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958章 再议北伐

北伐是刘裕临终前的遗愿,也是刘义隆一生的追求,只不过经历战乱的中原大地,百姓锐减,导致粮草不足,很难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刘义隆之所以用余澋,就是看重其管理户部的能力,这些年,余澋一心扑在户部,户部井井有条,而且此人极为清廉,对国库掌控很是有条理。

所以,刘义隆对他很信任,也是,宋国大军征战,消耗巨大,没有一个能够掌控财权的官员,以刘义隆的性格,宋国国库早就见底了。

如今,余澋掌控户部,不说国库充盈,就是遇上大灾之年恐怕也不会动摇宋国根基。

这也是刘义隆虽然讨厌余澋,但是又对其信任有加的原因。

刘义隆前世只是文科生,让他管钱,简直要了老命,如今,又余澋,至少钱粮方面不用他去操心。

不过想要北伐,余澋又绕不过去,他可是大宋的财神爷,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和人口,可都归户部管。

刘义隆没有在大朝说出想法,而是将余澋单独叫到了御书房。

未央宫天禄阁御书房,余澋施礼后坐了下来,余澋年纪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但是在刘义隆要求下定期体检,身体依旧硬朗,至少再干十年不成问题,而且刘义隆有了接班的人员,就是户部左侍郎袁洵。

此人跟随余澋多年,深的余澋真传,算是余澋的弟子,受余澋影响,也是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不过有一点,他有时候不像余澋那样圆滑,需要再磨练磨练。

刘义隆率先开口道:“余卿,朕叫你来想必余卿心中有数吧?”

余澋道:“陛下,臣追随陛下多年,当初陛下信任臣,将户部交给臣,臣从不敢懈怠,既然陛下没有直接在朝堂说,定然和北伐有关。”

刘义隆点了点头道:“是的,朕想问一问,明年朕如果再度发动北伐,钱粮可以支撑多久?”

余澋道:“陛下,如果风调雨顺,臣可保证至少攻破三郡。”

刘义隆有些无奈,没办法,这次西域之事又消耗了很多钱粮,虽然从西域得到了一部分,但是依旧捉襟见肘啊!

刘义隆又问道:“如果要灭亡魏国,需要多少钱粮?”

余澋道:“陛下至少给臣三年,而且三年内大宋风调雨顺。”

刘义隆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有气运加身,但是这风调雨顺他可控制不了。

刘义隆道:“余卿,难道就不能想想办法吗?”

余澋道:“陛下,魏国虽然屡次战败,但是底蕴仍在,毕竟魏国几代人积累不容小觑,而冀州这些年没有战乱,魏国大力发展农业,而且魏国失去相州和部分并州,这就让魏国消耗进一步变小,也就是说,魏国如今足以自足,并且魏国如果以防御为主,钱粮足够了。”

刘义隆沉默了,确实,冀州本就是平原,是粮食主要产地,同时,冀州经过多年恢复,确实已经可以供给魏国各州,如今魏国虽然版图缩小,但是重要地区还在。

冀州产粮、并州产马、幽州产铁,如今的魏国虽然看似弱势,但是依旧不可小觑。

而且拓跋晃并不是庸才,他也算是一代雄主了,至少在接任拓跋焘之后他表现的还算可以,没有让魏国内乱,也没有让宋国将魏国直接灭掉。

如今拓跋晃更是联络了柔然,缓和了和柔然的关系,并且柔然也需要和魏国共同对付宋国。

不管怎样,至少柔然不会在魏国和宋国交战的时候对魏国捅刀子。

这也是让刘义隆头疼的地方,拓跋焘让位后,刘义隆对拓跋晃并不十分了解,因为历史上这位太子没有登基。

拓跋晃(公元428年~公元451年),鲜卑名天真,代郡平城人。

北魏时期太子太武帝拓跋焘长子,母为敬哀皇后贺氏,文成帝拓跋濬之父。

拓跋晃**强识,仁爱宽和,深明佛法。

延和元年(公元432年),拓跋晃被册立为皇太子。太武帝攻打北燕时,留京处理尚书省事务。

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太武帝攻打北凉时,录尚书事,总理朝政,由宜都王穆寿辅佐,拓跋晃为政精明能干,洞察细微。

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追随太武帝攻打柔然,参决军国重事。

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下诏灭佛时,父子产生矛盾。屡谏不从,拓跋晃私下设法保全了许多无辜的僧侣。

正平元年六月(公元451年),为中常侍宗爱所陷害,忧虑而死,年仅二十四岁,追谥景穆太子,安葬于金陵。

正平二年(公元452年),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追封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这是史书上的记载,除了拓跋焘在攻打北燕的时候展现出才能,其余并没有过多记载,不过这也看出,拓跋晃并不简单,能够得到拓跋焘的信任,在出征时候监国,就可以表明拓跋晃还是很有能力的。

这就让刘义隆很是为难,他感觉刘义隆当时三次北伐失败不是有没有原因,虽说有当时拓跋焘的原因,但是也体现出,当时魏国确实强大。

如果拓跋晃能够继位,恐怕刘义隆之后宋国很大可能被北魏攻灭。

南朝宋只有前三代皇帝比较正常,应当是两代,因为刘义符和傀儡无异。

之后,如刘子业,后人评价,“子业虽曰嫡长,少禀凶毒,不仁不孝,着自髫龀。”

自从刘义隆被刘骏弑杀,南朝宋似乎将所有气运用完,刘义隆的元嘉之治也戛然而止,南朝宋在荒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好在如今的宋国不会发生这些,但是魏国却依是旧阻挡在刘义隆统一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刘义隆听了余澋的话更是无奈,看来统一的道路依旧艰难。

好在现在宋国还算稳定,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尤其宋国国力强大,还是很有可能造成统一的。

刘义隆也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