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禄六年(1563年)的春日,日本国的战火暂歇却未带来真正的安宁。岛津家平定北部叛乱的余威仍在回荡,伊东义佑在舔舐着饭野城之战的创伤,阿苏惟将则在岩屋城为断绝的朝鲜商路焦头烂额。
乱世的寒流尚未散去,但一封来自日向国伊东家的书信,却为这阴霾密布的开年,带来了一丝意外的暖意。伊东义佑要将第三子虎熊丸送往阿苏家,作为酬谢阿苏惟将援救之恩的质子。这个尚在蹒跚学步的孩子,不仅是两家盟约的信物,更在无意间成为了阿苏惟将布局未来的契机。
都于郡城的天守阁,伊东义佑望着窗外抽芽的樱花,手中紧紧攥着一封写好的书信。信纸边缘已被反复摩挲得发毛,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这是他写好准备给阿苏惟将的信,承诺将第三子虎熊丸送往岩屋城“游学”,实则是作为质子用以巩固两家的同盟。
饭野城战败后,伊东家处境愈发艰难。南部领地缩水过半,家臣内部离心离德,岛津家的阴影如乌云般笼罩在日向国上空。若不是阿苏惟将领兵驰援,伊东家恐怕早已步了那些覆灭势力的后尘。
“宫司是伊东家复兴的指望。”伊东义佑对家老米远重方叹道,眼中满是无奈,如今家中处处都是用钱的地方,阿苏惟将手里的那条商路将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送质子是战国时代最沉重的盟约,虎熊丸是伊东义佑最为疼爱的幼子,此时刚满四岁,还是蹒跚学步的年纪。
这样小的孩子送往他乡,对任何父亲都是剜心之痛。但伊东义佑知道,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只有让阿苏惟将看到伊东家的诚意,才能确保两家盟约稳固,进而加入那条可以生金的商路,才能在岛津家的威胁下求得一线生机。
“告诉宫司殿,虎熊丸在一日,伊东家便与阿苏家同进退一日。”伊东义佑对出使者说,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若我有负盟约,任凭处置这孩子。”他转身看向内室,虎熊丸正由乳母抱着,手里把玩着一把小太刀。
这是伊东义佑特意为他准备的礼物,刀鞘上刻着伊东家的家纹。孩子当然还不懂“质子”意味着什么,只是看着父亲咯咯笑着,伸出小手要父亲抱。伊东义佑走上前,轻轻抚摸着儿子柔软的头发,眼眶瞬间红了。
护送虎熊丸的队伍很快便抵达岩屋城,为首的仍是伊东家的老朋友山田匡的,他身后跟着乳母、侍女和数名护卫,而被乳母抱在怀里的虎熊丸穿着一身小袴,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池。
阿苏惟将亲自来到城门迎接,看着这个粉雕玉琢的孩子,心中因近日忙碌而产生的阴霾不由消散了几分。“义佑公的心意,在下心领了。”阿苏惟将接过山田匡的递来的书信,目光落在一旁的虎熊丸身上,“这孩子便在岩屋城安心住下,我会待他如自家子侄。”
阿苏惟将示意跟随而来的侍女上前接过孩子,轻声对虎熊丸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会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哦。”虎熊丸似乎不怕生,伸出小手抓住了阿苏惟将的手指,奶声奶气的喊了声:“大……大哥哥?”
周围跟随而来的家臣闻言都笑了起来,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不少。阿苏惟将心中一动,乱世之中这样纯粹的孩童身影多么让人感到安宁。他让人将虎熊丸安置在靠近本丸的“樱之间”,小樱花那里有庭院和假山最适合孩子玩耍,又特意叮嘱乳母和侍女悉心照料,“不许让孩子受半点委屈”。
山田匡的见阿苏惟将如此安排,原本有些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他上前低声对阿苏惟将说道:“主公让属下带句话,虎熊丸虽是质子,却也是伊东家未来的希望。若有朝一日伊东家能复兴,定不忘宫司殿下之恩。”阿苏惟将闻言点点头,他自然明白伊东义佑的深意。
虎熊丸不仅是信物,更是两家未来的纽带。这个孩子,或许会在多年后,成为串联起南九州的关键人物,正如过去的他自己一样。
安顿好虎熊丸的当天,阿苏惟将来到小樱花所在的樱之间。虎熊丸正和新认识的小伙伴在庭院里追逐,笑声清脆得像风铃。阿苏惟将靠在廊柱上静静看着,忽然想起自己当质子时候的模样。
那时候父亲还在忙着应对阿苏惟前,他何曾能够这样无忧无虑的在庭院里奔跑。乱世改变了太多事,但孩童的笑容,却依旧能轻易触动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但虎熊丸的到来,却给了阿苏惟将一个绝佳的借口,去做另一件事情。在送走山田匡的第二天,他便立刻下令:“去矢部滨之馆,把我弟弟接来岩屋城这里。”这个决定让家臣们有些意外,却不知这正是阿苏惟将蓄谋已久的布局。
阿苏惟将的弟弟名叫阿苏惟光,此时年纪也刚刚满四岁。自父亲去世后,便由母亲带着住在矢部滨之馆。作为阿苏家的原居城,目前由志贺家代管。志贺家是阿苏家的外戚,原本就有靠着大友家隐隐插手阿苏家事务的野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