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 > 第459章 要出大事了

两天后。

范永斗派了两个最得力的下属,把彪马上人送上了返回藏地的行程。

临行前,范永斗给彪马上人送了一份小“土特产”。

起初彪马上人是拒绝的,后来范永斗打开盒子后,彪马上人就欣然接纳了。

毕竟,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喇嘛,怎么能拒绝的了,一个纯金的佛像呢!

尤其是......纯金的......

彪马上人收下土特产之后,对范永斗的态度更加友善,亲手送了两颗神秘的藏药给他。

看着彪马上人的车队走远,范永斗把两颗藏药贴身放好。

听说藏地的上人亲手制作的藏药,都有神奇的效果,比如范永斗拿到的这两颗,听名字就很厉害“藏秘排油大补丸”!

啧啧啧,范永斗趁着四下无人悄悄打开舔了舔,虽然有股子腥气,可范永斗依然觉得神清气爽,午饭都多吃了二两。

当天下午,范永斗就开始着手实施他们的囤积计划。

为了能办好这件事,哈基米特意留下了自己的副手,只有一只耳朵的阿基库都统。

大木主嘉措喇嘛也留了下来。

范永斗觉得这才是应该的,毕竟这么大的计划,如果彪马上人和庄亲王连个人都没留下来,那才反常。

为了能给彪马上人和庄亲王留个好印象,范永斗亲自坐庄。

果然,范永斗的做法,让大木主嘉措喇嘛,对他很是满意。

“范居士,你可知,为何上师和庄王爷,要拉你入局,赐给你这场机缘?”

把玩着范永斗送的一串真金打造的佛珠,大木主嘉措喇嘛神态更加和善。

范永斗即使心中有所揣测,自然也是不敢说道明处,只能陪着笑脸道:“还请大木主上人示下!”

大木主嘉措喇嘛连连摆手:“叫我大木主嘉措即可!”

“上师曾经说过。囤积居奇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落到实处,方方面面需要算计的地方太多。”

“无论是王爷,还是我们上师,虽说麾下不是没有精通生意之道的,但想做成这件事,肯定需要本地的地头蛇参与进来.....”

“之前几日,哈基米都统带了几个人给上师见过,上师都很不满意......”

“一直到范居士你,上师觉得懂事故,知进退,很不错!”

范永斗没想到彪马上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心里顿时一阵激动:“以后还请大木主上人多替小的美言几句,小的定会为上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大木主嘉措笑着摆摆手:“行了!该说的话我说到了,下面就看你如何办事了!”

范永斗郑重的点头道:“上人放心,下面,就看我的了!”

......

第二天晚上。

因为天气不好,向晚时飘起了雪花,汾州知府早早的结束了公务,就回到了后宅。

眼看着天色越来越晚,雪花越来越大,汾州知府一时兴起,带着两个侍妾弄了个铜锅,在卧房里温上两壶黄酒,把上好的新鲜羊肉切的薄薄的,在铜锅子的沸水里只是一涮,就这么蘸上专门从河南府采买的芝麻酱,那叫一个舒坦。

汾州知府吃的正高兴,忽然卧房的门被敲响了。

他顿时就把脸一沉:“谁?”

“老爷!是我!小的有急事禀报!”

汾州知府一愣,他听出了自己师爷的声音。

可是怀里新娶得侍妾只是轻轻的撒了个娇,汾州知府立刻变了一副笑脸在对方脸上香了香,才抬头沉声道:“什么事不能明天说吗?”

“老爷,事态紧急,着实需要今晚当面禀报与您!”

师爷也知道,自己这么做肯定会被骂,可是和他需要禀告的事一比较,师爷倒是宁愿被骂了。

汾州知府顿时就觉得火气很大,站起身来猛地拽开房门:“说了明日商量,你听不懂吗?”

师爷见他开了门,根本不管他说什么,紧走一步靠到他旁边低声道:“大人!大事不好了!”

“小的刚才收到消息,河东和长芦两处盐场停产了!”

“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市面上有人在大肆收购粮食!”

“什么?”

汾州知府顿时就是瞪圆了双眼,本来微微有些酒意,也随着惊出的一身冷汗带走了。

“消息可准确?”

“大人放心,千真万确!”

师爷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亲自核实过消息的真假,沉着脸对汾州知府说道。

汾州知府这下子什么心思也没有了,迈步就朝着前院的公事房走去。

师爷跟在身后,几乎是一路小跑,才能跟上知府的脚步。

到了公事房,汾州知府坐定后,立刻开口说道:“你把情况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不得有任何隐瞒!”

“是!”

原来,今天下午,衙门里负责烧饭的差役去街上买盐,结果却看见各家官营的盐铺子都挂着售罄的标志。

差役没办法,就去找贩卖私盐的贩子。

谁知道就连最相熟的私盐贩子都说,自己也没有余量了。

不得已,衙门里的差役就找到了师爷。

虽说最后师爷找到了范永斗的亲信,的确拿到了一点盐。

可是这件事却让师爷心里升起了疑虑,背着范永斗找到了他的亲信,才打探到两个盐场年初就因为贼人损毁,短时间都没办法出盐了。

至于有人收购粮食,这倒不是师爷今日发现的。

而是前几日,师爷就听说汾州府里有人在收粮食,一斤粮食不论米麦,甚至是荞麦,都在市价的基础上多出两文钱。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涨幅。

虽说山西向来并不是产量之地,如今又是兵荒马乱之年,可粮价算不上很高。

以当年新上市的上等好麦子来说,一石小麦的价格不过银钱1两2分6厘。

划起来一斤新麦子的价格,也不过十二三文钱。

现在有人按照一斤多给两文钱的价格收购,甚至是不论米麦、新旧,相当于涨幅达到了接近百分之二十。

当时听到消息的时候,师爷并没有多想。

可是今天下午听到盐场停产,盐价飙升的时候,师爷顿时就是一个激灵:不好!要出大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