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596章 只生一个好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第1596章 只生一个好

作者:咖啡就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3:48

“商业咨询?”梁灿想道,“可社会上不是已经有了么,那些咨询公司?搞电话访问、街头问卷?”

“嘁,那些都和骗子差不多,我说的是,”张曼曼一摆手,“是专门针对网络社会、虚拟空间的。”

“同志们啊,与时俱进啊,05年了,根据我包夜.....额,上网这几年的观察,网上,越来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汇聚公共讨论甚至引爆社会事件的重要场域。”

“但你们看,无论是公家、企业还是学界,对这块的认知和应对,大多还停留在删帖、发通稿,这种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工具和分析方法。”

张曼曼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也快了起来,“但我们,最清楚这里面的价值。”

“网络上的热点事件、流行话题、情绪波动、意见领袖的形成与更迭....这些都是观察社会心态、群体行为、文化变迁甚至政策效果的绝佳窗口。”

“传统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成本高、周期长、样本有限,而且存在霍桑效应。”

“但网络上的言论,相对更自发、更海量、更即时,系统性地监测各大论坛、博客、球球群里的热点话题和情绪走向。”

“比如?”梁灿问。

“比如的多了。”

张曼曼掰着手指头,“”分析某个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路径和情绪演变,可以研究危机传播中的谣言生成与澄清机制。再有,追踪一个像芙蓉姐姐这样的网络红人现象,能透视草根文化、审丑心理和媒介权力的互动,甚至分析不同城市论坛里关于房价的讨论热度与用词情绪,都能侧面反映区域性的社会焦虑和经济预期。”

“另外,还有分析特定事件,比如企业危机、明星丑闻、甚至地方政策争议,在网络空间的发酵路径、关键传播节点、情绪极化程度.....”

“然后呢?”李乐想到了一个可能,饶有兴趣地问道。

“然后?”张曼曼一拍桌子,“基于咱们的社会网络分析、传播动力学这些看家本领,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某个线上热点事件,有多大可能破圈,从虚拟燃烧到现实?会引发多大范围、多强烈的线下反应?是简单的口水仗,还是可能引发群体**件或者对特定个体、机构的实质性伤害?”

“也是啊,”李乐带着诱导的语气补充道,“而且,每一次这种事件,都是一次天然的、无法复制的社会压力测试,我们能观测,信息在复杂社会网络中的传染模式;谣言与真相的博弈动力学,线上情绪如何转化为线下集体行动。”

“不同阶层、教育背景的群体在信息接收和行动上的差异,还有类似,虚拟空间的象征性暴力,如何转化为现实社会的实质性伤害或结构性改变?”

张曼曼听完,一拍梁灿的大腿,“啪!”

“对啊,你们想想,这研究价值有多大?对企业,可以预警品牌危机,对公家,可以洞察民情,预判政策推行的网络阻力,对学界,这就是一座研究网络社会如何深度重塑现实规则的**金矿。”

“不仅能深化网络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还能为舆情预警、危机公关、甚至网络空间治理提供实证支撑,这玩意儿,不比咱们在故纸堆里抠概念强一万倍?”

“艹!你特么拍李乐去,拍我干嘛?”

“我要能打过他,还要你说?”

“你能打过我?”

“你~~~”

梁灿比了比个头,发现了差距,比了比肢体厚度,半斤八两,可一想起这狗日的健将证书,叹了口气道。

“你这想法.....是,网络这东西,现在就像脱缰野马,谁都感觉它力量大,但谁也说不清它下一秒往哪冲。真要能搞出个像样的监测模型,哪怕只是基础的,那也是给这匹野马套了根缰绳,至少能看清它奔跑的方向。”

可话锋一转,“不过,问题也不少。技术层面,这些信息怎么搜集、整理、清洗、分析?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够不够扎实?伦理层面更敏感,你这监测,算不算变相的网络监听?公众知道了会怎么想?还有,资金来源呢?谁给你权限去观测人家的危机?别到时候惹一身骚。”

张曼曼显然已经想过这些,大手一挥,“技术不是问题,开源爬虫框架、文本情感分析工具都在发展,咱们可以拉计算机系的人入伙。”

“理论基础,咱们这篇论文就是打地基,伦理问题确实棘手,但咱们定位是学术研究、公益预警,不涉及商业操控,数据脱敏处理,或许能走通。至于钱.....”

张曼曼看了看小李厨子,又看了看梁灿,嘿嘿一笑,“还有,我可以去找泡你马聊聊?”

李乐没立刻回答,手指头摩挲着纸杯杯粗糙的杯沿,张曼曼这个突如其来的构想,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他心里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资料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有张曼曼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窗外,天色更暗了些,槐树的影子在玻璃上拉得老长。远处传来隐约的自行车铃声和学生的喧哗,属于现实世界的声响,此刻却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

李乐的目光落在桌面上散乱的文件上,那里面埋藏着即将在虚拟世界点燃的火焰,也孕育着张曼曼描绘的那个庞大而危险的“舆情实验室”的雏形。

虚拟空间,舆论浪潮,社会映射.....这些原本只是论文里冰冷的术语和眼前一个操作计划。

但张曼曼的话,却像推开了一扇窗,却推开了一个更真实的田野,一个正在急速膨胀、深刻重塑现实社会的数字疆域。

“曼曼,你这想法,有点意思,”李乐终于开口,“咋想到的?”

“也没怎么吧,就前几天和闻老师一起去京城青年报找她哥吃饭的时候,在那边见到一个叫姚远的哥们儿,正在抱怨现在的舆情处理,要么拖着装死,要么甩锅,往上甩,往下甩,就不往自己身上背,而且,事闹大了,上面才知道,巴拉巴拉的。”

梁灿也终于停下了转笔,把铅笔往桌上,胡塞尔的大部头上一拍,“海德格尔的在世存在,现在得加上在线存在了,这个,我看行,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网眼儿?”

李乐和张曼曼对视一眼,嗯,没错,都想到了另一种套在大白腿上的东西。

“名字早着呢,”李乐放下杯子,“虚拟空间,早就不再是现实的简单映射。它已经是另一种形态的现实,有它自己的运行法则、权力结构和毁灭性能量。”

“这次,郑宇哲只是撞到枪口上的一个小卒子,他背后,是这套新法则的冰山一角。”

“如果搞这个监测机构,不是为了当什么网络世界的预言家或者救世主。是为了理解它,驯服它,至少,在它掀起毁灭性浪潮之前,给岸边的人提个醒。”

“是吧?也是。”张曼曼不住点头。

“你别点头,我想起来个事儿,你刚说啥?”

“啥?”

“跟闻老师干嘛去了?”

“啊,我说啥了?没有!”

“阿灿,他说了吧?”

“听着呢,京城青年报,闻老师的哥哥。”

“嚯,这就,见大舅哥了?”

“没,我没说,不,没见!”

“哟,宁死不屈是吧?”

“哎哎,别拧,再拧,我就叫了啊。”

“叫啊,你叫,你叫破喉.....”

“哐唧!”

“你们仨,干嘛呐?这一屋酒味!咋滴,把这儿当俱乐部了?”

“呀,马主任,我们在讨论问题,酒精有助于开发智力!”

“智力个屁,说啥,我也听听?看看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子丑寅卯来!”

“主任,学生.....”

“有屁先放一边,说说你们仨刚叫唤啥呢?走廊那头都听见了。”

“没啥,就,我们就一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马主任的办公室里,刚狗腿子附身拖完地的李乐拎着块抹布,站在办公桌前,嘿嘿着。

“探讨啥?”

“不是张曼曼么,最近在琢磨我那个小课题方向延伸出来的一个想法。就是关于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太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就在想....”

马主任听到李乐好像要说点儿正事儿,手一指,“坐着说,你站着,我压抑。”

“诶,”李乐忙坐到对面,“就我们觉得,能不能利用咱们社会学的分析工具,结合点技术手段,建立一个监测和分析网络舆情的平台。”

那个郑宇哲的事情肯定不能说,只好把这个听起来更“宏观”的给说了。

“哦?监测舆情?”马主任拿起保温杯,拧开盖儿,吹了吹浮沫,眼皮一抬,“怎么监测?意义又在哪里?”

李乐往前一趴,胸口抵在桌沿,看着马主任的,解释道,“网络上,网民发言相对自发,数量庞大,而且即时性特别强。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几个小时就能传遍各大论坛,情绪、观点、谣言、真相,全在里面搅和。”

“我们是想用社会网络分析、传播动力学......系统性地抓取和分析特定话题、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路径、热度变化、关键节点、情绪倾向......”

“就好比,分析某个政策争议在网络上的发酵过程,预测它有多大可能从线上烧到线下,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反应......提升社会治理的预见性,优化公共沟通,都有现实意义。”

李乐斟酌着,给马主任描述张曼曼那个略显激进的构想,重点强调了其理论意义理解网络社会运行规则,服务社会风险预警,辅助公共决策。

马主任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保温杯,发出轻微的“笃笃”声。

等李乐说完,身体往后一靠,“舆情监控?预警平台?李乐,想法是好的,年轻人有闯劲,敢想敢干,这很好。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沉了下来,“搞这个,这里头的水,深得很呐。”

他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数给李乐听。

“第一,技术关。海量数据怎么抓?论坛、博客、球球、聊天社交软件?还有那些刚冒头的什么校内网、贴吧,五花八门,格式各异。抓来了怎么存?存哪里?服务器要多少?”

“还有分析,什么情感倾向、热点追踪、传播路径预测,靠什么算?靠你的脑袋瓜?”

“那肯定不能,把我脑子烧成渣渣也不成啊。”

马主任没理他,自顾自说道,“第二,合规关。你爬人家的网站,抓人家的发言,算不算侵犯**?算不算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擦边球打不好,是要吃官司的。到时候,你让谁上?别给我提那个祸害。”

李乐笑了笑,“不能,脏。”

“第三,人员。一个平台,需要什么样的人?懂技术的工程师、搞算法的科学家、能写分析报告的专业舆情分析师、懂市场运营的销售、处理法务合规的专员.....”

“最后,市场关。想法再好,卖给谁?你怎么证明你的分析比别人准?你的预警比别人快?你的报告值那个价?商业模式怎么设计?是卖软件?卖服务?还是卖报告?怎么持续造血?””

“这些,都是问题啊。”马主任一口气说完,刚要探身,小李狗腿更快一步,把茶杯递了过去。

马主任接了,抿了一大口,看向李乐,眼神复杂,“李乐啊,学术归学术,真要把想法变成公司,变成产品,这里头牵扯的东西....嘿,多了去了。”

李乐安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波澜,心里却飞快地转着念头,老头这是啥意思?给自己上课?还有,他对这套咋这么熟悉,一套套的?

可主任的话不能掉在地上,自然反应一般,笑道,“主任说得对,句句在理,醍醐灌顶。要不怎么说姜还是老的辣,主任就是主任,一眼就看到根子上了。”

“少给我戴高帽。我懂什么?不过是见得多了,踩过的坑.....”马主任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语气里带上了点不易察觉的唏嘘,“你们想搞的这个,其实别人早些年就开始搞了相似的,二分校那边搞的那个信息检索平台。”

“二分校?啥意思?咱们学校还有分校?”

马主任的带着回忆,“就是现在的燕信学院,早些年的事儿了,后来独立出去升格成学院了。大概,九几年吧,他们牵头,联合图书馆学、计算机几个系,搞了个平台,要搜集整理各类社会新闻、政策动向、民间舆情,搞个数据库,做分析。”

“当时还来咱们系里要过人,说需要社会学背景的分析师,帮着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脉络。咱们系还真派了两个人过去协助搞内容分类和意义解读。”

叹了口气,“人家那会儿,也是白手起家,摸着石头过河。可架不住人家方向抓得准,路子走得对。计算机技术是核心,图书馆学有资源整编的经验,再加上点社会学的边角料,嘿,现在可了不得了。”

李乐敏锐地捕捉到马主任语气里那丝微妙的“不忿”和酸溜溜,顺着话头问,“主任,他们现在,做得很大?”

马主任嘴角撇了撇,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人家翅膀硬了。依托那个平台的基础,拉出去单干了,注册了公司,叫什么燕信科讯。”

“现在可牛了,跟中新社、政策研究室,还有好些个部委、省市的业务,听说,还要上市。”

听话听音,李乐适时地表现出惊讶和兴趣,“他们主要做什么?”

“具体业务细节人家也不会跟我汇报。”马主任哼了一声,“不过听说是把技术、数据和社会分析结合得不错,专攻高层决策支持,门槛高,利润也厚。算是走出了一条路吧。”

“看看人家,再看看咱们系那个半死不活的社会发展咨询中心,一年接不了几个项目,收点咨询费还不够发补贴的,唉。”

李乐心里亮堂了。

马主任这哪是单纯感慨,分明是有点儿那啥。看看,社系当年也出了力,如今却只能看着人家吃肉喝汤,自己这边守着个半死不活的“社会发展咨询中心”,接点零敲碎打的调研项目,勉强维持生活这个样子。

心念电转,试探着开口,“那,主任,您看,人家燕信能搞起来,咱们社系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那是他们搞技术的比不了的。现在大数据、网络社会这些概念越来越突出,这不正是咱们发挥特长的时候吗?”

观察着马主任的神色,李乐继续道,“您看生科院,依托实验室搞生物技术公司,化院有新材料中试基地,计算机那边软件公司好几个,物院、建景院更不用说,哪个院系下面没个把有关联的公司?”

“就连人老地质系,不也办了个珠宝鉴定公司?咱们系,就守着个半温不火的咨询中心,资源白白浪费了不是?”

“我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借鉴燕信科讯的成功经验,但走我们自己的路嘛。”

“自己的路,啥意思?”

“他们专攻高层,咱们可以下沉,面向更广阔的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甚至媒体机构,提供更接地气的社会趋势分析、公共政策评估、品牌舆情预警这些服务行不行?”

“至于技术部分,我们找计算机系、信科那边合作呗?上面不是一直鼓励交叉学科、产学研结合吗?咱们系牵头,联合联合,一起搞一个社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或者让学校资产管理中心出面,直接注册个公司,多好!”

瞅见马主任没什么表示,李乐压低声音道,“这样,既能把研究落地,更关键,还能给系里创收,这不比守着那点课题经费强多了?”

“还有,您想,咱们做的分析报告,要是真能帮地方政府预判了**,帮企业规避了品牌危机,这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不比发几篇核心期刊大?”

“哎,你说得轻巧。” 马主任眼神望着窗外,显得有些飘忽,“搞公司?运营?管理?市场开拓?哪一样是咱们这些教书先生擅长的?系里老师都忙着教学科研,谁有那个精力去跑市场、拉客户、管公司?”

“弄不好,钱没赚到,还惹一身麻烦,耽误了正事。燕信科讯那是人家有技术底子,又有门路,咱们....”

“主任,事在人为啊!”李乐赶紧接上,“咱们可以先不搞那么大嘛,咱们先以课题研究或者实验室的名义,向学校打报告申请啊?就说是为了探索大数据时代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研究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机制,需要建立一个小型的舆情监测分析实验平台。这理由充分吧?符合学科前沿吧?”

“前沿不假,可....钱呢,你说,是吧?”

李乐瞅着马主任看向自己的眼神,立马笑了笑,“这还不好办?咱们可以先争取学校的支持,批点启动经费,或者挂靠到学校的某个产学研平台下面。有了学校的背书,很多合规性问题就好解决。技术合作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找信人。”

“到时候,等平台搭起来,做出点有显示度的成果,到时候,再考虑成立实体公司,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不就水到渠成了?”

“主任,咱们系,就牢牢把握住核心的研究分析能力和理论指导权就行了呗,至于钱,怎么都好说不是?”

马主任沉默了好一会儿,他长长地吁了口气,身子一动,椅子发出吱呀一声轻响。

“这事.....听着是有点意思。不过,牵扯面广,不是儿戏,算了算了,以后找到钱再说吧。”

到此,李乐算是心里有了数,忙点头,“是,还是主任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啊,学生....”

“行了行了,你先忙去吧,惠老师那边去过了么?”

“刚去了,没人在。”

“估计又去打吊水去了。”

“啊?昨天给他打电话听着还好好的?”李乐略有些紧张。

“谁知道,自从丑国回来,感冒了几天之后,就一直没怎么好,你去瞅瞅,要是还没来,就在校医院了。”

“哎!主任您忙!我去瞅瞅。”李乐冲马主任一个欠身,接着一个瞬移,就出了房间。

马主任,瞧见李乐忙里慌张的样子,嘴角微微泛酸,嘀咕道,“一日为师.....只生一个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