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 第140章 训子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第140章 训子

作者:太白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22:10:51

夏完淳瞬间睁大了眼睛。

什么?

秦王李世民。

那可是杀害兄弟,软禁父亲的存在。

“陛下,臣绝无此事,也不敢有如此想法。”

这个十三岁的小孩子脸上总算有了一些慌乱。

朱由哲笑着摇了摇头。

毕竟是小孩子,哪怕再聪慧依旧是小孩子。

“小隐啊!若是他们真有那本事倒是好了,朕也会省力不少。但太子仁弱,非英武之君。为太宗是不可能的,但足以当个守成的高宗。而定王、永王,现在不过两个小屁孩,你还指望他们领兵作战吗?”

太宗,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

而高宗,指的是唐高宗李治。

朱由检在旁听着,深深点头。

身为其父,他还是很了解自己的那三个儿子的。

而夏完淳,少年心性,私以为乱世君王应该是什么样的,就把自己的观念传递给了朱慈烺。

根本没想过,那到底适不适合他。

沉默了半晌,夏完淳抬起头,神色有些茫然,“陛下,那您呢!您又是什么样的君王?”

直白的发问,让朱由哲有些发愣。

朱由检也竖起了耳朵,等待朱由哲的回答。

沉默了半晌,朱由哲笑道:“以前所为,大概是金哀宗,勤俭宽仁,励精图治,妄图克复旧业,但最终身死国灭,**而亡。今后,朕当为刘秀,收拾破碎河山,实现大明中兴。”

“呸!”

“真不要脸!”

朱由检忍不住吐槽道。

朱慈烺他们回来了,换上了他们平时所穿的衣服,恢复了以往瓷娃娃般的样子,看起来顺眼多了。

无论是朱慈烺,还是定王,永王,在朱由哲眼里都是小孩子,即使实际的他比他们也大不了多少。

但一个人,从来不是以年龄来定义的。

就如夏完淳、李元胤,虽然年纪比朱慈烺还小,见识却远胜于他。

还有更变态的,如李定国,还有李自成手下那个孩儿营,很多十多岁都上阵砍人了。

这是长在深宫之中的朱慈烺他们远远不能比的。

太子性仁弱,是吴伟业对朱慈烺的评价。

但同时,身为阁臣的黄景昉却给了朱慈烺“英睿夙成”的评价。

两人都曾担任过朱慈烺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却有点截然相反。这并不奇怪,毕竟每个人看的点都不一样。

而对于朱由哲来说,朱慈烺是个好孩子。聪明、好学、宽厚,善良,最主要的,听话。

聪明、好学,各个学科都学的很好,至少很受他那些师傅的夸赞,是所有人眼里的好学生。

宽厚、善良这些也都是好的品质。

但少年心性,很容易放纵开来,也容易受人影响。

三个突然放开限制的小霸王,再加上夏完淳这个颇为有自己想法的狗头军师,然后就彻底走偏了。

朱由哲当然希望朱慈烺有所改变,认为他的性格太柔了,被那些儒生们教的有点呆了。

但这种改变不能太快,否则极容易走偏。

最重要的,朱由哲不想朱慈烺太早干政。

现在的大明太脆弱了,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若朱由哲不在,李邦华、蒋德璟这样的老臣尚可坐镇。但若朱慈烺插上一脚,这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或许,朱慈烺也不想。

但他身处太子那个位置,自有人推着他向前走。

就如唐通,本来朱由哲让他的五千士卒充作陪练,提升其他各营的战力。

但朱慈烺去了后,他虽然依旧和其他营对战,但也放了不少精力在恭维朱慈烺身上。

那些弓箭和宝剑都是唐通送的。

其他如英国公张世泽,襄阳伯李国帧,马科等人更是天天围着他转。

小树还未成材呢!

就左恭右捧,最后可不就长歪了吗?

朱由哲突然有些感慨,明明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便宜儿子,怎么好像自己真把他们当亲儿子了,处处替他们考虑。

周皇后走到朱由哲身旁,侧过头小声道:“皇上,别生他们的气了,都吓着他们了。”

朱由哲撇了撇嘴,看他们一脸不忿的样子。

心想,才怪。

“皇后,今晚设一场家宴吧!”

周皇后点了点头,“皇上,要请哪些人?”

朱由哲想了片刻道:“焕儿,炯儿,你们两个去请英国公和襄阳伯,让他们两个前来作陪。至于太子……”

朱由哲转向朱慈烺,“烺儿,你去请吴襄前来。记得,要做到恭敬有礼。”

朱慈烺撅着嘴,不情愿的应道:“孩儿遵旨!”

方正化这时从外面进来,躬身作揖,“皇爷,李遇知携傅山前来拜见,正在文华殿外等候。”

朱由哲点了点头,说道:“让他们稍等,朕马上回去。”

说着,向周皇后道:“皇后,那朕先去了。”

周皇后点头,“臣妾恭送皇上。”

行至朱慈烺身旁,朱由哲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声道:“烺儿,你是太子,将来的大明皇帝。自你出生的那刻起,就得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不仅是为了父皇,更是为了大明的亿万黎民。”

朱慈烺张了张嘴巴,“父皇,我……”

朱由哲笑了笑,“不过是娶个太子妃而已,那么介怀干吗?现在又不是一夫一妻制,以后等你大一点,肥的、瘦的、高的、矮的,你想要什么样的没有。到时候告诉朕,朕给你做主。”

朱慈烺还想说些什么,朱由哲已走出了殿门。

“小隐,跟着!”

夏完淳愣了一下,向太子他们行了礼,跟了上去。

李遇知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为四朝元老。官居吏部尚书,太子少保。

魏忠贤专权时,弹劾李遇知“举荐匪类,献媚东林”。事实上,李遇知确实举荐了不少东林党人。

但说他是东林党人,倒有点委屈他了。

因为无论是官职,还是名望,李遇知都远胜于钱谦益之类。

担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近二十年。

崇祯皇帝换了那么阁臣、尚书,却从来没有动过李遇知。

从中就可以看出,李遇知绝对不是那种轻易站队,积极参与党争之人。

但从另一方面讲,他也不是那种积极劝谏,可以扭转形势的大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