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错位时空:与古人分享日常 > 第183章 重返80年代 4

【在回顾了千禧年开端的美学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复古未来主义。复古未来主义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包括赛博朋克、合成器浪潮和蒸汽波等,这些风格充满了霓虹灯、沙滩、落日和镭射光跑车的元素。】

【复古未来主义这一概念由着名出版商劳埃德·邓恩于1983年提出,起源于科幻文学领域的新浪潮运动,并伴随着影视动画艺术的兴起而进入大众视野。】

【复古未来主义作为一个合成词,巧妙地融合了复古与未来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概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态度和艺术风格。他具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从过去看未来,即回顾过去艺术家们所想象的未来主义风格,虽然未来并没有朝着人们所预想的方向发展。】

【另一种态度则是从未来看过去,即站在未来重新想象过去,将现代或者未来的高科技移植到现有的具有强烈旧式风格的时代中,如维多利亚时代和19世纪。他们通过这种移植创造出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交流的风格。】

【复古未来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初期在20世纪60年代,并受其太空风格和波普风格的影响。原因是,在1960年美国太空总署发布了人类登陆月球的阿波罗计划,太空领域的研究被推至**,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冷战的升级,科技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发生巨大转变,众多科技发展成果使人们对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狂热的幻想。】

【复古未来主义则是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发展,并在其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达到了巅峰时期,从广义上来讲,主要是体现了复古与未来的元素,都可属于复古未来主义的范畴,赛博朋克,合成器浪潮,Y2K,蒸汽波都可视作为复古未来主义的一种体现。】

【赛博朋克影像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了人类对于未来危机的想象,其中无不透露着恐慌与现实主义色彩,带有对科技飞速发展后人性的劣化、个体的束缚和社会的不公平等等现象的思辨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赛博朋克多以媒介影像引起人们的情动感知,但它从诞生就带有强烈的娱乐和消费属性,他的反思缺乏整体纲要。】

“这个东西有点像主播之前刷到的大秦重工和那个装备后世枪械的大明火器营,主打就是一个玩,要说有多么喜欢这个朝代,不见得”。天幕下,有人突然想起之前偶然看到过的内容。

“一个把皇帝干掉的时代怎么可能会喜欢我们的生活,除非他想的就是当皇帝”。

“确实,这里说这么多怀念过去,可没听到怀念我们这种时代的”。

【合成器浪潮则是2000年中期于外国互联网兴起的新兴艺术风格,其主要基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流行文化为背景并从中汲取了灵感进行创作。】

【接下来就是蒸汽波,乍一看它似乎与合成器浪潮十分相像以至于很多人一度将它们弄混,这其实也间接的说明了它们两者在风格上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同样有着沙滩、落日、棕榈树。】

【在蒸汽波的图像符号中,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复古和怀旧的情感倾向,这样的倾向来源于2000年代初青年文化中的复古怀旧浪潮,蒸汽波正与这个浪潮中的反乌托邦、反消费主义等主张相契合,渴望回到曾经纯真的年代。】

【在探讨完赛博朋克的未来主义幻想,合成器浪潮电子音乐革命以及蒸汽波怀旧复古情怀之后,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回至80年代,一同回顾那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真实世界。】

【穿梭在80年代的老街,霓虹灯映衬着怀旧的街景,人们享受着这个快速发展,技术爆炸的黄金年代,在这时人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达到了某种意义上的高峰,电子产品与信息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变。】

【个人电脑在当时开始走向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以电脑作为载体的电子游戏在蛰伏十余年后,终于在80年代大放异彩,魂斗罗、马里奥这些经典的作品无一例外地诞生于80年代。】

【同样80年代的宽松社会和技术爆炸,带来的是富足资源下各种领域的迅速发展,各种艺术创作者也在80年代的沃土里大展拳脚,美苏争霸也在当时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工人运动、太空竞赛等等。】

【此时的中国也因为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大批量的文化输出和吸收迪斯科、霹雳舞、摇滚乐、中国功夫、随身听,这些风靡全球的事物让人们感受到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冲击,似乎那个时代是发展最快的半个世纪。】

【但实际上,80年代并没有描述的那么好,那个年代的生活并不全是光鲜亮丽,复古未来主义融合了那些流行于80年代最具特点的元素,却有意忽略了80年代那些消极的事物。】

【冷战的阴云、核军备竞赛和核战争的阴影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心理,治安的混乱以及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一道道裂痕无声地诉说着社会的痛楚和个体的成长,想象中的未来并没有如期而至,战争的威胁和社会的不安,使人们开始思考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冷战缘故,那其实是一个疯狂的年代,科技在飞速发展但全人类都处于一种不理智的状态下,人类的梦就在末日的边缘。】

视频看完,天幕下大部分人对此都是没什么反应,人们根本无法理解这些霓虹灯和闪来闪去的画面,也根本不懂怀念的是什么。

其实,陈勇对于视频中提及的怀念80年代也是不赞同的,“现在人们怀念的80年代,实际上是有意忽略了当时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更多地聚焦于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美好想象。然而,这种“80年代怀念情节”在国人中并不普遍,因为中国在80年代仍处于经济起步阶段,大多数人生活水平较低,缺乏值得怀念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对80年代的怀念,本质上是对50年代“黄金时代”的追忆——80年代的文化作品(如电影、音乐)中充满了对50年代的致敬,而非对80年代本身的留恋”。

“就像之前我们看的电影《回到未来》,主角穿越到1955年,第三部则回到1885年,这两个时间点并非随意选择,而是代表了美国历史上两个关键的崛起时刻:1885年,西进运动结束,美国经济势不可挡地冲上世界头名;1955年,美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真正成为全球霸主。这两个时期象征着美国的繁荣与自信,是西方人无比怀念20世纪中后期的重要历史节点”。

“相比之下,80年代的美国正经历工业空心化和经济困境,社会充满焦虑。这种背景下,催生复古未来主义是自然而然的——它通过对50年代未来想象的重新诠释,既表达了对“黄金时代”的怀念,也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2000年前后,我们进入经济腾飞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被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黄金年代”。人们对00年代的怀念情绪逐渐显现。这种‘00年代怀念情节’与西方对50年代的怀念有相似之处,都是对经济繁荣、社会活力和文化自信的追忆。西方怀念50年代,就像我们怀念00年代,怀念那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千禧文化一样”。

陈勇:“既然已经将目光看向了过去的80年代,那么不妨在看远一点,看一看那个我们曾经短暂到达过的未来——60年代,那个人们怀念的教员时代,那个人民至上,喊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意气风发的时代,看一看那个时代的人是怎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