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783章 大运河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第783章 大运河

作者:红黑色的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21:57:52

刘义隆心中在构想,既然如今黄河以南、长江以北都为大宋领土,为何不提前修大运河,联通黄河长江,以使航运更加便利。

尤其南方粮食可以快速向北方运输,北方的各种特产也可以运送到南方。

原本大运河是隋炀帝大业元年至六年(公元605年至公元610年),隋炀帝动用百万百姓,疏浚贯通之前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修成了隋唐大运河。

然而也因此导致隋朝民怨沸腾,再加上三征高丽,彻底爆发,因而被大唐所取代。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和三征高丽是导火索,但是其中也有关陇贵族集团的推波助澜。

刘义隆对此并不在意,他的打压下,日后会不会有关陇集团还未可知,但是,大运河他如今打算让他提前现世。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

其中邗沟段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调集民工开凿邗沟。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

吴邗沟自古邗城之下起,城下掘深沟,引长江水北流,运河向北穿行于武广湖和陆阳湖之间,东北入博芝湖,继而入射阳湖,最后由射阳湖入北神堰合淮水,全长约400里。

邗沟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河流,成为隋唐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如今这一段也被宋国善加利用,加快了宋国航运发展,也是宋国联通江淮重要航线。

刘义隆的想法很简单,先将黄河长江利用运河连通起来,再利用汉代开凿的漕渠可以实现长江直通长安。

汉朝开凿了漕渠,由长安引渭水入渠,沿南山山脚,一直通到黄河。

班固的《西都赋》说槽渠“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

还有就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湘桂之间开凿灵渠,也可以善加利用。

其实现在各地有很多运河,都是汉代至西晋期间开凿,有些已经年久失修,有些还在利用,刘义隆打算将可以利用的全部利用起来,至于那些年久失修的,有用处的,当然要重新利用起来。

隋朝运河是以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邗沟如今已经在利用。

刘义隆的打算是将其余三部分陆续开凿或疏浚,毕竟有些前朝运河还可以使用。

通济渠通济渠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

黄河和淮河之间的水运,战国时已为鸿沟所沟通。西汉以后,这条运道便逐渐被汴渠(即汳水)所代替。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二段凿成:一段自今河南洛阳县西的隋帝宫殿“西苑”开始,引谷、洛二水达于河,大概循着东汉张纯所开阳渠的故道,由偃师至巩县的洛口入黄河。

另一段自板渚,引黄河水经荥阳、开封间与汴水合流,又至今杞县以西与汴水分流,折向东南,经今商丘、永城、宿州、灵璧、泗县、泗洪县,在盱眙之北入淮水。

通济渠在今商丘以下趋向东南,直接入淮,这是与东汉的汴渠入泗不同的。

因旧漕渠自今徐州以,下,流经泗水。

由于泗水河道弯曲,又有徐州洪和吕梁洪之险,所以通济渠改行新道,撇开徐州以下的泗水迳直入淮。

刘义隆则打算也是不流经泗水,直接入淮。

至于另一段,则依旧沿用隋朝的开凿方向,依旧利用开阳渠故道。

至于永济渠和江南运河则以后在规划,因为刘义隆知道,这个工程还需要户部的支持,户部尚书余澋那个老抠门,能够同意第一阶段的工程就谢天谢地就。

于是,刘义隆准备在大朝的时候提出这个设想,这本就是为了大宋更加繁荣,想必会得到支持。

很快,到了大朝的日子,刘义隆坐在御座之上,下方的官员则在高呼万岁后落座两侧。

随后,刘义隆道:“诸位爱卿,如今大宋虽然繁华,但是南北运输多以陆运,不仅损耗极大,而且速度也很慢,朕打算开凿运河,连通南北,这样可以使南北货物运输更加便利。”

余澋道:陛下,此提议确实有好处,但是我们大宋刚刚经历大战,如今又要开凿运河,工程之大,户部恐怕难以承受。

刘义隆眼角直抽,虽然早就预料这个老家伙会反对,但是他这话说的没毛病,不过刘义隆早有应对。

刘义隆道:“朕不是打算一步到位,朕也知道户部的艰难,所以,朕打算先开凿一段,连通黄河和淮水,在接入邗沟,这样就可以暂时连通黄河长江,这样,就方便南北运输。”

其实刘义隆也知道,他现在只能开凿通济渠,永济渠是大运河北段,大部分还都是魏国领土,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主要是通济渠和江南运河,所以他打算分两步走。

余澋道:“陛下,虽然只是连通黄淮,但是依旧工程巨大,恐怕劳民伤财,动摇国本。”

刘义隆有时候真想掐死这个老家伙,但是他也知道,这个老家伙确实为国着想,而且这是他自己选的,而且这个老家伙说了,除非他死在户部尚书任上,否则,拿个尚书令都不换。

刘义隆也是无奈,只能耐心道:“余卿,朕知道你是为大宋着想,然而卿不想想,这运河连通,南北贸易频繁,难道户部还能缺钱吗?”

其实刘义隆知道,户部不缺钱,只不过余澋总是未雨绸缪,刘义隆也很庆幸有这么个守财奴。

不过余澋对于该花的从不吝啬,赈灾的时候,签拨款文书从来不手抖。

但是,要修缮皇宫,建造帝陵,他就会出来劝谏,要以节俭为先。

刘义隆对这一点很满意,余家是大世家,但是余家家风极严,从不奢靡,就余家老宅,虽然很雅致,但是绝不奢华。

刘义隆的话让余澋有了想法,于是道:“陛下,开凿运河可以,但是运河的维护,航运的协调都需要钱啊!”

刘义隆知道,余澋这是松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