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 第273章 冯铨毒计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第273章 冯铨毒计

作者:太白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22:10:51

对于张煌言的话,周皇后是完全没有听懂。

她虽是皇后,但从不干涉朝政,更难以理解朝臣之间的那些争斗。只是此事有关她的丈夫和儿子,她才耐着性子认真去听。

但张煌言的话跳跃性太大,一切似乎都在指责冯铨让太子监国,更是谈及失去北地和京师。

她很难看出这里面有什么相联。

但张煌言那紧急的神色又让她感觉,这件事若是处置不好,大明将面临无穷大的麻烦。

旁边的夏完淳却隐隐意识到了什么,“苍水兄,你的意思是,冯铨欲利用此事逼太子南迁?”

张煌言点了点头,“一旦增援的大军战败,保定守军必然丧失抵抗的勇气,而陛下就会彻底陷入险地。而且以留下的数万兵力绝不可能守住京师,到时候朝廷只有南迁一条路可走。”

夏完淳微微皱眉,“但这对冯铨有什么好处?”

张煌言叹了一口气道:“天子蒙难,扶助太子登基,总揽朝政,这样的好处还不够大吗?要知道冯铨是新近被陛下任命的刑部尚书,内阁辅臣。一旦陛下出事,他便是托孤重臣。而且以他的手段,朝内有几人能比的上?”

夏完淳摇了摇头,“有李阁部在,绝对不会让冯铨这样的人主揽朝政。”

张煌言摇头苦笑道:“即便南迁,也要有朝廷重臣留守京师。小隐,你觉得这里面谁是最合适的人选?况且,李阁部已经七十岁了,他会愿意南迁吗?他耐的住南迁一路的劳累奔波吗?”

夏完淳眉头紧皱。

张煌言的话很清楚,一旦南迁,那李邦华作为崇祯皇帝任命的内阁首辅,是留下的最合适的人选。

而且,以朝内现在的情况,冯铨也可做到让李邦华留下。

最重要的是,以李邦华这个年纪,重臣节大于一切的他也绝不会同意自己跟随太子南去的。

周皇后这是有点明白了,眉头紧蹙,“你们的意思是说,冯铨是故意让官军落败,只是为了让太子南迁?”

张煌言点了点头,“从目前看,只有这一个可能。”

周皇后难以理解,“但为什么啊!若冯铨属意南迁,大可以自己提出来,然后朝臣议论,最后做出决定啊!冯铨弄的如此麻烦,而且不惜让官军落败,难道只是为了争权?”

张煌言沉默了片刻道:“娘娘,是否南迁,朝内早有议论。但固守派和南迁派争议颇大,难以协调。冯铨定是支持南迁,但他又不愿担负支持南迁而招致的骂名,这才想起这样的毒计。”

张煌言抬起头,“娘娘,冯铨此举置陛下于险地,置太子于不孝,同时置朝臣、置北地百姓于慌乱之中。此人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绝不可让其成功。”

周皇后轻轻点了点头,沉默了好半晌,突然问道:“张煌言,本宫问你,你是否觉得南迁可行?”

张煌言顿时愣在当场,“这个,臣不敢妄议。”

周皇后摇了摇头,“这里没有旁人,本宫只是想问问你,事情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吗?”

旁边的夏完淳也看向张煌言,神情严肃。

张煌言沉默了好一会,最终抬起头,望向周皇后,“娘娘,臣觉得南迁只是一个选择,但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山东有十万人马,山海关有数万精兵。若固守京师,与贼军在京畿决战,朝廷未必没有胜算。”

周皇后不置可否,又问道:“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皇帝他的想法?”

张煌言咬了咬牙道:“臣是这么觉得的。但从种种迹象看,陛下也一直做着固守京师的准备。但陛下到底如何想的,臣不敢妄猜。”

周皇后想了良久,最终说道:“张煌言,本宫若听了你的,不让太子监国,阻碍冯铨实施自己的计划,之后亦不派兵救援皇上。若皇上将来真出现了意外,你知道自己该当何罪吗?”

张煌言脸色不变,跪下磕头道:“臣知道,死罪。”

周皇后摇了摇头,“仅是一个死罪,那便是便宜你了。就像你说的,太子监国,有人会说他是为了夺权。但不救援陛下,人们难道不会觉得太子是故意坐看皇上丧命吗?”

张煌言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周皇后继续看着他,“张煌言,这罪名太大,无论是本宫,还是太子都担不起。所以,无论太子监不监国,无论冯铨有什么计划,都必须出兵救援皇上。因为她是本宫的丈夫,太子的父亲。”

张煌言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如何回应,他没有想到在周皇后听了自己的话后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周皇后继续道:“张煌言,你走吧!与其在这里劝本宫,还不如去和朝臣议议,如何能安全的将皇上救出来。”

张煌言咬了咬牙,“娘娘,即使最后决意出兵保定,也不能随着冯铨的方法来,否则大明将陷入万劫不复。”

周皇后点了点头,“这件事,本宫倒是可以答应你。你先去,本宫稍后便会赶去文渊阁。”

但周皇后随即摇了摇头,“还是算了,你和本宫一起去吧!”

张煌言有点疑惑,“娘娘,去哪里?”

周皇后起身,说道:“去慈庆宫。后宫不得干政,本宫亦不例外。但懿安皇后不在此列。”

文渊阁内。

冯铨提出太子监国。

李邦华同意了,他没有任何阻拦的理由。他是崇祯皇帝任命的首辅,但目前崇祯皇帝被困保定,旨意难以顺畅传出,太子监国理所应当。

而且太子监国,可以起到稳固人心的作用。

两人的争论点在于是否出兵救援崇祯皇帝。

李邦华拿出崇祯皇帝给他的密信,是在调三千营出京时给他的,说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可轻动京师兵力。

而冯铨却认为,此一时,彼一时。崇祯皇帝传信之时,未必知道形势会恶化到这种地步。

应该立即派出兵马,救援崇祯皇帝,同时号召天下兵马勤王。

同时给李邦华扣上了一个大帽子,一旦天子出现意外,他万死难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