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667章 厨子的命也是命!

年三十,李乐难得睡了个懒觉。

年会的喧腾、雪夜的归途,都沉进了黑甜乡里。先是混沌着,而后,像有谁轻轻一推,他便坠进了另一重光景里。

这身子,忽地轻了,小了,周遭的气味也变了。不再是长安冬夜那干冽的寒气,而是氤氲着一股子江南岁末的、潮湿而温暖的暗香,是水磨粉的细腻,是青石板上苔藓的润,是灶膛里灰烬的暖,是水仙盆里那几株清供的幽幽冷香,还有隐隐约约、从河浜水巷飘来的、水汽特有的腥甜。

他变成了一个叫李大元的少年,正站在姑苏平江九巷一条里弄的老宅前,他趿拉着一双家里穿的棉鞋,身上是手织的元宝针厚毛衣。

天色是岁暮那种灰白,却并不萧索,反倒因着家家户户门楣上新贴的桃符、悬挂的檐灯,透出融融的暖意。

空气里浮着熬猪油、炒瓜子、蒸年糕、炖肉、炸熏鱼混杂的厚墩墩的香气,吸一口,满鼻子都是过年的富足。

“大元,倷立了该做啥?快点来搭把手!”母亲的声音从屋里传来,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嗔怪与亲昵。

“诶!”他应了一声,低头看自己手里,正捧着一碗浆糊,黏糊糊、热腾腾的。

父亲踩着条凳,正往黑漆木门板上贴秦叔宝和尉迟恭的门神,朱袍金甲,虬髯怒目,在灰白的墙壁映衬下,鲜活得仿佛下一刻就要呼喝出声。

“歪哉,歪哉!往左首一点点.....哎,好哉!”母亲在底下指挥着。

贴好了门神,又贴对联,红纸黑字洒着金,写的是“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

父亲贴得仔细,用手掌捋了又捋,不让一个气泡折了福气。

窗棂上,“喜鹊登梅”、“连年有鱼”的苏式窗花,也贴了上去,薄薄的红纸,衬着老旧的窗格,窗外灰瓦白墙的天井,鲜活得要跳出来。

午后,跟着父母去西园寺,兜里揣着几块麻饼和粽子糖。寺里香烟缭绕,人头攒动。

他心思不在菩萨,直奔那放生池去。

放生池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都来看那镇寺之宝,比八仙桌面还大的一只癞头鼋,据说已是几百岁的“神物”。

池水幽绿,泛着油光。那老鳖伏在池底,纹丝不动,像个得道的仙。任岸上凡人如何指点喧哗,它自岿然,背甲上沉淀着不知多少年的岁月和祈愿。

他也学着大人,往池里丢了个硬币,许了个愿,大抵是考试能得一百分之类。

母亲拉他去大殿烧香,说是“头香”抢不到,年三十的香火也是极灵验的。学着大人的样,笨拙地磕头,看那青烟袅袅直上,心里却惦记着晚上那顿一年里最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果然是不曾辜负期待的,桌中央,必定要有一只热腾腾、咕嘟嘟冒泡的暖锅。

锅是紫铜的,擦得锃亮,底下炭火正红,锅里早就煨好的鸡汤,醇厚鲜美。

母亲一样样往里下,自家做的蛋饺,金黄如元宝,肉圆,结实饱满,四喜肉,酱红油亮,还有水芹、黄豆芽、青青的菜心,每样都有讲究,水芹喻“勤勤恳恳”,豆芽是“如意菜”,青菜有长梗,意为长庚,大人吃了,长寿,小毛头,就是长大了“有青头”。

除了暖锅,还有整条的大黄鱼,煎得两面金黄,寓意“年年有余”。

卤菜也不少,杜三珍的猪头糕、五香牛肉、拆烧,酱排骨,整整一只香酥鸡,带着万事大吉的彩头和父亲几样煎炒烹炸的手艺,一盘盘围着暖锅。

母亲给他盛了满满一碗白米饭,叮嘱慢慢吃,细嚼慢咽,里面有元宝。

扒拉着米饭,果然咬到一个脆生生、甜津津的荸荠,立刻高兴地叫起来,“掘到元宝哉!掘到元宝哉!”

父亲便都笑起来,“倷家大元明年运气好,要发财咯!”

吃完饭,收拾了碗筷,一家人围坐桌旁,看着春晚,开始搓小圆子,预备年初一早晨的桂花糖水圆子。

糯米粉是早磨好的,加了温水,揉得光滑柔韧。母亲揪下一小块,在手心里灵巧地一搓,便是一个珍珠般圆润的小圆子。他也学着搓,却总搓得大小不一,有的还裂开了口子,像咧着嘴笑他。

父亲则在一旁,把一块掺着桂花和核桃仁的糖年糕,用线切成整齐的片,那年糕蒸得透,软糯黏牙,带着浓郁的桂花香。

守岁的时光慢悠悠的。

临近十二点,父亲在新煮的米饭上插上冬青柏枝,摆上几样糕点果品,算是接回了灶神爷。

母亲则拿个小碗,盛了点饭菜,放到床底下,祭拜一下床公床婆,保佑新的一年安眠无梦魇。

“大元,走了!”

“来了!”

跟着父亲,拎起水桶,打着手电出门。

出门前,父亲在大门门框旁,靠上一束用红纸裹了的木炭,叫做“炭将军”,说是能驱邪避祟,守一夜平安。

除了手电筒前的那一片,四周墨黑,可巷子里却已有零零落落的脚步声和低语声。

和自家一样,都是去巷子口那口叫“仁德泉”的老井取“财水”的。

说是年三十子时后打上来的第一桶水,最是吉利,能带来一年的财运。

井台边围了不少邻居,都提着水桶,安静地等着,脸上带着希冀的笑。父亲排在队伍里,终于轮到时,他将系着红绳的木桶缓缓放下井去,井深,传来空洞的回响。

晃荡几下,提上来时,桶里是清冽冽、还冒着丝丝热气的井水。

父亲小心地将水倒进自家带来的水桶里,水面晃荡着,映着天上残星和井口灯笼的光。

就在这时,邻家那个扎着羊角辫、总爱跟在他后头跑的阿囡,不知怎地挤了过来,伸出冻得红萝卜似的小手,在刚打上来的水桶里飞快地一撩,撩起一把刚打上来的井水,就洒到了他脸上....

一阵突如其来的、真实的冰凉触感,猛地贴上他的脸颊。

李乐一个激灵,猛地从那个充满年味、温暖而琐碎的旧梦里惊醒过来。

眼皮颤了颤,睁开。视线先是模糊,继而清晰。映入眼帘的不是平江路老宅的木梁屋顶,而是长安家里熟悉的天花板。

鼻腔里残留的姑苏年夜饭的香气,也迅速被北方冬日干燥温暖的空气取代。

那冰凉的触感还在脸上,又听到一阵交织的窃笑,一歪头,瞧见穿着嫩黄和小鸭绒似连体睡衣的两个小肉球,正扒在床边。

李椽圆溜溜的黑眼睛瞪得老大,好奇地看着姐姐李笙用一根肉乎乎、还沾着亮晶晶水渍的手指头,正小心翼翼地在李乐脸颊上画着圈儿。

那凉意,原来罪魁祸首在这里。两个小家伙屏着呼吸,专注得仿佛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李乐视线一偏,越过两颗毛茸茸的小脑袋,瞧见卧室门边,大小姐探进半个身子,眉眼弯弯,唇角噙着狡黠又温柔的笑,像只偷了鱼儿的猫。

见李乐睁开眼,立刻用夸张的语气轻呼一声,“阿一古,阿爸醒啦!有人要被打屁屁啦!”

话音未落,便笑着飞快将房门轻轻一带,“咔哒”一声轻响,竟把两个小家伙关在了屋里。

顿时,门外传来一阵抑制不住的“咯咯咯”。

而正准备跟着妈妈“逃跑”的李笙和李椽,没料到这突如其来的卖队友行为,一下子愣在原地。

李笙维持着伸手指的姿势,小嘴微张,茫然地看看关上的门。

李椽反应慢半拍,也呆呆地转过头,怀着试一试想法的手指还含在嘴里一半。

等看看床上已然坐起身、眼里闪着“危险”光芒的李乐,两张小脸上同时浮现出“药丸”的懵懂表情。

趁这当口,李乐一伸,一手一个,把这两只自投罗网、裹得圆滚滚的“小汤圆”,从床边捞了起来,塞进还带着体温的被窝里。

“嗯?哪个小坏蛋干的?”他故意板起脸,声音里却藏不住笑,大手作势就要往那裹着厚绒睡衣、尿不湿的小屁股落下去,“让我瞧瞧,是谁的小屁屁痒痒了?”

李笙先是吓得一缩脖子,随即反应过来是在玩闹,立刻“咯咯咯”地笑起,像只被挠了痒痒的小猫,在李乐的臂弯里扭来扭去,嘴里含糊不清地嚷着,“不系笙,阿妈,系阿妈!”

李椽则把脸埋进被子,只露出一个毛茸茸的后脑勺,闷闷地笑着,小身子一蛄蛹一蛄蛹,活像一只胖嘟嘟的豆虫。

虚张声势的“呵斥”声和孩子们银铃般清脆的笑声顿时溢满了暖融融的卧室。李乐哪里真舍得“打”,大手落下去全是轻柔的搔痒,挠得两个小家伙在他怀里滚成一团,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小脚丫胡乱蹬着,睡衣的脚套都蹭掉了一只。

一时间,小卧室里热闹得像是清晨的鸟儿炸了窝。

等李富贞估摸着“教训”得差不多了,再次推开房门时,看到的却是李乐趴在床上弓起背,扮演着一匹任劳任怨的“大马”。

李笙跨坐在后腰靠上的位置,小手紧紧抓着睡衣,兴奋得小脸通红,嘴里不住地喊着,“驾!驾!阿爸快跑!”

李椽则小心的坐在李笙身后,学着姐姐的样子,也跟着含糊地嘟囔,“跑,跑。”

李乐配合着两个小骑士的号令,笨拙而缓慢地在宽阔的床面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啊~~~嗯啊,嗯啊”的马叫声,时而颠簸两下,引得背上的逗得背上的孩子笑声不断。

雪后初晴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恰好洒在这一大两小身上,镀上一层暖融融的金边。

大小姐倚着门框,看着这滑稽温馨的画面,心底的笑意漫至眼底,柔声喊道:“好了好了,别玩了!赶紧洗脸刷牙去做早饭。刚奶奶来电话了,要咱们早点去兴庆路那边。”

李乐停下“马步”,pia唧往床上一趴,屁股高撅着,身子成了一个滑梯,两个意犹未尽的小家伙“出溜”一下滑了下来,歪倒在两边,又是一阵大笑。

李乐顺势一边一个搂在怀里,抬头冲大小姐抱怨,“怎么又是我做饭?你就不能动一动?”

大小姐走过来,弯腰捏了捏李笙的小鼻子,又亲了亲李椽的额头,一脸无辜地眨眨眼,“可我就会下方便面啊。你舍得让孩子大年三十的早餐就吃这个?”

李乐看着俩孩子听到“方便面”时居然还亮了一下的眼神,无奈地、认命般叹了口气,把两个还在扭动的小猴子从身上摘下来。

一边嘟囔着,“厨子的一天开始了,一天的厨子开始了”,一边趿拉着拖鞋,一手牵一个,摇摇晃晃地朝着卫生间走去。

李笙和李椽大概也明白要去洗漱了,蹦跳的跟着,还不时回头冲妈妈咿咿呀呀地说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懂的“话”。

大小姐看着父子三人的背影,笑着摇摇头,转身去准备孩子们今天要穿的小衣裳,从箱子里挑出两件小毛衣,比了比,想问问一向眼光很好的李乐的意见。

攥在手里比划着,转身出来,抬起头,刚开口,“李...”

瞧见不怎么宽敞的卫生的台盆前,李笙和李椽,一左一右的踩着凳子,站在李乐身边,爷仨人手一只牙刷,正对着镜子呲着牙对着镜子刷着。

“呸!”

“呸!”

“呸!”

“干杯!”

“刚杯!”

“嘎杯!”

“呃洛洛洛~~~~”

“呃捞捞捞~~~~”

“破!!”

“破!!!”

“哈哈哈~~~”

“嘻嘻嘻嘻~~~”

瞅着一大俩小笑闹的背影,李富贞忽然觉得,似乎命运,待自己不薄。

小李厨子哼哼着,“养儿生身父母,自那儿生下来,重担在父母身,见儿三分情,有了那接续的人啊~~~怕儿冷,怕儿饿,时刻挂在心呐,哎嗨哎嗨哟~~”

把最后一块金黄油亮的鸡蛋葱油饼分成四小块,两个娃踮着脚扒着餐桌边缘,眼巴巴地瞅着。

李笙急不可耐地“啊”的张大嘴,像只待哺的小鸟。

李椽则比较含蓄,小手捏着衣角,但乌溜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李乐手里的饼。

“烫,吹吹。”李乐撕下两溜,弯腰,挨个吹凉,才塞进他们嘴里。

李笙鼓着腮帮子用力,油酥和葱花的香气混着鸡蛋的软嫩,让娃含糊不清地嘟囔,“香!阿爸,棒!”

李椽细嚼慢咽,但嘴角蹭上的油渍和亮晶晶的眼睛也出卖了他的喜欢,学着大人样,比划了一个大拇哥。

“行啊,这从小就会输出情绪价值。”李乐笑了笑,给俩娃一人一个爱的捏捏。

大小姐端着牛奶过来,看到这场景,忍不住笑,抽了张纸巾给李椽擦嘴,“慢点吃,没人和你们抢。”

放下杯子,自己揪下一块,咬了口,点点头,“没太有盐。”

李乐一撇嘴,“方便面咸,你吃方便面去。”

“你说啥?”

“啊,我说,给孩子吃的,哪能放多少盐,哎呀,等等,我去给你找榨菜。”

早饭吃完,一家四口收拾打扮,换上新衣,兴高采烈的下了楼。

昨晚的雪没攒住多少,阳光一照,只在背阴的墙角、冬青丛上和光秃的树枝上留下些零星的、薄薄的白。

但也让两个孩子兴奋不已。一出楼洞,穿着崭新棉鞋的小脚就迫不及待地踩向路边那些残存的雪迹,发出“嘎吱嘎吱”的细微声响,在干净的雪面上留下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脚印。

“慢点跑!”大小姐紧跟在后面,生怕他们摔了。李乐跟上,很自然地牵起她的手,“没事,娃么,跑跑就是。”两人就这么在后面跟着娃。

小区里过年气氛浓,大红灯笼挂了起来,单元门上也贴了春联和福字。遇到的都是熟面孔。

“张姨,过年好!给您拜早了!”

“哎哟,小乐回来啦!过年好过年好!这是你媳妇儿和娃?真俊啊!这两个小娃,太喜兴了。”

“刘叔,买的啥,哟,大鲫鱼?”

“可不,这个头的,得赶早些,小乐啊,啥时候回来的?这两个是你娃?好家伙,跟你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刘奶奶,晒太阳呢?新年好!”

“啊,我刚从燕京回来,你几天不跑车?”

李乐一路打着招呼,偶尔停下寒暄两句,大小姐跟在他身边,微笑着向这些陌生的邻居点头致意。

李笙和李椽被这个摸摸头,那个夸句“真俊”,俩孩子倒也不怕生,咧着嘴笑,偶尔瞧见好看的,面善的,还会跟着说“新年好!”

“你都认识?”

“没办法,都是一个单位的叔叔阿姨,看着你长大,你想不认识都难。连路过的狗都知道是谁家的。”

正说着,路边蹿过一只皮毛油亮的大黄狗,懒洋洋地溜达着。

李乐冲那狗喊了一嗓子,“嘿!你是亮子家的吧?大过年的瞎跑啥,赶紧回家去!”

那大黄狗停住脚步,掀开眼皮瞥了李乐一眼,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然后一屁股蹲坐在路边,压根没理他。

“噗!”大小姐大笑着,挽住他的胳膊,“它好像不,给你面子啊?”

“哎呀,年纪大了,脾气也见长。”李乐悻悻道。

说笑间就走到昨晚下车的路口,拦了辆出租。

车里开着暖气,收音机放着财神到,俩孩子好奇地扒着车窗往外看。

李笙指着路边的糖葫芦摊,“红果果!妈,红果果!”李椽则对一辆三蹦子更感兴趣,小手指着,“蹦蹦蹦~~~”

到了兴庆路干休所,一进那个熟悉的小院,俩孩子就像脱缰的小马驹,撒开腿就往屋里跑,清脆的童音喊着,“奶奶!爷爷!老奶奶!”

李乐和大小姐刚要跟着进去,厨房门帘一挑,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的李晋乔给拦下了。

“咋?”

“你说啥?”老李把身上那条旧围裙解下来塞他怀里,“来得正好!赶紧的,中午简单吃点,臊子面。你炒臊子,我揉面扯面。”

得,又是这套。李乐看着手里的围裙,认命地叹了口气,“行吧,厨子的命。”

“我去看我大孙儿孙女,你麻利点,一会儿我来扯面。”

李晋乔拍拍手上的面粉,转身就乐呵呵地进屋了,隔着门都能听见他洪亮的笑声,“哎哟我的大孙孙哟,让爷爷抱抱.....呀这小帽子真好看,谁给你织的啊.....”

李乐摇摇头,把棉服脱下来,递给一旁看乐子的大小姐,系上围裙,走进厨房。

洗手,洗菜,拿起菜刀一阵叮叮哐哐,又拿起一块肥瘦相间的羊肉,刀起刀落,切成均匀的肉臊,热锅凉油,下肉煸炒.....动作带着不会只用剪刀的厨师的一气呵成。

正往锅里加羊肉汤,李晋乔挽着袖子进来,瞧见儿子依旧那么利落的动作,满意地点点头,调侃道,“嗯,不错,博士里面最会做菜的,厨子里面最会读书的。”

李乐拿起着长勺搅和,闻言头也没回,“噫~~~留守儿童早当家不是?”

“扯淡!”

“哎呦!”

“又打脑壳,会变笨的。”

“你笨,粘上毛你就是个猴。”

“得得得,”您还是看看您的面醒好了没。”

“好了,这就扯。”李晋乔洗洗手,拿起案板擦着,状似随意地问,“说好了?初二一早就走?不能再多待两天?过了初五再走呗。”

李乐手下没停,擤了擤鼻子,“我也想啊爸。可人家英吉利那边不过春节,我这已经晚了一星期开学了,再晚几天回去,签证时间都不够用了。”

“嗯,”老李沉默了一下,拿起面团开始用力揉搓,“行吧,学业要紧。熬过这两年,就好了。”

面团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被揉捏、摔打、拉伸。

李乐扭过头,“爸,你那边也没说,啥时候能回燕京?”

“啥时候?估计......算了,到时候再说。”

李乐想了想,点点头,转了话题,“晚上您有啥想吃的么?我看冰箱里东西不少。”

“你妈早列好单子了,一会儿你瞅瞅。年年都是那些,鱼肯定得有,鸡、肘子、几大碗里的几个肉菜......对了,你老丈人今天一早让人送来一箱海鲜,怎么弄?”

“在哪儿呢?”

“冰箱,那一层。”

李乐拉开冰箱瞅了眼,“油焖大虾吧,孩子也能吃。海参,葱烧?鲍鱼,捞饭?”李乐一边琢磨一边说,“还有几只波龙,不行我给煮......”

正说着,李乐屁股兜里的手机响了。

擦擦手,看了眼号码,接通,“喂?嗯,哦,嗯嗯,知道了,谢谢。”

等李乐挂了电话,老李问了句,“谁啊?拜年的?”

李乐左右瞅瞅,凑到老李身边,嘀咕了几句。

李晋乔动作一顿,扭过头,眼睛亮了一下,随即笑起来,“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