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397章 天竺山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第1397章 天竺山

作者:咖啡就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3 12:33:48

大小姐这两日来酒店,搞得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如临大敌。今日更甚,因为“老板娘”也到了。

而餐厅的大厨们,在酒店筹备之时,就听莉秀小姐说过,这位爷是个会吃会做嘴又刁的主。早早的就开始准备,行政主厨亲自上阵,拿出了十二分力气,即便不能讨一讨欢心,也不能让在菜品上挑出毛病来。

竹林深处,当正午的日头斜斜漏过竹叶,碎金似的撒在青砖地上。李乐和大小姐手拉手出现在了餐厅。

李乐扫了眼,装修风格和图书馆如出一辙。

榆木桌案泛着温润的光,藤编椅垫松松软软,粗麻桌布洗得发白,倒像是从旧年江南老宅里借来的物件。

檐角的纸灯笼白日里不亮,只静静悬着,竹篾骨架衬着素白棉纸,影影绰绰映着窗外古樟的婆娑。

一股茶与荷叶清香漫进厅堂。侍应生脚步轻悄,引着两人到了靠窗临溪的座儿。

竹帘半卷,墙角的竹笊篱斜挂半幅日影,筛下几缕光斑落在白瓷碗盏上,倒像是不经意间把山的晨色藏进了碗底。

正午的蝉鸣忽远忽近,穿堂风掠过樟树梢,这方寸之地,配上青瓷餐具,泛着几分雅致和禅意。

“怎么样?”

“挺好,都说色香味意形,就这环境,即便菜做的一般,价格也得加个三成,另外,还有百分之十五的服务费。”

大小姐对李乐这种煞风景,坏心情的行为颇为不满,在桌子底下,踩了一脚。

“哎~~~”

那一身“哟”字没出来,就被吞了下去,只因为小李秃子瞄见几桌邻桌的客人开始齐齐扭头。

富姐又瞪了一眼,李乐谄笑,抬手招呼侍应生,“点菜。”

只待片刻,几样菜便在一件件精心的美器承载中上了桌。

先是青瓷碗里便卧着三两枚腌笃鲜的笋尖。砂锅底子铺了陈年火腿骨,文火煨得汤色奶白,笋片浸在汤里,脆生生地咬出山岚气。

之后,蒸笼掀开时白雾袅袅,一道腐衣什锦菇,豆腐衣裹着菌子,吸饱了高汤的鲜,颤巍巍躺在荷叶上。嘴刁的李乐一口就吃出这豆腐衣是现揭的,薄得透光,褶子里藏着几粒荠菜末,咬下去春水似的化开。

临安特色龙井虾仁??,虾肉透亮如春冰,蜷成小舟模样,茶粉撒得匀停,碧绿碎末浮在琥珀芡汁上,如茶山落进了一池西湖水。

只看模样,小李出资就知道是现剥现炒,火候正好,紧不得慢不得,要将茶香渗进虾肉的鲜甜里。一筷子下去,舌尖先尝到龙井的清气,再咬出虾肉的脆韧,仿佛咬碎了谷雨前新发的嫩芽尖。

鳗鱼红烧肉焖饭,黑陶钵里油亮亮的。鳗鱼皮酥肉糯,红烧肉炖得松软,顶上抹一星黑松露酱,混着柴火灶焖出的焦香。米饭粒粒分明,拌着酱汁吃,有些像农家灶台上的粗瓷碗,滋味却精细得多。

当然,来临安,总少不得一碗莼菜做汤。

汤色清碧,缀着几粒新剥的河虾仁,蛋清勾的芡像极了三潭印月的涟漪。瓷勺轻搅,莼叶便舒展开来,滑进喉头时恍若饮了半勺西溪的烟水。

点了个甜点青团。青团皮子侍应生说是用虎跑水揉的,隐隐透出里头枣泥馅儿,咬开时艾草香混着蜜枣甜,配一盏九曲红梅,琥珀色的茶汤映着竹帘,竟分不清是茶苦还是艾香更醒神。

一桌菜肴,餐厅经理远远瞧着,还担心有剩,可等到最后带着主厨上前,才发现都被这位爷塞进了肚里。和主厨对视一眼,心说,莉秀小姐说的会吃会做嘴刁尚未可知,但这胃口,啧啧啧。

“会长,李先生,二位可还满意,给提提意见?”

“挺好的,我没什么意见,继续保持。”大小姐摇摇头笑道。

李乐起身和主厨握了握手,笑道,“王师傅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这道腌笃鲜的吊汤功夫果真有耀云大师亲传的底蕴,春笋脆嫩与咸肉的陈香融合得浑然天成。”

“您过奖了,那这鳗鱼红烧肉焖饭.....”

“鳗鱼脂香与五花肉的醇厚相得益彰,尤其这酱汁慢收的功底,可见有三成油温养着炸的耐心,还有,问您个事儿。”

“您说。”

“分三次淋汁?”

“是。”主厨眼前一亮,点头。

“还有这焖饭底层荷叶,既有清香又能解腻,王师傅,受教了。”

“李先生客气,都是些小伎俩。”

“做菜么,不就是在这一个个的小窍门的积累和应用?”

“您是会吃会做,那龙井虾仁.....”

“虾仁脆弹度堪称教科书,龙井香气穿透,口口回香。不过,我有点儿小拙见。”

“别,别,您给意见,我们下次改进。”

“王师傅大气。我想说,器皿如人衣,试试换个青瓷盏承装呢?就像这越窑瓷,古人讲究温盏候茗,现在虽不用古法,但器皿总归是茶馔的灵魂衣裳。王师傅以为呢?”

听到这儿,主厨先是一愣,随即点点头,“好,我回去就安排。”

又和主厨聊了几句,李乐和大小姐携手而去。

餐厅经理门口恭送,长舒一口气,冲主厨笑道,“王师傅,辛苦。老板和李先生看来很满意。”

“哎.....”

“呃,王师傅?”

“啊,今天丢人了。”

“丢人?李先生不说很好么?”

“青瓷盏。李先生是行家,这是点我盘子温度不够,娘希匹,这帮小赤佬,一个不注意就给我出岔子,董经理,您忙,我回去收拾他们去。”

“哎哎,王师傅,王.....”

餐厅经理看着主厨跨步走向厨房,站在那儿开始回想,刚才服务时,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八月的天竺山,像浸在青瓷碗里的一汪碧水,透亮温润。

路面泛起潮,几片桂叶打着旋儿落在天竺溪里,如一艘艘小船向下驶去。

溪边茶寮的竹帘撩起,老板娘支着炭炉煮水,茶气软软地漫到人鼻尖底下。

路两畔野芋叶子阔得能遮住半张脸,风一摇,汉服长袖般摇曳着。

李乐一手攥着大小姐的手腕,倒像是搀着西太后逛颐和园,一手摇着不知从哪儿摸来的折扇,嘴里念叨着“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可扇面上却印着“全城收藏,恭迎品鉴,5888元\/平,欢迎垂询”,怎么看怎么不搭。

两人没走几步,便钻出柏油路,踩着一条被林荫遮蔽的青石板路向上,溪水在石缝里叮咚着。

“瞧这水像不像绸缎?”富姐蹲身撩了把溪水,“嘶~~~还是冰镇过的。”

李乐摸出毛巾浸透拧得三分湿七分干,弯腰给大小姐擦着脸,“可不,这溪水从唐朝就开始凉快人,白居易说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说的就是咱们脚下这块地界。凉快了吧?”

“嗯!你呢?”

“我耐旱。”

携手又行,转过一处小小的山坳,忽见两株老枫香树绞缠着生出片绿云,枝叶间漏下的光斑晃得人睁不开眼。李乐伸开折扇在脑门上一挡,开始扯淡,“知道这树多少岁数不?宋朝那会儿,苏东坡在这儿画过枯木怪石图.....”

“你以为我傻?上面有牌儿,写着呢,270年。”

“得,让你识字儿就这点儿不好。”

“不是你说的,加强学习?”

“我反悔了,娶妻娶文盲,活的长又长。”

“李乐?”

“嘿嘿嘿。”

说说笑笑,过“三竺空蒙”山门,拐过一道赭石山墙,蝉声忽然稠密起来,忽见一座黄墙黑瓦的庙宇,半掩在竹篁里,黄墙被爬山虎啃出个绿窟窿,大小姐仰头数瓦当上的忍冬纹,又看到檐角铜铃,“这铃铛该有千岁了吧?”

“建寺那会儿,隋文帝还在吃奶呢。不过这些,经历代重修,早先的,早不知道去哪儿了。”

大小姐点点头,又指着墙根下,“看,青苔都开花了。”

李乐瞄了眼,知道其实不过是雨渍洇出的霉斑,却又胡说道,“这叫空阶苔色连深竹。”话音未落,半掩的寺门里,走出一拎着笤帚的灰衣僧人,开始清理香炉。

帚尾掠过斑驳的香炉,“簌”地惊起石阶缝里两只油亮的灶马,蹦跳着钻进一旁残碑的裂纹里。

“小师傅?”李乐凑上前。

“买票十块,那边窗口,赠香三根,小店坑人。”

“不是,我想问问,三生石咋走?”

“三生石?”僧人这才抬头,看了眼李乐和大小姐,“哦,那边那条路,走到后院出口,就有去往三生石的步道。”

“谢谢。”

“不客气。”

李乐转身,拉起大小姐,往僧人指的小路走。

“什么是三生石?”

“说是唐代一个叫李源的文人,与高僧圆泽交情深厚,相约同游峨眉山,途中遇一临产妇人,圆泽知道这是自己转世之劫,便和李源相约十三年后于在临安天竺山相见。”

“圆泽圆寂后,李源守约而至,见一牧童骑牛踏歌而来,唱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这个牧童正是圆泽转世,二人相认。”

“这事儿吧,原是友情的见证,后来就被渐被附会为情定三生的象征,《红楼梦》里宝黛前世的木石前盟就说的是这里。”

“好神奇,走,瞧瞧去。”

“诶,慢点儿。你这腿脚.....”

小径上,野草漫过石阶,转个弯,三生石便露了脸。虽说不过几块灰扑扑的石灰岩,偏生被岁月磨得温润,褐红斑驳里透着玄黄。

石上刻着“三生”篆字,苔痕爬过半截,倒像是哪个顽童蘸了绿漆补的笔。

石旁斜插几丛瘦竹,长长藤蔓生长在嶙峋的石间。风过时簌簌地响,静立石前,恍惚能听见千年前牧童的竹枝调。

石缝里钻出几朵野雏菊,黄灿灿的,像是圆泽当年漏在尘世的笑。

围着三生石转了一圈儿,李乐左右瞅瞅,等几个游客走了,从裤兜里摸出一把钥匙来,低声对大小姐说道,“你帮我放风。”

“干嘛?”

“三生石,不能白来,刻个字儿再走,你名字加上我名字,寓意三生三世。”

“噫~~~~~素质!”

“宋元明清的都刻过,多我一个又咋?你帮我看着点儿啊。”

“哎哎,李....”大小姐刚想劝,可看到“三生石”几个字,又闭上了嘴,身子一转,盯着来路。

李乐仗着身手麻利,一拉一蹦就爬上石头,找了块顺手的,就开始蹲那“库次库次”。

“好了么?”

“没呢,快了快了,你别看我,看有人来么?”

“哦哦。”

大小姐听着刮过石面的沙沙声,混着一旁溪水叮咚,感觉倒比佛殿里的钟磬更清亮。

“诶,有人来了。”

“砰!”一声落地,“好了,oK,走。”

两人手拉手,装作若无其事的和迎面而来的游客打了个照面。

之后,又齐齐转头,看到那块三生石就这么歪着,任青苔一寸寸爬上额头,把前世今生的盟誓,都腌成了山间一抹带锈的阳光。

往上的山路渐陡,石阶像从云里抛下来的素练。

野蘑菇顶着赭色小伞从腐叶里钻出来,油蝉蜕的空壳挂在老藤上,风一吹便\"咔嗒咔嗒\"响,倒似小沙弥漏敲了半拍的磬。

大小姐走在前头,手里攥着那把广告折扇。拐过一座残碑,忽然驻足,指着半山腰探出的飞檐:\"这就是法喜寺了吧?”

“当年苏东坡就是住在法喜寺,傍晚时分,在亭中遥望吴兴,作诗思念老友孙觉。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你又蒙我?”

“蒙你干嘛?回头你自己回去查查。”

“走,烧炷香去。”

云气忽地漫过经幢,黄墙在雾中若隐若现,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恍如隔世梵音。

大小姐合掌时,供案上的烛火正巧爆了个灯花。

闭目呢喃的模样让李乐想起芦花,轻软蓬松地伏在秋光里。

待她摇签筒的当口,供案底下钻出只三花娘娘,尾巴扫过经幡,发出簌簌响。

走到李乐腿边,伸了个懒腰,坐下,一人一喵并排着看大小姐求签。

李乐低头,三花抬头,四目相对。

“你画点银子和耗子。”

“用笔用心用点灵韵。”

“那你不聪明。”?

喵~~~~

噫~~~~

一喵一人又同时转头。

等大小姐把蹦出来的签给了一旁的老僧。

老僧眼皮半阖,忽然对着签文笑出声,“檀越这支上上签,倒像东坡先生喝醉了写的。”

李乐凑近一瞧,“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的朱批旁,果然洇着星点茶渍。

笑道,“师父看走了眼,这分明是杨万里晒书时落的梅子雨。”

顺手将大小姐鬓边的碎发别到耳后,“俺们方才在药师佛前求的是平安,怎么签文倒像月老殿请的?”

老和尚将菩提子捻得哗啦响,“施主可听过庭前柏树子?”

廊外竹影扫过青砖,李乐点点头,“若人识得赵州意,柏树花开五叶新。”

“若不然,再来一签?”

“就这么滴吧,多好。谢谢啊。”

“承惠五十。”

“少点呗?”

“佛前不讲价。”

“大师法号?”

“元宝。”

“得得得。”

“谢谢!”

见李乐终究没占到便宜,大小姐一旁直乐,那只三花娘娘,看到李乐掏钱,打了个哈欠。

下山时夕阳正舔着山峰的轮廓,漫山树木被镀成琥珀色。

到了山脚,大小姐突然拽住李乐,“刚才求签,老和尚往我掌心塞了张字条。”

泛黄的宣纸上,“吃茶去”三个字被晚风掀动。李乐看了看,忽地笑出声。

卖藕粉的吆喝声追上来,将未尽的笑语裹进甜津津的暮霭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