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的电报没有给他带去任何作用,相反还被总舵手嘲笑了一番。】
【经过总舵手几人的讨论,得出结论是敌人弃城而逃,确实可以不战而拿下平津,但从战略上讲,还是把傅作义集团抑留在天津好。】
天幕下,唐朝。
房玄龄回想着各个战役的时间点,说道:“从时间上讲,这里是11月29—1月31,而淮海是11月6—1月10,这样看来,如果傅作义从北平天津往西跑,天津的往南跑,华野就危险了”。
程咬金肯定道:“是这么回事,留住傅作义,粟司令那边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歼敌,
李靖插了一句:“不仅如此,没了傅作义这十几万大军,长江也更容易过了”。
李世民点点头,但目光却一直在地图上,抚掌叹道:“这就是全国战略和地区战役的区别,要考虑的事多着呢”。
【所以经过总舵手等人商讨的结果是,来一个出其不意,让东野提前入关。毕竟淮海那边进入了紧张阶段,平津随时可能南撤,东野要越快越好。】
【最后,总舵手命令,让东野花一两天时间准备,然后就全军出动。】
“一两天准备,出动百万大军?”李世民失声惊呼:“杨广征高句丽,光集结、整顿军队就耗时大半年啊”。
李靖也觉得这种命令着实难办,“东野才打完仗,得到可以进入休息的批条,已经不处于战备状态啊,突然出动,这思想波动,新兵补充,后勤准备,那一项的压力都不小啊”。
杜如晦此时慢慢说道:“铁路实在太重要了,不然光后勤准备就不知要花多长时间”。
李靖听到杜如晦的话,说道:“对,没错,但也不全是,更重要的是队伍的特性。把一支正在休整的队伍以这么快的集结起来,古往今来,多少将领敢说自己能做得到”。
杜如晦沉默的点点头,毕竟,集结五六十个在休假的人就麻烦的要死了。
【会议结束,计划是定下来,可躺在床上的总舵手辗转难眠,怎么都睡不着的他老人家又拿着地图研究了起来。】
【老人家对东野先打唐山的构想是否定的。毕竟这条蛇的要害不在蛇头而在蛇尾。傅作义的底牌是带领嫡系部队撤退绥远。】
【所以总舵手有这样一个想法,首先迅速包围张家口、宣化,切断平张线的同时,还能以此来吸引敌人西援。】
【为什么要切的平张线?因为这是唯一一条通往绥远唯一的交通线,毫不夸张的说,平张线上的要冲张家口就是一字长蛇阵这条长蛇的7寸。】
【毕竟东野入关不可能保密太久。傅作义一旦发现,极有可能会不顾一切的直接跑。若现在我军包围了张家口,傅作义很可能要丰台的三十五军去解围。而三十五军是傅作义的看家机动力量。】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平张线上能抓住傅作义16个师以上,就真正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到时候傅作义想要一走了之走,恐怕就不那么容易喽。】
天幕下,唐朝,李世民:“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如此一来,这35军就成了人质了,傅作义想跑就得掂量掂量后果了”。
程咬金来了就糙的:“哎呀,这是抓住了傅作义都蛋蛋啊,要活命就得当太监,不然的话就忍着”。
众人看了看程咬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程咬金见众人都一副无语的模样,耸了耸肩说道:“话糙理不糙嘛,这个35军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傅作义都蛋蛋,抓住了他就跑不了”。
......
【画面来到华北军第三兵团行军的视角,我军正准备包围张家口。】
【此时,第三兵团的杨司令眺望着不远处的张家口。感叹到:两年了,整整两年了,老子又回来了。】
【两年之前,我军在大同集营战役失利后,华北战局陷于被动,张家口的战略态势更为严峻。最终,在不计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方针下,华北部队从张家口撤退。如今,杨司令的华北三兵团已经兵强马壮,接到上级命令后,他们迅速包围了张家口。】
【由于傅作义此时并不知道东野正在秘密入关。再加上他往日与我华北部队的交战中也是胜多负少,种种因素作用下,他果然做出错误判断,决定派丰台的三十五军驰援张家口。】
天幕下。
刘备看到剧情走向完美符合先前的的判断,惊讶的说道:“这简直和军师般神机妙算啊”。
【此时傅作义还坚持认为,东野一两个月内不可能入关,我军进攻张家口,不过是个局部行动。所以他已经命令一零四军进至淮来,十六军进至昌平、南口。他这样的部署是打算趁此机会首先击溃我华北部,然后迎战东野。】
【傅作义集结部队时,三十五军郭景云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傅作义非常喜欢自己的狗,便把自己的爱犬留在了傅作义身边。傅作义见此开心的说道,等你从张家口回来,我在把它交还给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