩时,颂唱的正是英雄;于衰亡灰败的绝望中吟哦史诗时,祈愿的也是英雄;于盛大舞台上千万人共同呼唤史诗时,天空神迹所降亦是英雄;于未来回望留名圣显碑石充作史诗时,其上名号只是也只能是英雄。
太聪明的人、站在第一线的人、脑袋高出一头者、殿后者,均该登台却活络平淡如常人——却与原初恰恰相反,真是悲哀。
虽然知道狄相并非胖胖的,养起威势无人可抵,但这个形象却是定下了,毕竟他最熟悉这个,就像青史翻拍的诸多闻名角色一般,也都随着演员们的脸稍修一修。
而具体安排...
必然是先收人,让她于闺淑间文谈宴会上一鸣惊人借线与武皇正对上,妙人谁都喜欢,何况这特殊情况,别说他和系统盯着,就是任凭天命舰长也不担心设计不成反折夫人旧事重演,世间哪来那么多胆大的计划与随之的天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