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玉阙芳华录 > 第四十九章 远道女依投绍京城,耽情子谨念玉阙楼

时至禺中,袁府下人已备起了午膳。因袁母特意吩咐了今日要做些五汁饮给公子润身,且又有客至,故而起膳便比往日早了些。

“去和膳房说一声,五汁饮要多熬上些时候,勿要收得早了。”主院中,袁母对一旁丫鬟叮嘱道。

丫鬟应下,正要走时,又听袁母道:“再让他们熬上些羊乳羹,莞音那孩子体弱,这寒天里风尘仆仆的,怕是也受了不少罪。等下了车,让她吃些热乳,也好去去寒气。”

“是。”丫鬟福了福身。

她走后,袁母又向身边问道:“执衡还没回来吗?”

“还没。今日是冬节后初次上朝,许是朝中事忙,一时耽搁了。不过时下也不早了,想来公子也快回来了。”

袁母点了点头,道:“朝政之事,自当紧要。莞音应当也快到了,记得叫人去门外候着。远客而来,我们可不能失了礼数。”

约莫过了半个钟头,街道中传来了辘辘之声。而后,一辆马车自巷口而入,驶了进来,随之渐行渐缓,终在一户人家前停留。

门外候着的下人连忙迎了上去,又向里面传道:“舒家姑娘到了,快禀给太太。”

而在她传话间,一个侍女先掀帘下了车,后又伸手打起帘子,门前的几个小丫鬟也上去打着,只候着车中之人。

“小姐,您慢着些。”女子扶着侍女秋荷的手,缓缓从马车上下了来。微起的风轻扬她的帷帽,女子不住轻嗽了两声。周日的车马劳顿让她清减了些,站在风中,显得有些纤薄。

“姑娘终于到了,我们太太自知了您要来,便一直念着,早早儿得就备下了。”迎着的嬷嬷含着笑道。

舒莞音微微垂首,轻声言道:“多谢姨妈如此挂念,此番远至,实乃添扰。”

“姑娘可勿要这么客气,我们太太同姨太太从前最是亲近,如今您来了,可不知要多高兴呢。”嬷嬷说着,将她迎了进去。“绍京不比蓉城,冬日天寒,姑娘进去说话,免得禁了寒气。”

舒莞音随袁府下人进了府,虽身感欠安,但行表仪姿却未有一丝不妥之处,只目色微敛,谨入庭中。

袁府虽是二品尚书之舍,苑中却无殷富之陈,只有亭山少许,石塘几处,却不见同级门户的绣闼(tà)雕甍(méng)。余光所至,皆是净意。

待进了房中,便见一衣着素雅的官妇由丫鬟扶着立于堂前。

舒莞音知是袁母温氏,遂施然拜身,口中道:“莞音拜见姨妈。今朝之至,叨扰了姨妈与表哥,还望见怀。”

话尚未落,温氏便上前将她扶了起来。“自上回你母亲携你来此,细算来,也有多年未曾再见了。怎知,怎知……”温氏目中落下泪来,喉中哽咽:“那回竟是我与你母亲的最后一见。”

听她此言,舒莞音亦红了眼眶,忍着泪道:“母亲走前很是念着姨妈,只叹不能同姨妈再见一面。”她含泪侧首,秋荷呈上来一柄团扇,她从中接过,递给温氏,道:“这是母亲未病之时在家中所绣,只盼着来日能亲手交与姨妈。”她垂下眼睫,隐下溢出的泪水。

温氏看着手中的团扇,用帕子捂住唇间,眼泪复又扑簌簌地从目中流出。而舒莞音思及亡母,亦黯然伤怀。

一旁的丫鬟见此,欲上去劝解,却被温氏身边的于嬷嬷拦了住。于嬷嬷只暗暗摇了摇头,后又端了容止。

缓了好一会,温氏才泣着声问道:“自从我嫁来了这京城,同你母亲再无法常见,只能以信纸代晤。但,”她叹了口气,“姐夫走后,我们便是信笺,也通得少了。这些年来,你们过得可还好?”

舒莞音轻轻低下了头:“劳姨妈挂心,家中不说渥裕,但也算安生。只是母亲日日做些绣活补济家需,难免辛苦些。”思及此,目中又是一红,她的头更低了些。

温氏闻言,又是一叹,摩挲(suo)着手中的团扇,心里更起了辛酸之意。

这时,于嬷嬷才上前劝道:“太太莫要伤心了,幸而舒姑娘眼下已平安到了此地,也和太太见了,表姨太若是地下有知,也定是慰藉。”

温氏拭了拭眼角,含悲收了泪意,面上起了一丝笑容,道:“姨妈一时失仪作悲,白白又给你添了伤心,是姨妈不好。如今你既来了此,便如在家中一般,不必拘谨。”她拉起舒莞音的手,走到座前,让她坐了下。

“执衡每日朝事在身,早出晚归的,时常不见人影。平日里这府中除去下人,再间时来些宾客,偌大的院子里,也就独剩我一个孤寂妇人。现而今你既来了这里,也正好给我做个伴。你是芸表姐的孩子,从今往后我待你,必定也同亲生女儿般尽心。”

舒莞音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多谢姨妈。”

正温话间,外头传来丫鬟的喊声:“公子回来了。”

随后,袁政走进了室中,先给温氏请了安:“给太太请安。”

见他身上还穿着官服,温氏问道:“可是才下了朝?今日倒还晚些。”

袁政容色自若,平声道:“年关事重,议时便长了些。”

“这话却也在理,”温氏笑着对舒莞音道,“不少折子平时几奏呈不上去的,如今也是接连送至朝前了。”后又对袁政吩咐:“这是你表姨妈的孩子,你的表妹,快来见过。”

袁政步下微动,向着舒莞音揖了手:“见过表妹。”

舒莞音亦起身,持扇回礼:“表哥安好。”

“表妹初来绍京,若有不调之处,尽可告予,不必拘谨。”袁政眉间平和,虽是关切的话语,但声色依旧淡淡。

“多谢表哥。”舒莞音垂眸,睫羽落处尽覆了眼帘。余光处惟映下一抹明目的绯色官服,缃色的鵕(jun)鸃(yi)之纹在日光晕出金芒,愈加神现。她的眸光动了动,蝶翼轻颤,蜻蜓点水般抬眸一视,端是人如其声,形容不凡。但见风姿明秀,神韵清朗。仪范萧萧澹一身清明,器识渊渊冠北州才见。容若怀璧,色如琅玕。叹画工之拙笔,落红袖于掷果。

舒莞音敛目后仍微微恍神,只觉心中悸悸,好些时才略定了神。

温氏见他兄妹如此,自是高兴:“执衡虽不喜言辞,却素来是有心的。”后又笑着对舒莞音道,“你来前我已让丫头们将西边的厢院拾当了出来,等用了膳,我带你瞧瞧去。若是有什么不当的地方,我再着人收拾了去。”

“多劳姨妈费心。姨妈如此尽心,厢房亦是万分好的,怎会有不足之处。”舒莞音颦宇轻舒,浅声道。

“公子,您所令之事微职已查到了。”书房中,一道暗影落下。地上之人单膝跪下,神色恭谨。

“如何?”袁政面色如常,但声音里却暗含了一丝令人不易察觉的忧意。

“玥美人冬宴时忽而下红,未能保住皇嗣。太医言,是因服用了冯才人所供的糕食所至,皇帝为此震怒,将冯才人发去了冷宫,又处置了不少宫人。”

闻此,他的眉心不自觉收紧,漠声道:“退下罢。”

他起了身,目光从北窗透过,神思渐凝。

“公子?”侍从斯甯(ning)见他立于窗前,默然多时,遂唤道。

他到底是自幼起便跟着袁政,对主子的心思也能猜晓一二,故而小心问道:“您是不信郁离的话吗?”

袁政未答,只望着窗外悠处,仿若莫闻。窗棂(ling)半敞,凉风渐起,草木轻摇,地上的絮叶也被逐一卷入。而他的思绪,也随着北朔逐步远去。

此间如此,而牵挂处又是一番景象。正如后人叹曰:“阙外士子枉萦怀,禁中御女自欷(xi)歔(xu)。”

宫殿之内,正中青鼎焰苗摇曳,灵蛇翻腾,然弗及室中寒彻。堂外盛阳透过雕纹镂窗照殿中,光可鉴人,并上鼎中漫溢的淡淡龙涎香气,复添杌(wu)陧(niè)。

“玥美人如何了?”寂然久之,才听得上位之人沉声出言。

“美人才落了胎,气血亏虚,正是弱时。又遇急火攻心,血行不畅,一时元神大动,才使晕厥。微臣已给美人用了药,想来应无大碍,晚间便可醒来。只是日后还需多加调理。”孟长沐叩首,恭敬道。

“务必要调养好玥美人的身子,行事谨慎些。”语无迫字,却自带威意。

孟长沐自是明白帝王说的谨慎为何意,遂又恭谨地磕了一个头,脸上不敢有丝毫怠慢:“微臣谨遵圣旨,莫敢疏忽。”

“你下去罢。”

随着孟长沐退下,见殿外有太监欲进来禀事,李常德悄悄地摇了摇头,止了他的动作。而后又听得上面令声:“李常德。”

他闻言忙拱手:“奴才在。”

见其音顿,李常德心中晓意,向周围干人使了眼色。随后,殿中宫人概退了下。

此毕,才又听声道:“去冷宫将冯氏放出,妥当安置。勿要让旁人知晓。”

“奴才遵命。”李常德恭声应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