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1279章 爷,咱家又添丁了啊!

从雍州回麟州的路又开始大修,幸好车子够劲,一路颠簸,绕了几条村道,原本两个多小时候的路程,硬是多出去快一倍的时间才进了麟州城区。

瞧着街边多出来不少挂着典当行、金融担保服务、商贸公司招牌的门面。

“宝库,这些都是?”

“昂。这还是正规点儿,要面子的,要不然,几部电话,几个手机,在写字楼租一间办公室,在宾馆开个房间,就能做生意,甚至有的在家里就能干。”

“没人管?”

“谁有那个精力?再说,私人之间借钱,还要办执照?”

李乐只觉得这个沙漠边缘的小城,渐渐地被一股名为“民间金融”的潮水所包围。

又开了半个点儿,终于见到了那块久违的“岔口镇欢迎您”的大牌子。

到镇上,街道两边原本煤灰斑驳的旧砖墙粉刷一新,屋檐下灰白相间的线条勾勒得整齐划一,两边店铺原本杂乱的花花绿绿的喷绘,手写的门头,大都已经换成统一尺寸的灯箱,“富矿强镇利民”、“打造良好人居环境”、“齐心共育文明镇,携手共建卫生村”,“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这样的口号标语牌,矗立在街角巷头。

沿着又拓宽不少的沥青路向里延伸,路两边铺设了新的彩色道板儿,种上了树苗,树坑里刚浇过水的泥土泛着深褐,还有些低矮的冬青扎上了防风支架,,每隔几十米就是一个锃明瓦亮的不锈钢垃圾箱。”

新修的精致的小广场上,健身器材还没撕掉包装,小河边也建起了步道,殷红的塑胶路面,顺着白色的线条向前延伸,一直伸向远处的黄土垣,圪梁梁。

眼瞅着过去还有些脏乱的镇上,如今处处透着铮新洁净。

“宝库,镇里又整修了?”

“这不是年前,要创卫么。”

“创卫?”

“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镇。全镇齐动员,从镇长到村民,都上街打扫卫生粉刷墙头,修路换道板换路牙石井盖子,载电线杆装路灯,家家户户,门前保洁不达标,还得罚钱。咱们的安保队都给拉上街检查卫生捡烟头去了。”

只不过再往前,却看到白净的墙头后面,背街小巷还在阵痛中。

蜘蛛网般的电线刚埋入地下,青石板缝隙里残存着煤渣,墙根处“严禁倾倒垃圾”的告示牌下方,碎砖块和水泥袋尚未清理干净。

“切,形式主义。”郭铿来了句。

“你这话,没有形式主义,哪来道路规整,环境整洁。”李乐笑了笑,“好歹在进步,哪能一蹴而就。”

越临近老宅越热闹,街边店铺挂着红灯笼,一个个摊位上各种货品堆叠如小山。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橘子五块钱三斤!”“棉鞋处理啦!”“最后一件,卖完收摊了啊!”

炸洋芋的油香混着烤肠的焦香漫过人群,蒸笼揭开时肉香香裹着热气升腾。娃娃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大人的腿缝间穿梭。

年三十鞭炮的碎屑仍如红毯铺满各家门前,偶尔几声鞭炮响声带着空气残留的火药味划过鼻尖。

车子穿过市集,拐上一处高坡。

“呵呵,叔,到了。”

停车在老宅门前,文冠树下的空地上,李乐下车时瞅了眼比老老李岁数还大的几株树木,想象着到了春天,白粉色花朵开遍枝头的样子。

转过身,就瞧见老宅乌黑的木门半掩,门前青石台阶上,有几个娃娃把垂带当成了滑梯,正在排队往下滑。

“嘿,那几个娃,谁家滴,在我家门口作甚伲!”李乐走过去,用半生不熟的麟州方言喊了声。

棉袄敞着怀,露出里面防弹背心一样的攀带棉裤,脸蛋通红,鼻头、上嘴唇还带着风干鼻涕的几个原生态娃娃听到喊,一抬头,看到一个壮硕高大的圆寸脑袋正“瞪”着自己,先是一愣,随即撒开腿,推开老宅大门就往院里跑。

“啊,泉大北,泉大北,土匪来咧!!”

“快跑,有秃子啊!”

“噗~~~~哇哈哈哈哈~~”

瞧见几个娃喊着跑着,郭铿大笑。

“笑个甚!”

“我说,你这么没孩子缘的?”

“一群小屁孩,走,进家。”

三人呢还没跨过门槛,几个娃娃就扯着李泉的衣角裤腿到了门口,伸手一指,“就他。”

“哈人捏!”

“大老秃!”

“嘿,我这暴脾气的。”李乐作势迈步上前,娃娃们又都吓得躲到李泉退后,喊着,“泉大北,捶他!”

“行了,捶个屁,过来,喊二叔。”

“二叔?”

“额弟,你们不喊二叔?”李泉转过身,挨个儿摁着小脑袋,给薅了出来。

“呵呵呵,淼,这都是本家娃娃。这是二房三堂叔家滴小孙子,李雷,这是三房大北家二娃滴小子,李丰,这是三房二北家滴....”

瞧着几个带着连相,尤其都有着老李家特有的浓眉的娃,李乐笑道,“哟,还都是本家,赶紧滴,叫二叔,有好处。”

“啥好处?”

“叫了就知道。”

“没好处不叫。”

“这好处咋样?”李乐从兜里掏出一沓红包,这是来之前准备的,大过年的以防万一。

“二叔!”

“二叔!”

几个娃见到红包,都开始叫起来。

“光喊二叔不成,过年了,家里没教个吉利话?”

“二叔,恭喜发财。”有娃抢答。

“好,给。”

“谢谢二叔。”

“二叔,新年行大运。”

“这也好,给。”

“谢谢叔。”

“二叔万事如意,”

“给。”

“二叔,二叔......额不会咧。”有个娃开始挠头。

“好好想想。”

“二叔,年年有余。”

“给。”

几个娃都捏着红包,又转头,瞧郭铿。

“你也是二叔?”

“这是表叔,你们了姑奶奶家的。”

“表叔,新年好!”

“嗨,先别乱喊,我可没红包。”

“我这有,借你几个。”李乐晃了晃手里的红包。

“没什么,阴谋吧?”

“没有。”

“行,来,拿着。”

“表叔,恭喜发财。”

等几个娃都拿了红包,李泉抬腿,照着屁股,一个给了轻轻的一脚,“去玩儿吧,一会都记得回家,想吃什么进院儿里拿。”

“淼,郭铿,赶紧进来吧,还有东西么?我给搬进来。”

“没了,我们都一个包。”

“走,进屋。”

李泉一招手,三人跟上,李乐给郭铿示意,“回头别忘了把四十块钱还我。”

“小气样子,回头给。我这一百的,破不开。”

“我有零钱,找你六十。”

“什么人呢是。给给给。”

两人闹腾着进了院儿,瞧见正房坐着的李铁矛和大娘,忙问好。

“来了哇,好好!路上辛苦吧。”

“挺好,车接车送的,辛苦啥。”

“宝库,麻烦你了啊。”

“不麻烦,不麻烦。”

“一会儿在家吃了再走。”

“不用了,真不用。”

“没事儿,多个人,热闹,就这么说了。”

坐定,几人围着李铁矛说话。

“大伯,啥章程,李枋都不看了,非要回老家。就为了上个族谱?”

李铁矛给郭铿递了个烟,“可不,正月里就得给去年生是娃娃上族谱,给老祖先们说一声,家里又添丁进口了,再说,咱们家这是二十多年以后,又有男丁,不能马虎了。”

“哦。大伯,那得是个啥章程?”

“明天一早,先去地里,给咱爷,咱太爷爷他们放炮烧纸上供,汇报一下,家里添娃了。然后本家其他几房的长辈一起过来老宅,把去年生了的娃和新娶的媳妇,姓名,出生年月日,时辰用红纸记下来,和族谱放到一起,等下次修谱的时候再正式录上去。”

“哦。诶,大伯,咱家有家谱?”

“有哇,怎么没有,先前是你爷,后来一直都在我手里管着呢。”

“我还没见过呢,对了,女娃也能上?”

“能,咱家没那么多规矩,只要是姓李的女娃都能上。”

“大伯,我能先瞅瞅?”

“能,在我屋里,等着。”

李铁矛起身,去了里屋,一阵柜门抽屉响动,再出来时,手里捧着一个红木匣子,瞧着还挺重,放到桌子上,“嘭”的一声响。

瞧了眼匣子,看到上面的花纹,小李厨子略微有些失望,不是小叶紫檀,不是黄花梨,就是一般的大叶檀。

等到把盖子抽出来,就看到里面十几本竖版的书册。

李铁矛拿出最上面一本,递给李乐,“这是第一本,有谱序的。”

“哦。”

李乐双手接过,瞧见泛黄的淡蓝色书皮上,用宋体字印着“陇西郡李氏续修族谱卷一”几个字。

翻开第一页就是谱序。

盖闻木本水源,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陇西李氏,肇自高阳,衍于皋陶.....玑,崇之后世居陇西,衍为四房,曰武阳、姑臧、敦煌、丹阳。

姑臧一脉,地接河西,代有英杰,枝叶蔚然,承先祖遗风,秉忠孝之道.....李暠建西凉,立国河西,文教武功并盛.....以德行显,不恃贵而骄,唯以诗礼继世。

今重修谱牒......详世系、辨昭穆、录居墓,务使支派分明,亲疏有序......累世敦睦,礼让成风,故子孙昌炽,自宋以降,职都统制、节度使、总镇、将军、按察使,文武者踵接,....览斯谱而思孝悌,缅前烈而奋志业,继往开来,永葆门楣之光耀。是为序。

往后翻,就是一世祖,后周灵州防御使,李祚。

后周,那不就是郭威柴荣赵大?灵州?好么,最西边。

再看生平,出身姑臧大房,后周时期的先是下级军官,因为随郭威征战有功,一直升到防御使,后来赵大黄袍加身,就响应了号召,跟了赵大。

嗯,老祖宗真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往下,便是二世三世这么往下排,中间还有几次分家谱,就那么一直到了第三十七代,自己爷爷。

老爷子名字旁边,赫然写着三个名字,党云澜,张稚秀,付清梅。不过,只有自己奶奶是毛笔添上去的。

啧啧啧,这老太太看见不得那啥。

最后一行,只有李铁矛和李钰的名字,自己老爹没有,就夹了张小红纸,写了名字和生辰八字。

正好,要是算到李枋、李笙、李椽,整整四十代人。

不过这家谱,李乐听荆师兄说过,唐代动乱后,修谱缺乏管理。到宋、明、清时民间修谱昌盛。除了欧阳修、苏洵这样的大人物,普通百姓为了尊祖敬宗收族也开始修谱。

尤其是明清时期,盛行大宗之法,编造世、攀附冒认祖宗的现象时有发生。

可自己家这个一世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防御使,还是个宋代地位不怎么高的武官,应该就,木有必要了吧。

看完,把家谱放了回去,以后,这东西,就是李泉保管,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大伯,要按这么说,还得重修啊。这还是建国前时候修的。”

“嗯,和几个本家说好了,今年给几个娃上完族谱就重修一下,该添的都添上。”

“要钱不?我这有。”

“还用你掏钱?”李泉一旁笑道。

“那也得尽尽心意不是?”

“这个,你们哥俩商量。走,先跟我弄灯笼去。”李铁矛说道。

“灯笼?”

“明天上族谱,得挂灯。咱老李家,又添丁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