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57章 卫国“公养”孔子

春秋鲁国风云 第657章 卫国“公养”孔子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1 14:53:07

仲由无限失望地看了看孔子,这一次他没有再拌嘴,与老师拌了一辈子嘴,他知道老师的性格,绝不可能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老师对于礼仪之事,实在是过于看重了。唉,这世道如果太平守礼,那老师这样的圣人,其光彩必然百倍于今!

老师这一生最大的不幸,是守着最正确的东西,在不正确的社会里摸索啊摸索,这可能可能摸索出结果来?

卫国执政上卿孔圉听仲由讲了孔子的执政理念,当听仲由讲孔子将坚持“为政先正名”这等奇论怪调时,孔圉不禁失望。

唉,罢了罢了,那就凉拌吧。

于是,孔子想象中的担任卫国卿大夫、参与卫国治国理政甚至执政的美好愿望,终于再一次破碎。

但卫国人对孔子的再次到来,表现出了极度的热情。孔子车马到达卫国都城帝丘时,卫出公率众臣亲迎,并亲自设宴为孔子接风洗尘。

“夫子乃当今圣人,寡人欢迎夫子长住寡国!”卫出公非赏客气,在孔子面前,丝毫没有半点国君的架子,礼节非常到位,并当众宣布,给予孔夫子每年千石俸?。

这几个意思?

如今的公务员以及领导干部们,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工资奖金,用古时的话讲,这叫俸?,只不过,现在的俸?是按人民币发下来的。

曾经有一同事,喝了点酒,对笔者曰: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发工资时,一张一张点着钞票,然后,乐呵乐呵地将一叠钞票交给老婆那一瞬间!

如今,这种幸福完全不存在了。因为数字代替了一切,包括钞票。

而春秋时期,人们的幸福感估计是更加强烈的,因为当时发到公务员手中的甚至不是钞票,而是粮食!是一石一石的粮食!

直到大周王朝整个灭了,甚至连大秦帝国也亡了,西汉也完了,中国历史步入东汉时,官吏的俸?,开始实施钱币与被实物各半。

而且,自东汉起,以实物计的俸?,不再是粮食,而是布帛。一直到了隋朝,改为发粮食。

直到后来唐朝时,慢慢地不再发实物,而主要以货币为主,大家熟悉的自然是银子这种硬通货,以及宋后以的的纸钞。

卫国,在春秋时期,发的应该是粮食,是一种叫粟的粮食。

千石一年的粟米,大约有多少斤?看来,又到了科普时段了。

春秋时期的粮食计量单位,有斛、石、斗、升,还有钟、釜、区、豆、升等,这些计量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现在的我们很难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即使后来度量衡统一了,由于历朝历代的不同规定,这些计量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

我们也就不去抖这种既枯燥又实在抖大不动的书包了,尤其是在春秋时期,列国诸侯都有所不同。

但我们感兴趣的,是一石等于多少斤?因为这关系到孔子在卫国到底一年能够拿多少工资的问题。

在古代,升、斗、斛都是容量单位,即所谓“量制”。我们一直在说“度量衡”,其实包括三个计量单位,即长度单位“度”,容积单位“量”,重量单位“衡”。

石,既可用容量单位,也可作重量单位。也就是说,石,是量与衡的双重计量单位。石这个读音,不是石头的“石”音,而是要读扁担的“担”音。

重量单位的石,一石为四钧,一钧三十斤,故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容量单位的石,1石等于1斛,等于10斗,等于100升。

所以,最终得看孔子喜欢用重量来计他的工资,还是用容量来计他的工资。如果重量的话,那孔子在卫国一年的收入应该为12万斤粟米......

这是很高的收入了,在古代,千石薪水的,算是高级官员了。

对了,再抖一下书包:1929年,中国对度量衡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容积单位中,取消了斛,同时将“石”的重量单位功能能取消,只保留其容积单位属性,重量单位则新用了一个字:担。

扁担的担,而这个担,直接规定,是一百斤。

由于孔子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欲执政卫国,先正卫侯之名。这样一来,就彻底让卫出公失望,也让对孔子满怀希望的孔圉等卫国公卿大夫们深深失望。

但由于卫国一开始就对孔子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之情,现在孔子来了,但他的政治主张又那么令人不爽,那就只好自作自受了:来吧,孔圣人,你就别乱说话了,好好在卫国呆着,好吃好喝供着,请你老人家放过卫国吧。

史料记载,卫国“公养”孔子。

公养,即国家出钱,养着你孔子。

孔子有些失望,但人家卫国自国君到大夫,都对你孔子那么客气,你还有什么话说?

再说,早在陈蔡楚等地时,孔子已然对从政并不象以前那么热切,这一次无非是本以为会有一个高官得做,而最终只是情报有误罢了,心中难免有些许失落而已。

无所谓啦,都一把年纪了,何必执着呢?

孔子只是失望了短短几天,然后毅然投入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上:

他继续在卫国招募弟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开展卓有成效的礼仪知识教学;

他继续走村入户搞调研,既丰富学识,又开展卓有成效的礼教宣传;他继续苦修与治学,因为他已经有了一个新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着书!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孔子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他发现许多书中存在一些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经过认真考证和研究,他确信有不少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那就去整改这些错误,解决这些问题吧。这就是修书和着书。

《诗》、《书》、《礼》、《乐》都要修订,还有鲁国的那部历史书,《春秋》。

还是先搜集资料吧。孔子没能当上卫国的大官,但他已然不再失落,而是在高薪保障下,全面地、系统地启动了修编系列巨着的宏伟计划。

可以说,孔子后来回到鲁国,将一部部经过自己认真修订的巨着呈现给世人,其实有许多就是在卫国创造的条件,奠定的基础。

但弟子们见老师仍旧没有得到重用,不少对卫国失望,大部分都不愿在卫国出仕,有的见孔子已然安顿了下来,就告别孔子,回老家看看去了。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春秋鲁国风云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