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459章 孩儿他曼姨,嗷嗷哭

李乐明白马主任的暗示,其实让自己选学术还是行政线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燕大开始的号称“癸未维新”的人事制度改革。

塔下湖里的鸭子终年悠游,湖面无痕,映衬着过往几十年里,老教授们捧着铁饭碗安稳生涯的倒影。

可这场变动一开始,就如惊雷一炸,湖面骤然漾碎,涟漪像愁纹一样四下里蔓延开来。

一套直指“铁饭碗”和“近亲繁殖”组合拳,打得园子里是鸡飞狗跳猫又叫,热闹非凡。

其中大招名曰“预聘—长聘”,听着挺学术,实则江湖新规矩,新来的讲师、副教授,统统先签名为定期合同的“生死状”。

约定,讲师最多给你六年两搏,副教授文科十二年四搏、理科九年三搏,而目标就一个,晋升。

如果升不上去,抱歉,一句非升即走,从此江湖路远。

年轻教师们掐指一算,每天工作16小时可能也跑不过沙漏流速,顿感眼前一黑,手里在餐补之后,比学生们都便宜了一块三毛五的鸡腿饭都没了滋味。

大招属于一招毙命的究极奥义,但配套的qwE的基础技能,亦能杀人。

流动制与末尾淘汰,嘴上说是流动,但第一稿白纸黑字写着讲师要砍掉三分之一,副教授四分之一,在一些老人眼里,这哪是流动,简直是泄洪。

学科更惨,全国评比,你要是连个c 都混不上的,好意思挂着燕大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整个单位可能被一锅端,管你是教授还是小兵,饭碗说没就没。

至于引狼入室与清理门户,招聘大门对外敞开,尤其欢迎漂洋过海而来的大小海龟,至于自家培养的土鳖博士,原则上是车轮放平,不留活口,本院的应届生一个不留。

于是有人痛心疾首高呼,“辛辛苦苦培养大的白菜,这是连盆儿都扔了?”

有人支持的则摇旗,“这是给鱼塘里塞进去鲶鱼,避免学术上出现近亲繁殖的小唐人儿,师门三代把持一个专业,变成自留地。”

而分门别类,就是把原本都归为教师的劈成两半,一曰,教学科研型,基本技能就是既要能讲又要能写,一曰专任教学型,就是老老实实专心讲课。遂有人私下里嘀咕,这是准备要把只会讲课的老黄牛们单独圈养,之后再寻个机会来个一锅烩。

可这些,都不如文件里的一句隐语更砂仁猪心,自2004年开始,除部分行政、技术岗位之外的教学岗位,逐步取消事业编制。

看看,这下连想混个编制,等过春节去老丈人家酒桌坐主桌的机会都没了。

一时间,反对派火力全开。

“这是专捏软柿子!我们就是那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代价。”

“这哪是改革?这是要阉割!文脉危矣!”

更有文科大佬,拍案而起,“新规说当教授最好能用外语讲课?没留过洋的就不配?按我这脾气,立马走人!走的是我,亏的是北大!”

支持派也嗓门洪亮。

“不改革,5年没事,10年后呢?世界一流不是梦话!改革有成本,咱认了!”

“早该打破铁饭碗了!工人能下岗,教授为啥不能?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必须攻破!”

“目标就一个,让学校的每个终身教授,都是一流大牛!为了这,值得折腾!”

几轮交锋下来,改革方案被喷得体无完肤,硬指标淘汰率、一半教授岗外招等等几项条款悄悄蒸发,换上了平等竞争、可申请长聘副教授等温和马甲。而那条“不留亲徒弟”的规定,倒成了少数贯彻到底的条款。

方案最终在口水与妥协中落地,湖面又恢复了了平静,可大伙儿心里都清楚,妥协,只是暂时的润滑剂,该来的早晚会来,改换天地。

上面想问问李乐愿不愿意走上相对教师的“预聘—长聘”制度更简单直接的行政道路,留在学校。

而马主任显然更希望李乐在彻底取消教师事业编制之前,通过学术、教师这个路,在社系教书。

听到李乐立志学术的选择,马主任非常开心,至于那个博士毕业之后不能直接任教,还得出去转一圈儿才能再回来的规定,根本不在马主任的考虑范围之内。

就凭这小子的山头,自己还怕放出去之后,万一再受了外面那些妖艳贱货的蛊惑,来个乐不思蜀,尤其是隔壁,这几年正在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

嘶~~~不行,得想个招。

几十辆大巴车载着军训三团的人回了学校。

至于为什么比其他两个团晚了一天,经过一夜的发酵传播,大伙儿早已心知肚明。

下车时候,看到路过的人竖起大拇哥的,喊牛逼的,吹着口哨鼓掌的,让这群黑不溜秋的迷彩小精灵不自觉挺直了腰杆。

社系的姑娘小伙得了消息,拎着铺盖卷儿,跟着杜华茜到了大礼堂后面的空地。

瞧见李乐已经站在那笑眯眯的等着,纷纷喊着,“李师兄不仗义,没跟我们一起走。”

“李导儿脱离群众。”

“就是,这就看出阶级差距了哇。”

“行了啊,瞎扯什么淡,那什么,知道为什么叫你们先不回寝室不?”李乐嚷嚷着。

“知道啊,封口啊。”

“行,还知道。”李乐点点头,“还记得昨天我给你们说的不?”

“记~~~得~~~”

“那就好,再加一条,私下里说就说了,少在网上胡咧咧,听到没?”

“听到了!”

“好嘞,那个,刘明宇,让你们搬回来的粮草呢?”

“在这儿呢,没剩多少了。”

李乐循声瞅了眼几个男生脚边的七八个大箱子,一挥手,“留着也没用,分了,然后回寝室,收拾收拾,明天开总结会,发钱!”

“吼啊~~~~”

瞧见一群人开始“分赃”,李乐冲杜华茜笑了笑。

“怎么样,你家那口子今天来接你?”

“他啊,算了吧,昨晚上就泡实验室了,说是紧要关头,七十二小时的,咱也不懂,闭关三天。”

“瞧瞧,找个理工科的有啥好。”

“嘿,我乐意。”杜华茜翻了个白眼儿,拎着自己的大包,把李乐招呼到边上。

“你先跑回来了,马主任怎么说?”

“你想问学校怎么说吧?”

“一个意思。”

“我和马主任聊了,学校的意思是,如此如此。”

等李乐说完,杜华茜点点头,“行啊,和你猜的差不多。不过,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我不说了么?之后半年,看学校通报,连成线,你就能咂摸出滋味儿了。”

“行吧、那什么,一个没少一个没拉,把这帮学生送回学校,咱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你赶紧回家吧,十几天没见孩子了,不想啊?”

“更想孩子妈。”

“噫~~~~”

“那我走了啊。”李乐大长腿一撩,骑上车筐里三把锁的二八大杠,一蹬,朝着二体的方向奔。

“诶,你不回家啊。”

“我得先看看孩儿他姨,正嗷嗷哭着呢。”

“啥?”

“哈哈哈~~~”

瞧着小李秃子飞驰而去的背影,杜华茜抿嘴一笑。

这个笑,就像四个多月后,在学校网站上,看到那篇“关与人员任免通知”里写的“任命郭宝华为国际合作部部长”“任命聂巧燕为化学学院副书记”“化学学院院长延迟退休”,以及参加隔了半年召开的军训工作总结会上,宣读的对信科学院几名学生用词含糊的记过、取消当年评优、评奖,但是对是否取消保研只字未提的通报时的笑容一样。

而在这个会上,杜华茜上台,领了2004年度,唯一的一块“军训先进工作单位”的牌子,还代替已经去了伦敦的李乐,领了一个燕京市学生军训工作先进个人的证书,至于那两千块奖金,李乐很大方到表示,给学生们买吃的。

“诶诶,别哭了,你这不也平安的回来了?”

勺园宾馆的一个房间里,李乐瞅着一只眼跟桃儿一样又红又肿的张曼曼,安慰道。

“滚蛋,我特么以后再相信你的鬼话,我就是狗,汪,汪汪!!”

“哎嗨,别呲牙啊,说说,你这眼到底怎么回事?别是带了什么病来了吧?”李乐往后退了一步,笑道。

“你丫能想我点儿好不?结膜炎,都是你害的,大夫说我这是从非洲回来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也得是拉肚子,别看错了吧?”

“你懂,还是大夫懂?”

“大夫。”

“别废话,赶紧滴,机票给我报了。”张曼曼扒拉着自己那灰扑扑的书包,从里面摸出几张纸,拍给李乐。

“多少?”

“八千九。”

“这么贵?”李乐瞅着行程单,“不是,商务舱?”

“昂,老子在那挖了小俩月的坑,就不能享受享受?”

“哎,她曼姨,那什么,苦了你了啊。”

“你还知道?”

“感同身受。要不,咱商量商量?”

“干哈?”

“明年夏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