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小路,这两条路该选哪一条呢?我军并没有草率的决定,而是派出了两个先遣团。大路先遣团由一军团2师5团加侦察连加便衣侦察队组成,由左权、刘亚楼率领。小路先遣团由一军团一师一团加工兵连加炮兵连组成,由聂、刘伯成率领(承。抱歉,这是故意错的,下文以刘代指)。】
天幕下,唐朝。
众人听到这个配置,肃然起敬,“这些在大决战时期,都是司令、将军吧,这个开路配置,阵容够豪华的”。
李靖看着这精干的先遣部队配置,不由得点头赞许:“强将手下无弱兵,每个先遣团都带了侦察和工兵,既能打仗也能开路,用兵谨慎,不似那石达开般孤注一掷,已先胜了一筹。”
【小路先遣团到达泸沽,接到了新命令,要求他们第二天改变行进方向,朝大路进发。说明这个时候我军其实是决定走大陆的。】
天幕下,汉朝。
张良微微颔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初始决策走大路确实是正常选择,可是....”
刘邦接口道:“可是个屁,肯定得变!等先遣团情报一回来,肯定得改变决策。不要忘了,石达开没有电台,他们有,这就是最大得变化,无论是获收集情报还是改变决策,其指挥方式都不一样了,微操大师想要重演历史,却死板的按照清朝方式去打仗,岂能不败,简直愚蠢”。
张良一惊,服气的说道:“陛下所言甚是”。
【这天晚上,刘率领的大路先遣团的侦查队和冕宁地下组织发来了关键情报,使得我军基本弄清楚了大渡河的防守情况。】
【从情报得知,安顺场附近是敌人防守的薄弱之处,事实上也没有错。刘文辉作为小军阀,总共不到3万人,这还是包含了在西昌、会理的军队。而泸定到富林这一带,这么长的江防只有刘文辉的2个旅,如此分散的兵力,安顺场附近的防守其实就一个营。而此时下游的富林则集中了4-5个团。】
天幕下,汉朝。
刘邦顿时来了精神,说道:“看到没,情报一到,敌我态势就分明了,这时候小路空虚,肯定是个好时机”。
【基于这些理由,刘最终建议改走小路,同时建议让大路先遣团伪装主力,朝富林佯攻,误导敌人。】
【他的建议改变了我军的决策,我军命令大路先遣团伪装主力,朝富林前进,同时小路先遣团作为开路先锋。夺取安顺场。主力则依旧和之前的部署一样,一军团跟进,五军团紧随其后,然后是核心纵队和三军团,以及断后的九军团。】
天幕下,唐朝。
李世民猛地一击掌,赞叹道:“好!甚妙!通过小部队佯动吸敌人的注意,主力则趁机突围,如此一来,那微操大师的重兵部署,顷刻间,又变成了面对空气的摆设!”。
程咬金:“谁叫双方军队的指挥能力和纪律性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呢,这微操大师只有羡慕的份了,哈哈”。
房玄龄也抚须笑道:“更妙的是,此计正好是利用了微操大师迷信书本、固执己见的弱点。他既认定我军必走大路,我军便投其所好,演一场大戏给他看。这招屡试不爽啊”。
【同时,为了保密,我军规定了以下几点,一军团对去路,三、九军团对来路要断绝行人出去。第二,沿途不许张挂标语。第三,上午7点半至10点半,下午3点半至5点半不允许部队运动,防止被敌人侦察机发现。】
天幕下,明朝。
朱元璋看得连连点头:“瞧瞧!这才是成大事的样子!有了切确情报和计划才可是行事。封锁消息,隐匿行踪,连标语都不许挂,连行军时间要避开飞机耳目都考虑到了。这般谨慎周密,与那刘元璋烧街的蠢行相比,真是云泥之别!”
朱标此时在关注另一件事,他有点不敢相信的说道:“父皇,有没有觉得,这个时间段很奇怪”。
朱元璋一愣,想了想,最终还是不确定的说道:“这.....好像是上工的时间段吧”。
两人对视一眼,突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回...回去....加油了?”朱标说出一种可能。
朱元璋立刻否定道:“那也是分批次啊,交替侦察,交替轮值啊,这明显.....就是午休去了”。
说完,两人又陷入沉默,今儿算是开了眼了。
【我们来看两支先遣团的情况,先说大路。因为刘文辉把兵力集中于大渡河北岸,南岸敌人并不多,而且越西县长早就跑路了,五团只在小相岭打了一小仗,就顺利进占越西。】
天幕下,汉朝。
刘邦乐了:“看看,这县长跑得比兔子还快!这仗打得,顺畅!”
张良耸了耸肩,“这都见怪不怪了,属实正常行为”。
【随后,先遣团顺利占领大树堡,在这里又是砍树,又是造船,声势浩大,弄得对岸的王泽浚神情紧张,赶紧调兵加强防守。】
天幕下,唐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