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675章 与鲁家的初次交锋

鲁家并不在意刘义宣,因为刘义宣根本没有调查其他的,只是不断调查马家家主的死因。

然而刘义隆则准备搜集了鲁家侵吞土地的罪证,也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

不仅如此,鲁家在扶风县的所有产业则都暴露在刘义隆的眼前。

“陛下,这就是鲁家在扶风县的所有产业,大多都是用秘密手段得到的,表面的那些商人为了家人,不得不妥协,还得为鲁家继续经营,而他们只不过能保证饿不死罢了。”

鲁胜的调查让所有人震惊,他们想得到鲁家必然在城中有很多产业,但是这些却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认知。

刘义隆默不作声,思考着,如果鲁家能够这样,那么整个宋国会有多少这样的世家,那百姓的日子是否如表面上那样好。

不过徐麟接下来的话给了他答案。

徐麟道:“鲁家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大宋鼓励经商,其他世家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而且正常经商世家就可以赚得很多,又何必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这么做呢?”

刘义隆明白了,世家逐利,但是世家更加希望的是稳定,他们不希望动荡。

宋国如今虽然依旧有很多世家,但是他们和曾经的世家已经不太一样了,如果给他们选择,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在宋国,不仅他们能够安稳的赚钱,还能通过科举进入官场。

虽然以往世家进入官场更加容易,但是很多人对他们不满,如今他们却可以堂堂正正的去竞争。

虽然科举的选拔相对公平,但是世家子弟依然是主力,寒门和平民只占小部分。

原因很简单,世家底蕴深厚,子弟更是有很多资源,这是寒门和平民无法比拟的。

其实寒门和平民的资质不比世家子弟要差,唯一的差距就是资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刘义隆只能提供给他们机会,至于结果,还得看他们自己。

不过让刘义隆欣慰的是,如今宋国世家改变了很多,至少世家子弟为官不再像以往一样了。

而且世家子弟不缺钱,所以有时候,这些世家子弟不屑于贪污。

况且世家之人重名望,他们很多人认为贪污不但会给家族带来麻烦,还会累及自己的名声,得不偿失。

而且宋国俸禄不低,况且刘义隆奉行节俭,官员也纷纷效仿。

试想,皇帝的陵寝陪葬品都是陶土仿品,谁还敢奢靡。

刘义隆则是以身作则,将宋国朝廷的风气带的还算不错。

但是不管怎样,总是有那些害群之马,我这就是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刘义隆也不奢望整个宋国的官员都清廉,但是刘义隆则不会对那些贪官手软。

不过宋国还好,至少世家的改变让世家子弟为官的时候多了一些忌惮,反而那些平民,他们一旦疯狂起来着实让人害怕。

刘义隆想到这里,道:“鲁家其志不小,徐卿,接下来你负责调查右扶风军中鲁家的眼线。”

“诺。”

刘义隆接着命令道:“鲁胜,城内继续调查,还要注意鲁家,至于城外,马端,就交给你了。”

二人立刻道:“诺。”

虽然马端最开始对鲁胜十分痛恨,不过随着二人的配合密切,马端也知道了鲁胜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二人成为了好友。

也是,二人对现在的鲁家都是恨之入骨,都有杀父之仇。

刘铄的职业就简单多了,他主要负责刘义隆的安全,如今的青龙卫已经秘密潜入扶风县,并且在客栈附近埋伏起来。

此时的刘义宣依旧在都尉府查看这几日的调查结果,刘义宣则发现了不对的地方。

当时有人看到了杀手的手臂上有一个标志,至于标志的意思就没人明白了。

刘义宣将一张纸放在桌案上,纸上就是那个标志,看着像文字,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随后,刘义宣想了想道:“来人,将此物交给陛下。”

“诺。”

一名暗卫拿着那张纸暗中离开了都尉府,将那张纸交给了另一名暗卫。

随后,那张纸出现在刘义隆面前的桌案上。

刘义隆前世是考古系高材生,对古文字也有研究,他第一眼就认出,这不是标志,应当是文字,不过他认不出是什么时期的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国攻灭齐国,自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同时,始皇帝下令统一文字,原因是秦国以及六国文字各成体系。

汉承秦制,早期也是使用秦朝统一后的小篆,后来逐渐被隶书取代,直到东汉末期,草书和楷书逐渐盛行。

不过刘义隆知道,纸上的文字绝对不是隶书、草书或是楷书,至于是不是小篆暂时还无法确定。

于是刘义隆叫来了徐麟,将纸递了过去,道:“徐卿,可认识上面的文字。”

徐麟看了看,道:“确实是文字,不过臣不认识。”

见徐麟也不认识,刘义隆有些皱眉,接着徐麟又道:“陛下,臣对秦朝的小篆有些研究,可以确定,这个字应当不是小篆。”

刘义隆听完更加郁闷了,连小篆都不认识,那应当是六国时期的文字甚至年代更加久远。

刘义隆则没办法,于是派暗卫将这张纸送回太学,希望那些老家伙能认出这个字,同时还让刘绍去未央宫石渠阁和天禄阁查找古籍。

不过这段时间刘义隆继续调查鲁家的事情,这也是和鲁家的初次交锋,虽然并不是明面上的交锋。

很快,太学内,一些大儒发动那些学子开始研究刘义隆送来的文字。

结果依旧没有结果。

这个时候,刘绍则在天禄阁里面发现了端倪,一部古书让他眼前一亮,查阅后发现,这本书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书,不过上面的文字他并不认识。

随后,刘绍来到太学。

“诸位老师,你们来看看。”

刘绍拿出天禄阁发现的那本古书,说是古书,其实是竹简书。

众人一看,都是眼前一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