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843章 混乱的上党

图勿虽然焦急,但是他认为,只要刺史大人派兵前来就可以解决一切,他坚信一群乱民而已,成不了气候。

三日后,并州刺史亲自率军来到子长,然而图勿笑脸相迎并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被并州军士卒控制住了。

“刺史大人,这是为何?”

“陛下有旨,图勿贪婪成性,肆意压榨百姓,导致上党爆发民乱,罢去图勿官职,押回平城。”

图勿终于慌了,不断的求饶,但是并州刺史根本不给他机会,让人将他拖了下去。

并州刺史来到图勿的屋中,扑面而来的奢华让他都震惊了。

不过这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下令封存后准备返回晋阳。

就在这个时候,有斥候来报,上党郡边境发现宋军。

并州刺史知道事关重大,立刻派人仔细打探。

最后确定,宋军大约七万,屯兵边境,并没有越境,这让他稍微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图勿被押送平城,拓跋晃下令将他凌迟处死,并派拓跋谭率左卫五万大军前往并州,一是平息民乱,二是防止宋军突然入境。

然而大军离开不久,拓跋晃就收到了宋军屯兵边境的消息。

拓跋晃有些明悟了,看来上党民乱后面不简单,不过如今不是想这些地方机会,上党不能丢。

于是,拓跋晃再次下旨,让并州刺史快速解决民乱,并严防宋军越境。

此时,刘盖已经在子长城内的一个酒楼,单间内,影子正在听他说着上党的消息。

不过,最后,刘盖说上党还不够乱,应该在添上一把火。

影子道:“刘大人,应该可以了,魏国已经派大军前来上党,是魏国的燕王拓跋谭,他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

刘盖听后眉头皱了一下,确实,拓跋谭身经百战,是一个难缠的家伙,尤其他手中的魏军可不是上党守军这样废物,那可是魏国精锐,况且上党只不过是一些吃不上饭,深受压迫的普通百姓,根本无法和军队想比。

刘盖道:“多谢将军提醒,在下有办法,毕竟都是百姓,拓跋谭也不会大开杀戒,还有,本来这些百姓就活不下去,如果拓跋谭逼迫的紧了,他们必然会反抗的更加猛烈,实在不行们可以分散逃离,到时候上党十室九空,拓跋谭如何向他的小皇帝交代。”

影子感到刘盖这个人的可怕,不过想想,要不是上党太守,恐怕也不会有这样的局面。

如果放在宋国,百姓能够吃饱穿暖,谁还造反啊!

影子道:“刘大人,最多五日,拓跋谭就会抵达,大人还要做好准备。”

“多谢将军。”

二人离开后,刘盖来到一处小院,他将消息传递出去。

很快,那些义军首领就得知了拓跋谭即将抵达的消息。

谷远城,这里有三千义军,谷远城周边很多百姓都来投奔,当义军首领得知消息,立刻召集部将商议。

消息说完,所有人都沉默了,大部分人都是原本的驻军,但是如今已经造反,已经没有回头路了,所以只能继续下去。

就在众人都沉默之际,一人道:“首领,如今上党各地都有起义,我们不如联合其他义军,一同对抗拓跋谭。”

听到有人这样说,很多人附和。

其中一人道:“首领,应当尽快,而且谷远不易守,不如南下。”

首领道:“好,立刻派人前往高都,高都城池坚固,实在不敌,还可以退到河内郡。”

众人的纷纷开始准备,其实这些首领都是刘盖的人,当初他派这些人进入军中,有的已经是校尉,有的甚至是副将,不过各地首领中也有不是军中之人的,但是都是刘盖派出的人。

毕竟这些人在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仅仅这些义军得知了消息,河内的宋军也收到了消息。

这次宋军主将是朱雀卫副统领徐淳之,徐淳之的母亲是刘兴男,是刘义隆同父异母的姐姐,也就是说,徐淳之是刘义隆的外甥。

徐淳之得到消息后,立刻传令大军准备,一旦义军有变,则接应义军进入河内。

此时,谷远的义军已经准备妥当,立刻南下,城内很多百姓则跟随义军离去,周边村镇则十室九空,也就是说,哪怕魏军抵达,接受的也是一座几乎半空的城池。

城内留下的大多是生活还过得去的人,他们很难放弃谷远城内的家。

义军则不勉强,只是将城内的府库、粮仓以及世家大户的仓库洗劫一空。

不过粮铺没有动,城内留下的百姓还需要吃粮,再说,万一魏军要是纵兵抢粮,上党将更加混乱。

不仅谷远,泫氏、阳阿等地的义军则纷纷派人告知高都,他们将前往高都,共同应对魏军。

由于上党郡太前任太守图勿的治理下民不聊生,义军一路前往高都,很多百姓都跟随。

粮草不成问题,义军都是将城池洗劫一空,哪怕到了高都也用不完。

五日后,拓跋谭抵达沾县,沾县县令准备了厚礼,结果被拓跋谭直接斩首,并抄没其家,得金银无数。

拓跋谭没想到,上党北方的一个县令居然有这么多钱。

同时让他震惊的是,从县令家里还得到了数额巨大的宋国纸币凭证。

上党官员在图勿的影响下,他们将搜刮的东西全部换成金银,派人去宋国换成凭证,不仅好保存,还不易被发现,毕竟他们不是宋国官员,哪怕朝廷查起来也无从调查,毕竟宋国不会允许魏国去查证的。

这些金银是还没来得及兑换的,单是数目就让拓跋谭震惊不已。

其实,不仅上党,魏国各地官员都如此,哪怕朝廷来查,几张纸和几箱金银相比,当让凭证更好藏匿。

不过宋国官员可不敢如此,各地的钱庄都是朝廷直属,官员如果兑换大额凭证,必然会被知晓。

处理了沾县县令,大军刚刚开拔,拓跋谭就收到消息,谷远义军已经弃城而逃。

拓跋谭大惊,他可不是来剿灭义军的,而是平息民乱的,如今谷远城已经基本空了,这让拓跋谭十分被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