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468章 传国玉玺

鸩毒来自侯府,这条线索让影子兴奋不已,立刻派人将那名仆人保护起来,然后开始继续追查。

三日后,暗卫发现侯府接触过鸩毒之人离开了侯府,三名暗卫立刻跟上。

那名侯府仆人出了侯府一路来到城北的马车坊,雇了一辆马车然后从城北出城,一路向北而去。

“他到底要去哪?”

“不知道,跟紧了,别跟丢了。”

三人一路跟随,发现其突然转向东,三人看到时机已到,立刻准备拦截。

马车快要抵达孟津的时候,三人动手了。

一名暗卫快马加鞭来到马车前面,拦停了马车。

“你要干什么,为何拦停小人的马车。”

暗卫没有答话,拔出兵器就要上前,仆人见状立刻跳下马车,想往后跑。

这个时候被其余两名暗卫立刻将其拦住。

一名暗卫拿出青龙卫腰牌,道:“奉圣谕带你回京。”

“我所犯何罪?”

“哼,有圣谕在此,你想抗旨吗?”

仆人不敢答话,也不想和他们回去,不过如今被三人围住,而且三人是“青龙卫”士卒,肯定身手了得。

三人不想废话,立刻上前将其捆绑,然后押上马车,驾车返回洛阳。

很快,他们回到洛阳,马车直接来到暗卫的暗牢所在。

三人将那名仆人蒙上双眼,带入暗牢。

“将军,人抓回来了,我们是在孟津附近抓住他的。”

“嗯,辛苦了,带进去。”

影子来到刑房,有人将仆人的蒙眼布摘下,仆人看到那些还带着血的刑具,有些害怕。

“这是什么地方,为何将我带来这里。”

“你说呢。”随后影子将装着鸩毒的瓶子拿了出来。

“认识吗?”

那名仆人心中一惊,脸色大变,这一切影子都看在眼里,也不询问,就这样看着他。

那名仆人道:“小人说,小人都说。”

“说吧,本将军听着呢。”

“在下是侯府的仆人,还是侯爷的心腹。”

“你都知道他什么秘密,你出城为了何事?”

“哎,这次出城是投奔魏国,侯爷说有些事情我知道的太多,让我去魏国隐姓埋名。”

顿了顿,他继续道:“我知道侯爷和城内一些世家有联系,而且宫里也有侯爷的人。”

“你说宫里还有人?”

“是的,那日之事后,还有人给侯爷传过信,说明了宫中发生之事,侯爷得知鸩毒之事可能要暴露,所以才让小人离开洛阳,前往魏国。”

“你还知道他有什么秘密?”

“小人曾经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暗室,至于里面有什么,小人不知,不过小人曾听到侯爷和管家说什么传国玉玺。”

“你是说传国玉玺?”

“是的。”

接下来,他又交代了一些营道侯平时干的一些事情,而且营道侯在城外还有一处宅院,里面关了很多女子。

影子听完皱眉,他知道营道侯野心不小,但是没想到如此丧心病狂。

影子来到洛阳皇宫御书房。

“参见陛下,陛下交代的事有眉目了。”

“哦,快将。”

“陛下,据侯府仆人,也就是营道侯的心腹将,营道侯在宫中还有亲信。”

刘义隆一惊,他没想到宫中多次肃清都没能彻底将那些人清除。

也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没有争斗,水至清则无鱼,再说那些内侍宦官本来就残缺,很多人心中不平,而且他们做事没有底线。

想当初大汉灵帝就是利用十常侍对付外戚和那些世家大臣。

刘义隆可知道内侍宦官的可怕,一旦这些人掌控权力国家必然混乱不堪。

刘义隆宫中的内侍并不多,除了一些必备的,其余全部是宫女,而且他后宫只有六名妃子,也用不了那么多人。

刘义隆曾经一度想要废除宦官,结果大臣们反对,并没有实施,然后刘义隆提出控制宦官数量,大臣最终妥协。

如今宫中只有五十几名宦官,但是在这五十多人里找出营道侯的人可是难度不小。

接着,影子道:“那名仆人还提到了传国玉玺。”

“什么?”

据《韩非子·和氏》记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山中得一璞玉,献与楚厉王,楚厉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厉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楚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

后此璧为赵国宦者令缪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秦王嬴政改称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公元8年十二月,西汉外戚王莽代汉建立新朝,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建兴帝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由此,传国玉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传国玉玺为宋国皇帝印玺,至刘义隆迁都洛阳,传国玉玺重返洛阳。

刘义隆拿起御案上的传国玉玺,此物在后世已经不见踪影,公元936年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后世多有出现,但都认定其非真。

如今刘义綦提到了传国玉玺,其心可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