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 第105章 入关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第105章 入关

作者:太白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22:10:51

是啊!

没人愿意拿自己的性命赌真假。

即使假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的命却只有一条。

没有通关文牒,他们不敢冒险放朱由哲他们进去。因为一旦关城有失,他们性命不保。

而通过箩筐放人入城,就是给双方一个保障。

保障进去的人不会闹起事,同样也放了人进去。至于是真是假,交给上面的人去判断就是了。

看着李元胤,朱由哲心想,这小子别看年轻,还真是聪慧。

孟大春生了火,众人围坐在火堆旁烤着肉干说着话。香气四溢,驱散了冬夜的寒冷。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关门大开,一大堆官员拥了出来,对着朱由哲下跪行礼。

朱由检在旁做着介绍。

辽东巡抚黎玉田,蓟辽总督王永吉,监军太监高起潜,太常少卿吴麟征,山海关总兵高第。

都是山海关之战中,大名鼎鼎的人物。

此外,还有两个朱由哲见过的人,一个是锦衣卫指挥前世高文彩和兵部郎中马赫福。

看到两人,朱由哲微愣,“你们运银子到宁远,又赶回来了吗?”

高文彩脸色难看,“陛下,我们未去宁远。”

看朱由哲满脸疑惑,王永吉上前解释道:“陛下,臣们想,辽东军民终究是要迁入山海关的。既然如何,为何不等他们迁入了再分发银子?这会省下不少的人力和物力。

“我等已集体上书向陛下禀明此事,可能陛下未曾看到。”

朱由哲一脸郁闷,忍不住出声道:“蠢货。”

“陛下?”

王永吉脸色一愣。

朱由检出声道:“王永吉是朝廷重臣,不该如此斥责,尤其是当着所有将领的面。”

朱由检对王永吉印象很好,因为他曾上书,让吴三桂及早撤回山海关。只是后来陈演、魏藻德反对,才没实施。

经他提醒,朱由哲也意识到了自己有些过格,温声道:“那五十万两银子是给辽东将士的开拔费,以及辽东百姓的安置费。你不运到,即使吴三桂忠勇,又如何说服普通百姓迁入关内?”

王永吉顿时哑然,“朝廷已下令,让吴总兵?”

朱由哲摆了摆手,制止王永吉往下说。

这王永吉身为蓟辽总督,却完全看不清关宁军的本性啊!这是群大爷,为银子拼命的大爷。

“立即组织人手,今夜就出发,运银去宁远。”

王永吉不再辩解。

现在天子在这里,自然一切都由天子做主。

“陛下,臣这就去。”

朱由哲转向高文彩和马赫福,“你们也跟着去吧!”

接着,朱由哲越过黎玉田、高起潜、吴麟征三人,直接走到高第旁边,“爱卿快快平身。”

高第神色惶恐,“谢陛下!”

“爱卿是榆林人?”

高第点头,“是的,陛下。”

朱由哲脸色哀戚道:“闯贼攻入陕西,其他地方皆望风而降,唯有榆林坚持抗贼,给贼军以重大伤亡。榆林不负朝廷,朝廷却有愧榆林。高爱卿,但凡有任何困难,皆可向朕直言。”

高第跪下,“朝廷之恩,高第誓死难报,不敢有所要求。”

朱由哲转向众人,看到了没,“这就是大明的良将。高爱卿,随朕进关吧!今夜,我们好好谈谈。”

朱由检无语的抚了抚额头,“见一人都说是大明的忠臣,大明的忠臣为何在你这里遍地都是啊!你要不要脸啊!拉拢人拉拢到这种地步?”

朱由哲直其身子,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高第眼角含泪,挥手道:“陛下,请!”

这就是政治,双方都得会演戏。

哪怕没有什么施惠,但言语和动作上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士卒分跪两侧,高喊万岁。

朱由哲走入山海关,看着一个胡子拉碴的,三十岁左右汉子被绑缚在城门口,“这个是?”

其他二十多个汉子也绑缚着跪在他旁边。

方正化上前道:“陛下,这个就是刚刚对您无礼的守城把总胡德。”

朱由哲笑了笑,上前给他解开绑缚,“不知者不罪!都给他们解开吧!“

其他人上前,给他们解开绑缚。

朱由哲面向他们,“今夜,你们小心谨慎,做的很对。这山海关关系重大,绝不能有失。”

说着,朱由哲转向高第,“高爱卿,朕可否对你手下的士卒直接下令?”

高第连忙道:“陛下哪里话?你是大明的皇帝,这些是大明的士卒,哪有不能下令之说。”

朱由哲笑着点了点头,“今夜所有守关士卒,皆赏银五两。至于胡德,赏银五十两,升为千总。”

还是收拢人心。

朱由检又一阵无语。

众人本来闭目待死,没想到不仅没受惩罚,还受了赏赐,顿时欢呼起来。“谢陛下!”

朱由哲拍了拍胡德肩膀,“好好干!”

高第令人烧了热水,朱由哲泡了澡,一路的疲惫顿时消失了。

招来黎玉田、高起潜和高第等人,问了山海关的情况。

关内有关兵一万,乡勇三万。

粮食可供三月之用,但饷银已经欠了四个月。

这也是王永吉他们商量后留下那五十万两银子的原因。

只给关宁军发饷,而不给山海关士卒,这样的分别待遇定会影响军心士气。

朱由哲看到了高第的愤愤然,当即拟了一道诏书,让户部再运十万两白银、十万石粮草来山海关。

这次,专门赏赐给山海关将士。

让高第感动的稀里哗啦。

接着,又问了其他的情况。

特别是关宁军的情况,众人都照实已答,让朱由哲对辽东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辽东尚有百姓近五十万口,分布在宁远周边。

吴三桂手下关宁军有士卒四万,其中骑兵在一万之数,步卒在三万之数。

加上山海关的士卒,有近五万人。

因为辽东久历战事,大多数百姓都是弃刀为农,提刀为兵。虽然战力比着正兵差上许多,但比一般乡勇要强上很多。

五十万百姓中,若让其保护家园,可随时可再募数万乡勇。只是武器、兵械却缺很多。

听到这里,朱由哲差不多有点明白了。

为何在松山之战,明军主力损失惨重后,清军依旧不敢直接进攻山海关,而是选择绕道蒙古入侵京畿?

不仅在于关宁军的强悍,更在于这几十万百姓随时可以组织起来。

进攻他们或许不行,但借助各处垒堡守御,足矣!

以满清那点人口和兵力,在宁远和吴三桂死磕。即使最终拿下,他恐怕也剩不了多少人了。

但现在整个辽西走廊都落入敌手,就凭宁远一座孤城养活不了这么多百姓。而且宁远远离山海关二百里,随时可能被满清截断粮道。

无论从哪点看,宁远的军民都必须撤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