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春秋鲁国风云 > 第402章 棍棒出孝: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典故,讲的是哪对父子的故事?

那曾点呢?

我们可能不会去佩服曾点居然在人家办丧事时跑去唱歌,但真正令我们佩服的,是曾点后来的故事。

当然,最令我们佩服的,是曾点还生了一位伟大的儿子,曾参。

曾参,字子舆,出生于公元前505年,于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71岁。

曾参是孔子的晚年弟子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据说,曾参与其他孔门弟子一起编制了《论语》,其代表作还有《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作为被后世尊为宗圣的曾参,是孔庙四配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孔子第一高徒、“复圣”颜渊。

这种大牛人的故事当然很精彩,我们会在后面慢慢道来,这里我们主要还是讲曾点。

曾参之所以伟大,除了自己孜孜不倦学习文化知识外,与父亲曾点对他的严格管教当然也分不开。

据说,曾点的家风堪称当时世界一流,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曾点的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如果放到现代,那甚至是要被人骂为神经病的。

曾点如何教育子女,可能只有曾点夫妇和他的子女们知道。

但有这样一件事被鲁国人记录了下来,最后广泛流传至整个鲁国、整个春秋列国,还流传了二千多年!

有一次,曾点夫妇带着曾参锄草。

这农活现代很多年轻人不懂,因为现在很多农村几乎看不到少年了,甚至连年轻一点的成人也难以见到,大家都进城去了,成了新某某人。

但当时曾家是有自己的土地的,自己的土地是要自己耕作的。曾点就在一块地上种上了瓜,现在到了要为瓜田锄草的时候了。

曾参抡着锄头就干活了,锄草,就是将这片地上除瓜苗以外的杂草去锄去,这就是斩草除根,要用稍宽一点的锄头在地上将杂草轻削掉,以杜绝杂草丛生争夺瓜苗的营养。

但这个农活是田地上的细活,只要不够专心,就会将瓜苗也一并锄了去。

曾参就在锄草中,居然将一株长势很好的瓜苗也给锄掉了。

曾点见了,顿时大怒,他随手操起一根木棍就朝曾参夹头夹脑打了去。

曾点满以为自己的儿子应该会避让一下,至少会用手臂挡一挡。

谁知,曾参知道自己犯了大错,甘心接受父亲的惩戒,当曾点一棍打来时,他没有半点避让的动作。

曾点的棍子重重打在了曾参的头上,然后,只见曾参闷哼了一声,一头栽倒在地上!

原来,曾点暴怒之下,这一棍下手极重。曾参又未躲避,头上重重挨了一下后,顿时血流如注,直接晕厥倒地。

曾点的夫人当时就吓傻了:儿子就这样被打死了?

曾点也急得手足无措,夫妻俩都放下手中的锄头,抱着昏迷不醒的儿子使劲唤着“子舆,子舆你快醒醒!”

好在过了一会儿,曾参慢慢睁开了眼睛。

曾点夫人一见儿子醒了,一把搂住曾参就哭泣了起来。

曾点则红着眼睛,强忍着没让眼泪流下来。

曾参很快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由于自己被父亲打了一棍而晕厥倒地,让父母因此而担心如此。

而这一切,正是因为自己锄草不够专心,将瓜苗给锄掉了。

曾参抬起手,抱了抱母亲,柔声道:“爹、娘,儿子错了,父亲打得对。儿子没事,请不要担心。”

说着,挣扎着从母亲的拥抱中挣脱,走到田边,盘腿端坐田埂,将自己最珍爱的那把琴架到自己的双腿,想了一会,就弹起琴来。

一边弹琴,一边还高声歌唱!

曾参只想告诉父亲和母亲,自己对父亲打自己这事,没有半点忿恨之意。

更要告诉父母,虽然自己被打晕了过去,但现在醒来了,已经没事了。

没有脑震荡,儿子也没有被打傻,父亲母亲你们看看,儿子还可以弹琴唱歌呢。

这件事发生时,曾点和曾参父子俩都已经是孔子的学生了。

孔子很快得知此事,就责备曾参道:“子舆啊子舆,你小子实在不应该啊,父母要惩戒自己时,如果是小打打,那就得承受。

但如果是打得过分,那就必须逃走。你看看你,当时见父亲抡着木棍打来,居然不避不躲,这不是害父亲于不义吗?”

曾参惭愧不已,对老师拜谢道:“参错矣。夫子之教,参定当铭记于心。”

当然,曾点因为这一次差点打死了自己的儿子,相信再也不会象愣头青一样用木棍打儿子的头。

但曾参这一次的表现,足可以证明他对父母的孝是感天动地的那类。

父亲打伤了自己,自己非但不怨恨,反而以实际行动向父亲表示,自己没有被打伤,反而是自己晕厥于地让父母担心了!

这个故事,后来就演绎成了中国孝道文化中的一句名言:棍棒之下出孝子!

这样的儿子,哪怕是生一百个,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愿意生,愿意养。

不象现在,孩子在父亲的眼里就是一个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竭尽全力去护着孩子,让孩子成为真正的温室花朵。

不但自己舍不得教训,有的父母甚至对学校里的老师教训一下自己的孩子都不肯。

记得小时候,老师是有教鞭的,教鞭是可以打学生的。

笔者一直感恩着那些曾经用教鞭打过自己的老师,在外练使小学时,翟老师、贾老师都曾用教鞭?打过笔者。

还有西山头完小的戴老师,镜屏初中时的丁老师,新昌中学时的徐老师等等,虽然没有打过笔者,但都曾批评过自己。

正是他们,让自己铭记在心,不但当场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羞耻,还不再重犯。

更不要说自己的父母,如果不是他们从小对笔者严厉管教,相信笔者是考不上大学的。

严管意味着厚爱。

令人唏嘘的是,如今的老师,居然不敢哪怕是轻轻一下的打自己的学生,甚至不敢对自己的学生大声喝斥!

教不严,师之惰。

但师者,哪一个想着这个惰字呢?

现在的老师,真心不容易!

喜欢春秋鲁国风云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春秋鲁国风云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