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玉阙芳华录 > 第二章 公西韫灯研古医书,宋湘宁夜送芙蓉酥

公西韫闻言面色凝重,片刻后出声问道:“可有研制出治疫的药方?”

孟大夫俯首做躬:“太子恕罪,草民无能,尚未研出药方。眼下草民只能熬制些寻常草药给病者服下,身子骨好的服下能有好转;身子骨差的服下,却是收效甚微了。”

公西韫又问宋同知:“府中其他医者可有消息?”

宋同知亦俯首谢罪:“并无。”

这倒也在公西韫料想之中,他缓了缓,道:“也罢,想必同知和大夫也已尽力。孤此次前来带了众多太医与医书,明日起便同大夫一同商议。若能早日将药方研制出来,父皇与孤必重重有赏。”“草民叩谢皇恩。”

宋同知回到车上时,宋湘宁的两只小眼已经迷糊到了一起,小脑袋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偏偏身子还不老实,里外翻滚,眼看着就要从座上跌下来。

宋同知不免心生爱怜,一把将女儿提溜起来,抱在怀中,嗔怪道:“你便老实待在家里多好,偏又出来受这份罪。

宋湘宁两只小手揉着惺忪的睡眼,迷迷瞪瞪:“待在家里实在是太无趣了,娘亲成天管着玥儿,玥儿要去找珠珠玩。”

宋同知失笑:“有哥哥姐姐陪你玩还不够?”

宋湘宁渐渐清醒了过来,小嘴一撇:“哥哥姐姐成天忙着读书,才没工夫陪玥儿玩呢。”

宋同知刮了下她的鼻子:“来年把你也送进学堂,你就有事做了。”

宋湘宁这回倒没有什么异议,她早就好奇哥哥姐姐整天都在学堂里忙些什么了。末了,她还不忘问宋同知:“爹爹适才为何不让玥儿下去?”

宋同知摸了摸她的头:“医馆里有许多被瘟疫染上的病人,你一个小孩子家,身体弱,爹爹是怕你染疾。

“那太子的爹爹就不怕太子染疾吗?”

“圣上固然担心,但太子身为一国储君,就必然要担起国之重任。并且圣上的几位兄弟都是个中翘楚,因此圣上和太后此次让太子前来,也是为了提高太子在朝中的威信。”

见宋湘宁听得有些迷糊,宋同知拍了拍她的脑袋:“罢了,如今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懂,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你只要记住,爹爹恰才请了太子住在我们府上,这几日你不可再淘气了,免得冲撞了太子。

晚间,宋府。

宋府侍女雪苓正应同知吩咐,端了一碟芙蓉酥送往太子的厢房。忽而身后传来一声稚嫩的嗓音:“雪苓姐姐。“回头一看,原来是二小姐宋湘宁。“天色晚了,小姐怎么还不睡下?”她问。

“白日睡多了,眼下一点儿睡意也无。”宋湘宁调皮地眨了眨眼睛,“李嬷嬷今晚被几个嬷嬷拉去吃酒了,我趁兰若和秋纹不注意跑出来了,雪苓姐姐不会告诉旁人的,对吧?“

雪苓不禁被她逗笑:“府中上下就二小姐您最机灵了,小姐早些回去吧,奴婢不会对旁人说的。老爷吩咐奴婢给太子殿下送糕点呢。”

宋湘宁望着她手中端着的点心,脑袋一转:“方才我来时见莺歌姐姐她们几个在打花牌,缺了一个,喊着姐姐火上房儿似的。姐姐不去吗?”

雪苓犹豫了一下:“老爷说太子记挂民情尚未歇息,甚是辛苦,让奴婢送糕点过去。奴婢送了再去吧。”

不等她说完,宋湘宁便上去接过了她手中的盘子:“这有何妨,我替你送了便是。姐姐快些去吧,莫要让莺歌姐姐她们等急了。“还未等雪苓回过神来,宋湘宁就捧着糕点一溜烟地跑走了。她才打算去追,想了想又作罢,往住处那儿走去。

这边宋湘宁溜溜儿地跑到了一处假山后,蹲下来便开始享用盘中的芙蓉酥。

也不能怪她嘴馋,虽然这芙蓉酥虽不金贵,奈何工序繁琐。不仅外头斋记采买不易,府中也因费时费工而并不常做。倒也不是下人惫懒,只是杨氏不尚奢靡繁序之风,非年节之时不会发话;又忌讳家里多孩童,恐积食伤身,做了也不过让宋湘宁吃上两块。今儿个既让她逮着了,自是不会放过。

不一会儿,大半的芙蓉酥便已入了宋湘宁的肚子。她打了个嗝,揉了揉肚子,这才想起府上的那位太子爷。

房中案几上点着宋府最好的玉勾连云纹灯。灯虽不大,却颇为明亮。案前人正专注的看着手中书册,并不时提笔勾画。侧颜如玉,为灯晕笼罩,仿佛散发着淡淡的光泽。甚觉为是“陌上人如玉”之光景。

听到响动,公西韫寻声望去,只见一个如瓷娃娃般的小女童端着盘子走了进来。

“太子殿下,爹爹让我送芙蓉酥给您来啦。”小姑娘语气欢快。

公西韫浅浅略过一眼盛着三块糕点的盘子,无意间瞥见宋湘宁嘴角的糕屑,心中一笑,又将目光收回手中医书:“有劳大人小姐记挂,孤在此谢过。”

谁知宋湘宁并未放下糕点就走,反而坐在了公西韫的对面,看着他手中的书,好奇发问:“殿下这么晚还不睡觉,在看什么书呀?”

“不过是些前朝的医书罢了。”公西韫浅浅道。

宋湘宁更奇了:“难不成殿下也和大夫们一样会医术吗?”

公西韫翻了一页手中的书:“孤的太傅出于医药世家,曾向孤教授一二。”

“爹爹老说殿下是何等尊贵之人,不曾想却也如此不易。”说罢,她还故作老成地叹了一口气。

此举引得公西韫不禁发笑:“你才多大的人,就知道不易?“

宋湘宁的小脸皱成了一团,似是颇为忧心:“看到你们大人都这么辛苦,我都不想长大了。可是不长大又要被娘亲天天管着……“

公西韫听的又想笑,可末了的那句又让他有些伤感,他自五岁上就没了母亲,早不知被母亲管着是何滋味了。又想起衢江疫病尚未有妥善处理之法,一时间心绪不宁,无法静下心来看书。索性便从案几旁起了身,却见不知何时宋湘宁已伏在案边睡着了。

春日夜间更深露重,他从房内找了一条薄衾盖在宋湘宁身上。又喊来门外的侍卫吩咐:“宋小姐许久未回,恐怕院中的人已经等急了。你快些去叫两个宋府的侍女将她们小姐抱回去。”

待送走了宋湘宁,公西韫复理了理神绪,继而回到案前翻阅医书。他隐约记得先生曾说过,前朝天历年间渠水一带也曾出现过大量为瘟疫所染者,病源似是和此次相似。后当地有一医者研制出药方,治愈了不少染上瘟疫的百姓。若能得此药方,或许能有一二功效。

忽而,公西韫的目光驻留书上的几列字上,“天历年间1渠水突发恶疫|死伤者众|医无策|后一太常周氏者研得药方|以念草三钱|白术五钱|茯苓十钱……”

翌日辰正,济仁堂内。

孟大夫望着手中的药方,沉吟片刻道:“方子中的几味药材并不少见,只是现于一张方子上确实少有。但这念草,倒不见得能入药。”

“正因少见,才常为人所忽略,但并非它们就没有治病的功效。据孤所闻,念草在衢江府为百草之中最低廉者,底层百姓常用其来作牲口饲料:更有家境贫寒者会以念草作食,虽酸涩不已,但求果腹。”

听及此,孟大夫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殿下的意思是,眼下衢江府的平民百姓之中,家境稍裕者,多染瘟疫;而家境尤为贫困者,却反而染疾较少。”

公西韫颔首:“孟大夫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是否可行,还有待深究。但既已有了门路,还请大夫和太医要加紧步伐。早一日将药方研制出来,百姓便少一日痛楚。

孟大夫忙俯首行礼:“太子殿下放心,草民定当尽犬马之效。”

经孟大夫与众太医的反复研磨推敲,三日后,众人在原药方改良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新的药方。

孟大夫先熬制出了药汤给自己染病的小儿子服下。半日后,小儿子的脸色有所好转;一日后,便能下床活动了。他不敢耽搁,连忙将成效同药方送禀太子。

不久后,公西韫在全城各处设了药所熬制药汤,下令让全城百姓来服药。三日后,全城疫况大有好转;七日后,染疾的百姓便多数痊愈。

十日后,公西韫和宋同知在城内微服察视了一番。

街上已有不少行人,各家店铺也陆续开张,虽还比不上瘟疫前的状况,但已逐渐恢复。

宋同知感慨:“到底是太子殿下治理有方,不过半月,便已让恶疫消退了下去。”“

公西韫淡淡一笑:“这并非孤一人之功,乃多方之效。待孤回去之后,会向父皇禀明大人之功。”

宋同知忙拱手:“承蒙殿下抬举,微臣愧不敢当。”

附:

中国古代的文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作者在描写古医书的一段文字中便没有加标点符号。但是为了宝子们读起来方便,作者便在每一个停顿处加了一道竖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