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 第34章 改规矩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第34章 改规矩

作者:太白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22:10:51

朱由哲拍了拍额头,“那朕就奇怪了。”

“陛下奇怪什么?”领头大臣愣道。

朱由哲托着下巴,“朕奇怪,既然以前的朕一直都遵从太祖宝训,那大明为何现在沦落到这种地步?”

“沦落到这种地步?”朝臣俱皆变色。

“流贼遍地,饿殍遍野,满虏叩关,屡战屡败,贪官污吏数不胜数,横行霸道者如过江之鲫。大明江山眼看不保,天下倾覆在即。

朱由哲语气平静,“你告诉朕,这都是为什么?”

领头大臣顿时愣在当场,怔怔半天没有说话。

“为什么?”朱由哲提高了声调。

“那是,那是因为……”领头大臣眼神闪烁,不知如何回答。

“说呀!”

“你倒是说呀!”

朱由哲再次厉声喝道。

“怎么不说了?要不要朕给你说清楚?”

朱由哲扫视了一圈在场的诸臣,“朕告诉你们,没有千年不变的规矩,更没有万年传承的王朝。规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太祖皇帝是英明,但也预料百年后的事情。他定的规矩,未必适合现在的大明。”

李邦华听着,双眼圆睁,眼神里有光芒闪现。

朱由哲看着脸色大变,似在恐惧着什么的在殿大臣,“既然规矩不合适,那就得改。无论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还是前几任皇帝定下的规矩,都得改。否则,大明就得亡。”

朱由哲的声音很大,宛如野兽在嘶吼。

无论殿内的,还是殿外的大臣,都听的清楚。

他们睁大了眼睛,静止了身体,看着他们有点癫狂的君王。

朱由哲指向那十几个上奏的大臣,“你们本应该是朝廷的栋梁,大明的指望。但看看你们。满虏几乎全占辽东,只剩下宁远孤城。李贼攻取西安,马上就要向京师进军。你们这些狗东西在这个时候不为挽救大明献计献策,却在为这点屁大的规矩指责朕,指责那些为朝廷尽心的栋梁。试问,你们配吗?”

那领头大臣脸色难看,“臣身为御史,这是臣的责任。”

“闭嘴!”

朱由哲喝止了他,“御史,你配吗?一个沽名钓誉的狗东西。孟大春,把他们都给朕打出殿去。”

孟大春听令,和十几个锦衣卫呼喝着上前,用刀背狠狠的砸向那些御史。一刀一刀的,直打的他们哭爹叫娘,狼狈而逃。

甚至有两个被打破脑袋,鲜血滴在金銮殿的金砖上,宛如一朵朵盛开的桃花,很是刺眼。

大殿内寂静异常,他们被惊着了、被崇祯皇帝的狠厉惊着了。

朱由检看着那金砖上的血滴,脸上表情阴晴不定。论果断干绝,他比着眼前的朱由哲差的可不是一点点。

朱由哲看着那些大臣。

“流贼祸乱天下,大明江山、祖宗社稷倾覆在即。今后再上奏,别为那点屁大的小事,朕没那么多时间听你们废话。”

“李若琏!”

李若琏出列,“微臣在。”

朱由哲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旁边的王之心连忙捧了一叠圣旨走了上前,“这里有二十九道圣旨,由你锦衣卫负责发出去。二十九道,一道也不能少,而且要以最快的速度传到。”

李若琏看着朱由哲无比认真的样子,心绪微动,上前接过那些圣旨,抱拳只说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陛下放心。”

朱由哲看向陈演,“陈阁部!”

陈演出列跪下,“臣在。”

想起王德化的死和朱由哲丢给他的那封供词,陈演就感到彻骨的寒意,堂堂内阁首辅竟然在朝堂之上直接跪倒在地。

朱由哲淡淡说道:“给各省免赋的圣旨,一定要尽快发出,一时、一刻都不能拖延。”

陈演忙不迭的回道:“臣今日就发,今日就发。”

朱由哲点了点头,“还有,朕交待给你的事?”

陈演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明白朱由检所说的是那捐输八十万两银子的事情,“明白,臣明白。”

朱由哲又转向李邦华,“李爱卿,你主掌兵部,向西多遣斥候。凡是关于李贼的,无论大小,随时向朕禀告。”

李邦华抱拳道:“臣已着手安排。但驿站废弛,导致消息传递并不顺畅。臣觉得应该朝廷已经拨马,拨银,重建从京师到山西主要州县的驿站。这样若有事,一日夜间消息便可传到京师。”

朱由哲点了点头。

裁撤驿站是崇祯皇帝之前做的决定。

虽然确实为朝廷省了不少银子,但是也导致驿站飞驰,消息传递不畅。就如京师失陷后,南边的史可法竟然是从逃到南边的百姓口中知道的。

而后世指责崇祯皇帝的一点,就是裁撤驿站最终逼出了一个李自成,因为他之前就是驿卒。

“需要多少匹马?多少银子?”

李邦华回道:“臣粗略算过。若只涉及主要州县,每五十里设一驿站,每个驿站备八匹马,大约需要增加三百五十匹马,每年银五万两,但前期至少需要投入两万两。”

朱由哲略微思索了一会,“朕先给你拨五万两白银,五百匹良马。除了重建京师到山西的驿站外,还得保持向南的消息畅通。”

李邦华想了想,“臣明白。”

朱由哲转向蒋德璟,“蒋爱卿,你全力配合。若缺银子,直接给朕说。”

蒋德璟走出队列,“陛下,臣确实有事。”

“你说!”

蒋德璟道:“年关之时,陛下下旨给京官发放三成欠饷,解决了某些官员的困窘。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等地边卒最少欠饷者已达半年,目前户部还有些余银,为振奋军心,是否也给他们发放一些?”

朱由哲皱眉,明白蒋德璟的担忧,最终还是要靠他们打仗。

想了片刻,朱由哲摇头道:“户部的银子朕有另用。等等吧!朕会对这些为国戍边的将士有所交待。”

看蒋德璟还欲再言,朱由哲摆手制止了他,“一会,你带上户部剩的三十万两白银,随朕一起去检阅三大营,就知道朕要用它们干什么了。诸位爱卿,还有本奏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