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607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春秋鲁国风云 第607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1 14:53:07

看着这位楚狂离去的孔子一行人,无奈转身继续前行,到了傍晚时分,一行人到达一小镇,寻店而歇。

晚上,尚未及冠的新收弟子曾参前去服侍孔子入寝。

见孔子仍旧郁郁寡欢,曾参知道老师对那楚狂仍念念不忘,安慰孔子道:“夫子,参以为,日间那人,虽歌出惊人,但毕竟不守礼仪,其状甚怪,言行疯癫,夫子何必耿耿于怀?”

曾参是孔子首批弟子中的曾点之子,出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6年。大禹后裔,姒姓曾氏,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即今天山东平邑人。

看着自己这位新收的弟子,孔子非常欣慰,这是一位至孝之子,也是一位对自己这位老师非常尊敬的学生。

孔子叹了口气,正想说什么,聪明的曾参故意将老师的思索引向他感兴趣的话题了。

这话题当然是孝道,这可是孔子的专长。

曾参道:“弟子有一事不明,还望夫子指点。”

孔子笑着点点头,曾参就将当年自己与父母一起锄草的事讲了。

这个故事我们早就在讲曾点时提前讲过了,当时,曾参不小心锄掉了一根秧苗,被父亲曾点狠狠打了一顿。

当时曾点下手极重,而曾参守着孝道,认为父亲要打自己那自己就得认真挨父亲的打,于是不避不让,结果曾点一个失手,一棒打到曾参头上,将曾参打得昏厥了过去。

儿子居然被打“死”了?曾点夫妇大惊失色,两人一个哭着,责怪着丈夫怎么可以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如此之重。一个愣着,后悔着自己怎么可以对儿子下手如此之重。

曾参被打成昏死使曾点夫妇伤心欲绝,幸亏曾参过了不久就苏醒过来。曾参听到了母亲的悲泣,他睁开眼睛,看到了父亲悔恨的泪水,立即知道此时的父母因为自己的昏死悲痛万分。

曾参挣扎着起身,令曾点夫妇惊喜万分。曾母赶紧抱住曾参,轻抚着儿子的头,眼泪却仍旧止不住地流。

曾参忍住头上阵阵疼痛,他安慰了母亲几句,然后从母亲怀里挣脱,走到田边,架起自己随身携带的琴,边抚边轻声唱起歌来。

曾参是要让父母知道,自己虽然挨了打,刚才也昏厥了过去,但现在已经没事了,请父母放心。

这个事,我们在前面讲曾点的故事时已经提到过了。当然,这个事发生的时候,曾参还只是一介少年,并未正式成为孔子的弟子。

“夫子,弟子纠结的是,父母惩戒犯错的儿子,能够躲避吗?如果躲避,那父母会更加生气;如果不躲避,如弟子般被父亲打成昏厥,那父母会非常伤心。”末了,曾参问孔子。

孔子听后,略略摇头,严肃对曾参道:“子舆,行孝道固然是君子所坚持的,但也要分情具体情况。父母惩戒,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如果是打得过重,那就必须躲避,如果骂得过分,则必须辩解。否则,就是陷父母于不义。”

曾参恍然大悟,向孔子拜谢道:“夫子之教,弟子定当铭记于心。”

孔子非常欣慰,他对曾参道:“子舆,为师知汝有心,只是为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古时圣王凭着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可知古之圣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

曾参垂首恭敬答道:“弟子愚昧,实不得要领,请夫子赐教。”

孔子点点头,道:“孝,乃德行之本,教化之始。子与请坐下来,为师与你探讨探讨。”

曾参大喜,这可是老师对自己这位新弟子开小灶,遂先上前替孔子倒了茶,面向孔子而坐,洗耳恭听。

孔子正色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曾参听后不禁动容,孔子对于孝道的观点可谓标新立异: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

君子行孝,就应该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发肤开始。

一个人,要修身养性,走正道,行大义,使名节扬名后世,这不单是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父母,这是孝的终极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孝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将父母给孝敬好,将国君给事奉好,从而成就自己的功名,这也正是立身的过程。

孝道,并非是孤立的,不仅仅是只对父母要恭敬孝顺,还要做到对国君要忠心事奉,对自己要严格要求。

自己的成长过程,必须坚持忠国君,爱父母,这就如诗经所言,常怀先祖血脉恩泽之念,勿忘继承发扬先祖德行。

此时年方16岁的曾参,本就是一大孝之人,此时听了孔子关于孝道的高深理论,非常激动,朝孔子深施一行,以示感谢。

见弟子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理论,孔子也非常欣慰。

但很快,孔子又紧锁起了眉头。

曾参很清楚孔子怏怏不乐的原因,他小心对孔子道:“夫子今日已然疲惫,不如早点休息。今日所见之人,连削发狂歌,发肤不爱,国君不奉,不足以道也。”

谁料孔子却微微摇头,轻叹道:“人各有志,其人虽癫狂,亦非行孝道之人,但其歌意深,其歌意深呐。”

是的,此时的孔子一直在纠结这样的问题:君子立身,难道就非得出仕为官辅佐国君吗?

自己倡导学而优则仕,那学而优但没有机会出仕呢?

自己苦苦追求的方向是不是有问题了?难道就非得出仕为官方能立身吗?

自己的学说、理念、理论,不见得非得由自己亲自去应用于实践!

那由谁去实践?

难道不可以通过自己的弟子们去实践、发扬儒家学说吗?

那自己是不是就应该放弃仕途追求了呢?

想着想着,孔子的眼前突然亮了起来,一开始如星火般一丝亮光的感觉,但很快,这丝亮光感觉越来越强烈!

孔子全身心都轻松起来,他甚至轻声哼起了愉悦的歌。歌声很轻,曾参一句都没听清。但见老师开心起来,曾参也放下心来,他将孔子的房门关上,悄声退了出去。

这一晚,孔子睡得很香,很沉,因为心已安定。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春秋鲁国风云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