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640章 填坑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第1640章 填坑

作者:咖啡就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3:48

(明天家长会 组织高考选科分班 娃在纠结是地理还是生物 我说生物 领导说地理 老太后说抓阄呗 有过来人的读者老爷们 都咋选的?娃生物 高一几次都满分 地理差个几分 最低考过85的都有 这要是高考 差几分就差别大了 )

荆明把最后几张画着山水地势的图纸从白板上取下,仔细地卷好,塞进墙角的旧画筒里。

“联系了,挺顺利。”他走到窗边,看了眼外面灰扑扑的天空和光秃的树杈,“郑振昂那边效率很高。他通过嘉实德拍卖的母公司太古集团的关系,直接向嘉实德高层表达了我们私下洽购的意向。”

“那边什么反应?”

“能什么反应,一是有人郑家的面子,二是拍卖行抽佣金固然是收入,但私下成交,只要佣金谈得拢,对他们来说省心省力,还能规避流拍风险,何乐而不为?第二天,嘉实德的人就直接和那个脚盆卖家的委托律师联系上了。”

“卖家呢?也意撤拍?”

“嗯,”荆明点点头,“卖家那边,说白了就是那个死了的成宏宽教授的几个子女,急着分现钱,丑国那边还在分家扯皮呢,这种东西,都急着想变现。”

“上拍还要付图录费、保险费、宣传费一大堆,最后到手还得被拍卖行砍一刀佣金。这一算下来,至少得25%的打底,还得冒着流拍的风险,就是流拍了也得付服务费。”

“现在能私下快速交易,价格合适,他们省事,钱到手也快,自然乐意。定的是这个月十五号,在红空,嘉实德会安排双方见面,具体谈价格。他们当中间见证人,主要是确保交易合规,顺便抽笔固定的中介费,但比佣金低多了。”

李乐听了,笑道,“这郑公子可以啊,办事地道,没白找他。”

“你的面子大。”

“我有啥面子,也是厚着脸皮去问的。不过,那你这头呢?跟家里这边,哪家接招了?别到时候东西谈下来了,没处落脚,那乐子可就大了。”

荆明走到暖气片旁,拿起自己那个搪瓷已经磕掉好几块、露出黑铁皮的大茶缸子,吹了吹气,吸溜一口,“家里这边,通过以前在文物局的老同学牵了线,跟国博和国图都初步接触了一下。”

“国博那边,兴趣是有,但他们的体量和一套套的流程,对这种需要特事特办、尤其是可能涉及高额税费、还得想办法去申请减免的东西,显得比较....谨慎和打官腔。”

“姿态高,拍板慢,需要层层汇报,而且他们对这类偏重文献研究的东西,重视程度未必有青铜器、书画那么高。”

荆明笑了笑,“国图那边,反而更积极些,态度也更务实。他们古籍馆的底子厚,对敦煌遗书、历代简牍的修复、保护和研究力量在国内是数得着的,本身就有专项的珍贵典籍征集经费和传统。”

“他们分管古籍的副馆长听了初步汇报,很重视,明确表示了接收意向,并且愿意尽力配合,一起去向有关部门尝试申请税费减免。他们也更关心文献本身的内容和价值。”

“我个人,也更倾向国图。这东西归根到底是文献,是文字载体,放在图书馆比放在综合博物馆更对路,能更快被学者研究利用,发挥的价值也更大。”

“没有紫禁城博物院?”

“联系了,不过,他们现在连个做主的院长都没,再说了,宫里一套我一套,我的有盖儿,宫里的没盖儿?”

“哈哈哈~~~”李乐笑着,“咱们自己呢?”

“啥咱们自己?”

“就是学校自己的文博馆?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咱们考古文博学院自己也有库房和研究员,那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荆明闻言,嘴角撇了一下,带着些许不屑和疏离,“一个用外国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还是算了吧。”

“当年学校弄这个博物馆,因为取名这事儿就在校内闹得沸沸扬扬,不少老先生都有看法。再说了,你琢磨琢磨,那位捐资人,那位赛先生,名义上是医药大王、慈善家、收藏家,也确实捐了些东西给咱们。”

“可你把他捐的东西,和他自己收藏的那些顶级文物,尤其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出去的那些比一比,分量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

“谁知道他这非常热爱华夏文化的背后,到底几分是纯粹的文化情怀,几分是精明的算计和置换,谁说得清?”

李乐笑了,“你这可就有点过于解读了吧?人家捐了就是份心意,终归是好事。扯上算计和置换,是不是有点儿过于解读了,现在,论迹不论心的。”

“我倒没觉得。”荆明摇摇头,“就怕这种,论心的时候就晚了。怕解读得不够深,不够警惕。教员早就说过,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话现在听来,一点没过时,只是换了形式,更隐蔽了而已。”

荆明放下茶缸,声音压低了些,“你想想,这些年,国外各种基金会、文化机构、非政府组织,跑国内来,尤其喜欢跟咱们这些顶尖高校套近乎,合作项目、捐钱、给研究经费、提供出国留学名额,热络得很。但你仔细看看,他们热衷合作的多是些什么领域?文史哲法教。”

“可你反过来看,你见过几个是真心实意、大规模地来合作基础数理化、搞前沿高科技、攻关卡脖子技术的?即便有少数,给了奖学金出去学那些真正核心、敏感技术的,你看看,又有几个能顺利回来?回来的又面临什么?”

“这里头难说能没点潜移默化、培养自己人、搞软实力的心思?我看未必。文化、价值观念输出,有时候比真刀真枪更厉害,挖的是你文明的根子。”

李乐听了,长吸口气。

他知道荆明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只是平时大家忙于具体事务,很少会把这层面的东西直接摆到桌面上说。

沉吟片刻,没接这个话茬,有些事,心照不宣,点透了反而没意思,只是转而问道,“成,有愿意接受的单位就好,那资金呢?你这边化缘化得怎么样?”

提到这个现实问题,荆明叹了口气,抬手挠挠脑门,“了几天,腿都快细了。找了以前的导师,系里几位有门路的老师,又通过一些毕业了的师兄师姐的关系,联系了几家对文化事业有点兴趣的企业,还有两个搞收藏的民间机构,外加几位有点家底又还算有心的私人藏友。七拼八凑,目前大概能有一百多万。”

李乐眨眨眼,“刀?”

荆明没好气地瞪他一眼,苦笑,“想什么呢?人民币!要是刀,我得去抢银行了。就这,还有不少是空头支票,说得挺好,真到要钱的时候指不定咋样呢。”

“一百多万人民币....”李乐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当时的汇率,也就是十几二十万刀的样子,“行啊,不少了。说明有心人还是有的。”

“是有,但也碰上不咋地的。”荆明像是想起了什么,“前几天托人引荐了一个国内挺有名的私人藏家,号称身家多少亿。结果人一张嘴就是,这钱,我全出了!没问题!”

“哟?这么爽快,没安好心吧?”

“可不,人老板一说,我刚想心里一松,道声谢,人家后半句就跟上了,但东西回来,所有权得归我。以后国图也好,国博也罢,想看?算借展!”

“然后还问,除了抵税,我出这个钱,还能有点别的什么好处没?比如.....政策上的?还有,我手下有个会展公司,专门设计展览展出和装修的,是不是能......”

“我一听,好嘛,这哪是冲着东西来的,这是冲着谈条件、要好处来的。干脆,拜拜吧您内!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哪儿是化缘,简直是引狼入室。”

荆明感慨道,“唉,我算知道,这些国内的大藏家的钱都哪来的了,以前靠特殊时期捡漏,钻空子,现在,呵呵呵。”

“说到底,还是咱们搞历史、考古、文博的穷啊,清汤寡水,人脉圈子也多是书斋里的朋友,跟光华、经院那边搞金融经济的没法比,人家那才叫金光大道,游艇会所,挥金如土。”

说完,他眼神一转,瞟向李乐,“不过还好,不还有你给兜底么?”

李乐乐了:“谢谢啊,荆师兄,这么看得起我。”

“别客气,能者多劳,万恶的资本家不就是在这个时候体现具体存在价值的么?”荆明也开起了玩笑,随即又道,“不过,说真的,到时候如果差价太大,可能真得你帮忙周转一下。我会尽量谈,但底线是东西必须完整回来。”

“明白,钱不是问题,真需要了,你言语一声就行。”

“对了,十五号你去不?”

李乐摆摆手,“我去干嘛?我又不懂行。再说,我昨儿个刚从南高丽回来,这还得应付师姐这边的课题,几篇文章也要写,月底,大年初一,我就又得去伦敦了,走之前一堆事儿。”

“到时候,让脏师兄陪你去呗,有你这火眼金睛负责掌眼断真假、估价值,有他负责手续和法律文件,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足够了。我去纯属多余,还得多一张机票钱。”

“成,那你就等我们消息。”

李乐站起身,“对了,需要我这边再给郑振昂打个电话巩固一下关系不?”

“暂时不用,郑先生那边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了,再催反而显得我们着急,谈判桌上容易被动。等张凤鸾过去,看看具体情况再说。”

“行,那我先撤了,还得去找惠老师点个卯。”李乐摆摆手,朝门口走去。

“哎,李乐,”荆明忽然叫住他,“万一,我是说万一,那边要价实在离谱,超太多,咱们.....”

李乐手搭在门把手上,回头笑了笑,“荆师兄,咱们折腾这一圈,为的是什么?是那几卷破纸烂竹片吗?是,也不全是。你不是还想趟条路出来么?”

“路,哪有那么容易趟平的,不得填点石头沙子?该填的时候,就填。走了啊!”

说完,拉开门,蹬蹬蹬地下楼去了。

荆明看着空荡荡的门口,半晌,轻轻呼出一口气,看了看那写满风水地势的白板,又想了想那几百枚即将面对的命运未卜的竹简和敦煌遗书,喃喃自语道,“填石头沙子....”

“诶!”

正琢磨着,门口又响起一声,把荆明吓了个一激灵。

“艹!你特么吓死人了。又上来干嘛?”

“忘了,告诉你一声,要脏师兄去,你可得看住了,什么兰桂坊、湾仔这种地方。”

“不会,放心吧,他想去也去不了。”

“咋?”

“这狗日滴前几天和铁饼妹妹沟通交流的时候,人铁饼妹妹,性之所至,给来了套凤翅天翔加庐山升龙霸,这孙子现在鼻青脸肿在家养脸呢。”

“我去,这么壮怀激烈的么?”

“可不。”

“有具体细节没?嗦嗦?”

“这个....”

“嗯?”

“没有!”

“那你说个蛋,走了!”

从静园出来,小李厨子颠颠儿又跑到惠庆那儿去冒个泡。

其实,文社科里,像李乐和惠庆能够保持如此亲密师生关系的,并不多。

大部分文社科博士生眼里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散养放羊的状态。

导师,那是一位传说中的生物,主要栖息在邮件列表里,非到每年的换毛季节,一般不会出现面对面的交流。

当然,你也可以堵人,但是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贵导看你的眼神里充满着你丫有事儿没事,没事别来烦我,有事儿更别来烦我的热烈情绪。

师徒之间的情谊,全靠邮箱维系,你负责发,他负责不回。

偶尔收到回复,倒像是舔狗和女神之间的交流,内容通常是“知道了”,“看过了”,“已阅,请继续深化”,甚至是有可能只是一个不带任何感情的“oK”符号。

理工科的博士生,要么在实验室和导师朝夕厮守,像连体婴般探讨反应釜什么时候爆炸,然后大家伙儿一起飞升成仙,早证大道,要么上演着四季打底的,融合了言情、谍战、商战、伦理、爱恨情仇交织的大型连续剧,哪怕到了毕业,或许还得来个番外。

而文社科的博士,在图书馆角落啃古籍,与导师的最近距离是他在球球里似乎永远不会亮起的虚影。

直到偶遇导师本尊,他愣了三秒,“你是....小王吧?论文第几章了?”

于是你热泪盈眶的说,“老师,我姓李,不姓王,毕业选题是您三年前定的.....”

文科博士生的导师,就是位活在时差里的赛博仙人,别指望他渡你成仙,只能修我渡我自己个儿的野狐禅。

敲门,进屋,还没来得及张嘴,就被惠庆叫到桌前,递给一张表。

“呐,自己看吧。”

“啥啊?”

接过来一瞅,《燕大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表》。

“诶,这不是前几天考试的....”

“嗯,行了,到现在,你就算是预备博士了。”

“感谢惠老师,感谢系里,感谢.....”

“让你念获奖感言呢?”惠庆抬抬眼皮。

“没,这不激动么。”

“激动,这种小节点考试你要是都过不去,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嘿嘿嘿。”

“别嘿,几号去伦敦那边?”

“过完大年三十,年初一吧。去年就没能过完年,今年还好。”

惠庆点点头,一拉抽屉,拿出几张纸,拍到桌上,推给坐在对面的李乐。

“这个是我前几天和森内特教授沟通过了之后,给你准备的书单,要求你在克里克特教授的那边的学习之外,要完成的。”

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字迹,李乐皱着鼻子,捏了起来,搭眼一瞧,从怀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到格拉维特的《行为科学统计》,再到戴维·穆尔的《统计学世界》,洋洋洒洒一共四十七本\/册的目录。

李乐砸砸舌头,“不是,怎么,这么多?”

“你以为?博士生第一年都是基础,二年级开始,就要给你上大量。行了,收着吧。今年八月份之前,根据这些书单,一篇万字关于社会统计学的小论文,一篇关于社会分层的纯理论的中等论文,字数么,两万到三万字,最后,还有两篇关于社会转型的综述,题目自拟,要求是b刊以上的水平,就这样,不多吧?”

瞧见惠庆倘若敢说个不字,管杀不管埋的眼神,卑微小李只能卑微的点点头,笑道,“不,不多。”

说完之后,李乐第一次对自己想挑战一下极限的行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对了,你们几个一起捣鼓的那个网络社会学基础理论概念和释义的论文,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

“框架搭好了,正在往里面补充内容。”

“有个时间么?”

“今年,十月份?您知道,我这,后来又修改了框架,补充了一些线上社群和社会心理导向的内容和实验数据,咱怎么也得把内容,尽量深入和全面地......”

李乐还在给自己这个从某一方面可以算是“巧立名目,浪费经费”的课题找借口,就听惠庆“呵呵呵”的笑了几声。

“惠老师,您这几声笑,是想表达?”

惠庆身子一歪,指了指窗外,“傻不拉几的,给你透露个信息,双旦那边,也有一个教授,正在组织人,开展和你的这个,很相似的课题。”

“双旦?”李乐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是,想截胡?”

“哪能这么说,研究么,大家都能做。”惠庆耸耸肩。

“那他们大概?”

“要是算上投稿审核的时间,七八月份吧。”

“嘶~~~~~”

“怎么样,压力上来了吧?往小了说,是先后的问题,但是往大了说,这是关乎之后话语权的归属问题,你,心里最好有个数。需要什么支持,赶紧说。”

“但是有一条,别为了抢时间,影响质量,到时候,得不偿失。即便以前做的再好,出了一次质量上有瑕疵和让人指摘的文章,都有可能影响对你的评价。”

话是这么说,可到了李乐的耳朵里,又是另一番考量。

琢磨琢磨,揉了揉鼻子,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带着焦虑和试探的语气,低声问道,

“那,老师,道理我懂,质量是根本,慢工出细活儿。可是吧.....咱们这行,有时候不也讲个春江水暖鸭先知么?想法撞车了,后发的那只鸭,就算羽毛更光亮,泳姿更标准,怕是也喝不上最源头的那口活水了。”

“您看.....咱们这边,有没有什么,嗯,既能表明咱们这鸭子已经下了水、占了坑,又不算坏了规矩、提前催熟的......法子?”

话说得弯弯绕绕,眼神里却全是直白的渴望,既怕惠庆觉得自己浮躁,又实在不甘心被人抢了先手。

惠庆听了,没立刻回答,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眼皮微抬,瞄了眼李乐那副抓心挠肝又强装镇定的模样,嘴角几不可察地抽了一下,旋即又板起脸。

“怎么,想起来找个电线杆子了?”惠庆先笑骂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占坑这说法,糙是糙了点,但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学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惠庆端起桌上的茶杯,吹开浮沫,抿了一口,又捏着杯子,当成暖手宝一样捂着,“文社科这点儿地界,看着风平浪静,水底下暗礁漩涡多了去了。抢发、撞车、甚至,嗯,借鉴的事儿,不算稀奇。”

“零二年那会儿,南边有个学者,吭哧瘪肚研究了三年乡村治理的移位,眼瞅着要出书了,结果北边一位,快他一步,先在《社会学研究》上发了篇核心论文,观点、材料、框架,**不离十。你说这算什么?”

“南边那位,差点没憋得吐血,把所有可能透露信息的渠道都查了一遍,可一点儿和人家有关联的都没有,只能用一句天下英雄所见略同。”

“书后来倒是也出了,可这首创权的含金量,打了折扣。学术,有时候就这么残酷,它不论苦劳,只认功劳,谁先把旗子插上山头,谁就是王。”

“还有更直观的,”惠庆又道,“早些年,有位研究近代思想史的大家,在自己学生面前偶尔提了嘴下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没深说。结果呢,那学生有心,回去闷头查资料,真给他挖出点东西,唰唰写了篇文章,投出去发了。你说这老师心里啥滋味?哑巴吃黄连。所以啊,有的导师和学生之间,邮箱不回那是常态,能给你定期指点那是情分,像咱们爷儿俩这样,能面对面坐着扯淡的,你,偷着乐吧。”

“所以啊,”惠庆总结,“有竞争意识,是好事,说明你算是涉入深水区了。但怎么竞争,这里头有讲究。蛮干、胡来,死得快。你得用巧劲,得符合规矩,至少是明面上的规矩。”

说着,手指敲了敲桌上那份密密麻麻的书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东西,你不能省,这是硬功夫,是你在圈子里安身立命的根本。没了这个,你就算抢先发了文章,也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到时候死得更难看。”

惠庆这么说着,李乐低头听着,可心眼子早就全数打开,耳朵一动,知道有门儿,抬头,笑道,“我知道您疼我,不能让我吃那种哑巴亏。”

“那.....除了埋头苦干,就真没别的招了?”李乐眼巴巴地问,惠庆说了半天江湖险恶,却还没给出那“巧劲”到底是啥。

瞧见李乐这张糖分含量超过五个加号的笑脸,惠庆一抬手,“别正式论文没出来,你想咋发?空口白牙跟期刊说,我有个惊天大发现,版面给我留着?人家编辑是出了五服的二大爷?还是觉得同行评议的那些老师,都是摆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