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 第95章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第95章

作者:搞代码的医学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5 02:06:32

12月13日,正好借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了解一下'南'京'保'卫'战,以及谁最该对失守负责,以此铭记惨痛历史,缅怀遇难的同胞。

当时的战场情况,守不守城是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目前网上的绝大多数文章都一口咬定说当时原本准备放弃守城,可是因为唐生智的原因不仅直接导致了惨败甚至觉得是他间接导致了大惨案,把所有责任推给了守城主将,可责任并不应该这么简单的划分。

可当时北边江面有小鬼子舰队,周边也陆续被入侵,这座城市已经成了一座不具备坚守条件的孤城,这是当时的共识,并不需要多高深的军事知识,但问题是这里是国都,各方面因素使得这座城不得不守。

而且,不战而降放弃国都这口锅比抵抗失败要严重百倍,还必须某个人自己来背,所以这城必须要守,还必须投入主力部队坚守,不仅如此,守城还可以获得国际上的援助。当时的情况是白头鹰指望不上了,但毛子怕后方自己后方出大问题,为了避免被前后夹击,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但有援助那也得表现出自己值得这份援助才行,不然那就给别人了,所以常运输自然是表明一定会坚守,并问友邦能否在十天之内出兵。因此出于争取外援的需要,他们也只能选择坚守,不能轻易放弃首都。

“等外援,国际上,国际上,这家伙就知道国际上,什么都盼着别人帮他出面”。

“他守城居然不是因为这是国都,而是想要获得援助,他一开始就没下定决心啊”。

“北边的支援那么远,十天怎么可能赶过去,他就是不想守,又怕被骂,还想要援助,他这么说,最后丢了也是评个守城失败以及后援未抵达无力再守,真是好算计”。

“看他这副样子,我最担心的是他临时变卦,到时候.....”,此话一出,人们已经有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陈勇说完当时的情况,在简单说了一下主将的情况:然后说一下唐生.智这位守城主将,当年他早就兼任了警卫执行部主任,城市的工事修筑、部队管理、阵地设置都是由他负责的,更关键的是,他曾经连续两年担任守城演习的参谋长和裁判长,推演和防御敌军进攻的作战方案。事实上后来参加保卫战的多支部队也是演习的主角。所以如果要守城,那么选择他这位对地形、守城部队、方案都熟悉而且也具备较强的军事能力的人,是当时最合适的抉择。

而且,既然是必败的外交仗,一场为了国际援助的仗,那指挥官的资历就是非常重要的,派一个小辈来充数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纵观当时有资格来背这口锅的,那肯定就是常运输了,可是守城风险太高,即便侥幸逃生名声也毁了,所以常运输肯定不会去守城,其他有资质的要么肩负重任不能轻易折损,要么就已经指挥不动部队了,这几个一排除,只剩下他。

然后接下来再讲讲部队打的怎么样了,这在自媒体上属于是什么都有,这边88师飞将军孙元.良血战小鬼子,那边教导总队600亲兵击退两万鬼子,反正把能夸的都夸了个遍,可这场守城战中他们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首先是88师,不知道怎么回事,网上居然一个劲夸这支队伍的师长。反正他孙元.良真的吹不起来,飞将军这玩意发挥一直很稳定,他坚守的阵地早在一九三六年就完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地下永备工事,应该说防御条件很好。

可小鬼子10日开始进攻,12日阵地全部丢失,阵地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师长丢下部队自己跑了,88师此前经过了大战,损失极大,全军只剩下7000多人,其中一半还是新兵,这种情况下当官的跑了,队伍自然会乱。当事人36师师长宋希濂回忆就提到,这次逃跑是由那位飞将军带头的,可谓情节极其恶劣。

而当时的51师负责守镇守城市的外围阵地,他们可是在装备远远落后的情况下挡住了鬼子一个步兵联队的进攻,被敌军评价为抵抗顽强,最后小鬼子的师团投入了主力才突破了阵地。

再说一下教导总队,他们在紫金山之战中十分英勇,奋力抵抗侵略者,即使面对小鬼子的优势兵力和火力,即使在那种高压下被迫逐渐后退,他们也依旧能控制住关键阵地,特别是前线被突破时,教导总队官兵败而不退,和敌军反复拉扯争夺,最终和来增援的广东部队一起恢复了阵地。甚至12月14日其他守城部队瓦解的情况下,部分官兵还坚持孤军奋战,就是影视里看到的一小部分士兵在和敌人进行巷战。

可在网上这些可圈可点的战斗并没什么人说,网上最有名的教导总队居然是因为德械而被人提及,可惜的是基层英勇行为不能上升到长官。原因是,前几天,某个人表示顶不住了可以撤,那守城主将见战局实难挽救,遂于12月12日下午召集师长以上军官紧急会议,奉命下达分别突围的命令。

然而下令之后,有些军长、师长并没有将突围的命令传达下去就逃命去了,以至于下面部队群龙无首,纷纷赶往江边夺路逃命,造成极大的混乱。甚至当时戒严部的人未获得撤退命令,又看见友军狂退,就以为是逃跑的,调转枪口向乱兵扫射,可见当时的混乱。

13日晨,小鬼子的军团相继入城。而后这群畜生里的畜生就在城内进行了亘古未闻、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对未完成撤退的军队骗降,并进行屠杀。

30多万人的鲜血染红了滔滔长江,这座古都已沦为一座白骨累累的人间炼狱。这是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的历史,我们记住这些,就是为了防止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现在他们敢否认,以后就会黑的变白的,再以后怕是直接成我们的错了,这种仇,怎么能忘。

听到古都沦陷,数十万人惨遭毒手,天幕下人们顿感头晕目眩,心如刀绞,那是真正的钻心剜骨的痛,那样的惨案,那就是刀都会砍钝,那些东西居然干得出来。

“一惧敌军内心欲弃守国都,二又惧民意指责“不战而逃”要象征性守城,战役未起而国都先迁,兵士用命而将帅自散,要守不守,要撤又不提前计划,这老贼举棋不定,这样怎么可能打赢嘛”。

“那可是国都啊......”。

“骗降杀俘,骗降杀俘!还屠杀平民,这群畜生里的畜生,不干一件人事!”。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呐”。

最后说回那位守城主将,作为十几万大军的指挥官,如果他当时没有进行撤退部署,自己溜了那么再大的锅还是得扣到他头上,问题是他奉令撤离前,不但部署了突围方案,还给每个军长留印了撤退命令的文书,按照这份命令大部分守军要在夜间正面突围。

然而当时大部分军长师长一起抗命不从,反对正面突围,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当时很多守城部队从一开始就违反了司令部的命令,本来是防止守军私自撤退,下令要破釜沉舟的,但下面的军队仍然私藏了不少船只。那么既然有船,在长官们看来至少自己能够平安渡江逃生的,那又何必选择九死一生的正面突围呢。

所以最后真正服从命令突围的只有广东部队的83、66 两军,当时第66军名义上是一个军,实际兵力还编不满一个师,这支军队也是守城前已经经历了一场大战,兵力损失严重,但是人家将领有能力有责任,接到突围命令后,便服从指示,开始计划突围。

这次行动完全出乎小鬼子的预料,突围部队出城遭遇阻击,几经冲杀不但使小鬼子出现极大的伤亡,还差点端掉了一个师团司令部,虽然第二天连续遭遇敌军大部队的围攻,很多官兵被冲散,但一直坚持战斗,而后大部队成功冲出了包围圈,还把教导总队的几十个人带了出来,伤亡固然巨大但同时也让小鬼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当时敌军还没有长期围城的准备,所以包围圈并不紧密,部队出城后就发现有篝火的地方才有敌人,远离火光前进就还是安全的。

战后统计,正面突围的部队不仅当时就冲出去4000余人,12月14日收容被打散的官兵1500余人,来年一月又陆续有2000左右在突围过程中失散的官兵归队,总体生还率近50%。可是高级军官的死伤就相对严重了,159师师长、160师参谋长等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过程中壮烈牺牲。

而另一边抗命不从强行渡江的部队,其生还比例就惨不忍睹了,51师的生还官兵仅1500余人,58师仅1000余人,87师生还500余人,教导总队3.5万人最后生还1000余人,师长飞了的第88师基本全部损失掉了,其他各部队加起来还不到500,即便算上依命令渡江的第36师,十多万大军成功抵达长江北岸的还不到人,基层官兵的生还率更是不到15%。可他们的高级军官就不一样了,根据其高层的报告,师长以上并无一人牺牲,毕竟这些人要么早早的丢下部队独自跑路,要么躲在后方,当然是安全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83军军长邓龙光突围时还细心的保留了突围命令,在后来的会议上,那些抗命不从的嫡系将领直接倒打一耙,说主将放弃守城时没有下达撤退命令,属于弃城逃走,在这场甩锅大会上,邓龙光看不过去了就把保存的命令拿了出来,才算是解了围。

而且唐主将后来在四九年选择弃暗投明,这在某些人看来那是罪恶大过天,当然会变成一个人背全部的锅。

“为何要把锅都甩给一个人呢?”

“是啊,明明是国都,却没有调度精兵坚守,说着坚守又要撤,还没有撤退预案,举棋不定,这个问题就很大了,主将肯定有重大的过失,但忽略其他人的问题,那就说不过去了,这样下去记着记着不就偏了吗”。

这时有人出来解释道:“其实也挺好理解的,把责任完全推给他,再结合他的起义,方便借题发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