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535章 孔子赴卫

春秋鲁国风云 第535章 孔子赴卫

作者:千里草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1 14:53:07

孔子来了。

公元前597年秋,55岁的孔子告别夫人和儿子,带着颜回、仲由、冉求、颜刻、公西赤、宰予等几个弟子,坐着一辆无蓬马车离开了鲁国。

秋天,正是秋游的好日子,无蓬马车虽然简陋,但毕竟是马车。再加上秋高气爽,无蓬正好让孔子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风景。

但孔子貌似没有半丝出游的心情。

赶车的是弟子颜刻,他早就想离开鲁国了,所以一出曲阜西门,便急急御车前行。

孔子是一位有些心急的人,颜刻还记得,想当年孔子离开齐国时,居然让仲由将已经放入锅里准备做饭的米捞出来,湿漉漉地带走,一刻也不停留。

所以,此时孔子离开鲁国,颜刻的第一反应就是快点离开这令孔子伤心失望的鲁国。

谁知,孔子却叹了口气,他自言自语道:“干吗要这么急着赶路呢?慢慢走不行吗?”

仲由等人看着孔子有些不高兴的样子,知道老师实在是舍不得离开鲁国。

别看孔子坐在车上左顾右盼着,不懂他的人都以为他是在欣赏风景,懂他的人知道他是恋恋不舍。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对,就是这种情况。

马车慢了下来,孔子抬望蓝天,举起右手,朝着鲁国轻轻挥了挥:再见了,我心爱的祖国。

也许,再见会来得很快。

因为此去卫国,他并不踏实。先去看看卫国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合适,那就走人。

再怎么样,如果鲁国回心转意,欢迎自己回去,那自己肯定要回鲁国去的。

毕竟,那是自己的祖国,是自己的家乡。

对一个即将出国的人来讲,在这一刻,如井喷一样爆发的就是家国情怀。

此时的孔老夫子,并不认为自己到卫国去搞搞学术交流,去卫国开办学校。

去卫国,当然是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辅助明君治理国家!

在鲁国,孔子已经有了三年的治国理政实践经验。孔子坚信,凭自己的执政理念,可以将任何国家建设成为当世强国!

不但是政治上、文化上的强国,更是经济上、军事上的强国!

只是可惜,鲁国不给自己机会了。那就去卫国这样的大周王朝同宗国家发展吧。

如果卫国不合适,那就去陈国或者宋国看看。

天下之大,哪里是我孔丘的立足之地呢?

此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卫国大夫颜浊邹早就来信说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欢迎孔夫子前来卫国考察。

卫国德高望重的贤大夫蘧伯玉也来信,热情邀请孔子赴卫国。

虽然,孔子离开鲁国非常低调,因为他担心季孙斯等人会阻挠。到时搞一个限制出境之类的规定出来,那自己就被困在鲁国了。

但是,当孔子踏上了赴卫国的官道后,孔子的自信就上来了。

在孔子的想象中,卫国国君会很快接见自己,自己向国君详细阐述复兴周礼的伟大意义以及推行礼教的重要作用,将自己一整套以礼兴国的方略给搬出来,必定会惊艳卫国朝堂。

然后,卫侯就任命自己为大夫,运气好一点的话,自己极有可能直接入卿,成为卫国卿大夫。再用不了多久,自己就有可能成为执政上卿。

毕竟,在鲁国,自己也曾担任过卿大夫,行摄相事,且取得了令世人都称赞的业绩。

颜浊邹早早就在卫车都城帝丘城外迎接,他礼节极其到位,孔子非常满意。

当然,孔子的礼仪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在待人接物上的一丝不苟,时时展示着这位大人物的礼仪风范。

这让颜浊邹非常敬重这位老人。

在颜浊邹的安排下,孔子、颜回、仲由、冉求、公西赤等人无需住什么客栈,全部都住到了颜浊邹府上。

几次交流后,颜浊邹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认定这就是自己应该拥有的老师。

颜浊邹甚至很后悔以前曾误解了孔子的理论。

于是,在某个非正式场合,仲由粗声粗气问颜浊邹:“哥,你看老师如何?”

颜浊邹脸一红,然后正式拜孔子为师。

孔子到卫国之初,一切都很美好。

这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出门逛帝丘城。

帝丘是卫国的第三个都城。卫国始建国时,封于朝歌。但公元前660年,卫国遭到赤狄侵略,朝歌被破,毁于一旦,全城遭屠。

那一战,卫国国君卫懿公战死沙场,后被北狄人分而食之!

整个卫国,仅剩下五千遗民!

公元前659年,在齐国、宋国、郑国等国的帮助下,卫国复卫,迁都楚丘。

三十年后,公元前629年,为避狄人再次侵扰,卫国再次迁都,定都于帝丘。

帝丘,今河南濮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据说,帝丘之得名,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帝喾墓地所在。

卫国复国后,继位的卫文公采取减轻赋税、慎用刑罚、发展农耕、重用贤臣、鼓励手工业和文化教育、大力发展军事等政策,并努力交好中原列国诸侯,使卫国国力迅速恢复。

公元前635年,卫文公灭了与北狄武装相勾结的邢国,一举将邢国大片国土并入卫国。

卫国显现了中兴迹象。

尤其是帝丘,经历百年发展,如今已是人口聚集、商业繁华的大都市。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孔子师徒等人都非常感慨。

“昔日,卫国举国仅余五千余人,如今丘帝就有民众愈十万,了不起啊。”冉求感慨道。

冉求,字子有,本在鲁国的季氏家族担任家臣,听说老师辞官赴卫,就果断辞去季氏职务,追随孔子。

孔子捋了捋须,问众弟子道:“子有说,一国能聚集民众就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呢?”

众弟子都没有作答,往往这种场合,弟子们都知道老师肯定要发表新的观点了。

当然,有时直性子的仲由可能会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春秋鲁国风云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