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355章 八部大人

八部大人制又称八部帅制,是魏国鲜卑拓跋八部首领参与军事决策和御前会议以及统兵的制度。

拓跋焘改革官制,将八部大人的参政权剔除,八部大人只参与军事决策和统兵。

如今魏国屡次战败于宋国,拓跋焘感觉道八部大人制度的弊端,在一些军事决策上八部大人不统一,导致贻误战机或者相互掣肘,最终导致魏军在战场上经常被动,

在拓跋焘效仿宋国建立步卒鲜卑亲卫后,拓跋焘打算将魏**制彻底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废除八部大人制度。

长孙翰对于废除八部大人很是担心魏国因此内乱,但是奚斤、崔浩等人却支持拓跋焘改革。

长孙翰也知道,八部大人对于如今的魏国来说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今魏国总体上已经基本摆脱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拓跋焘和拓跋嗣两代推行汉化,就是要让魏国更加强大。

拓跋嗣在位期间虽然对八部大人有所限制,但是八部大人权力依旧很大。

拓跋焘继位之后,依旧沿用八部大人制度,直到拓跋焘改革官制,将八部大人的参政权收回,魏国政令效仿宋国出自三省,不过八部大人依旧有军事决策和统兵的权利。

几次对燕国的战争就体现出八部大人的弊端,那些掌握兵权的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利对于伐燕处处掣肘,虽然最终攻灭燕国,但是却让魏国不仅消耗大量粮草辎重也损失了不少的士卒。

“陛下,是否还要三思,毕竟这是我鲜卑的传统,一旦改变,恐怕会让那些贵族离心离德。”

长孙翰依旧不死心,他虽然知道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他不想看到魏国因此内乱,如今北方柔然蠢蠢欲动,南方宋国虎视眈眈,魏国不能有大的动乱,否则将再也无法维持稳定。

但是拓跋焘已经决定,他如今压力极大,刘义隆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不想输给刘义隆。

不过这件事却很快传了出去。

刘洁等贵族很快得知了消息。

“诸位,恐怕陛下又要有动作了。”

“这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应当错不了了。”

“可是这可是开国以来的国策,说改就改了。”

“如今陛下极有进取心,宋国给予他的压力太大了,可是偏偏有一些人还要和他作对。”

“嗯,他们那些人完全不思报国,一味的享乐,哪怕宋国打进平城他们都不会有反应。”

刘洁道:“好了,不要再发牢骚了,这件事必须支持陛下,不用管那些人,他们和他们手中的军队不值一提。”

“尚书令,那我们也将军队交出吗?”

“交吧,陛下已经下定决心,魏国也经受不住内乱,再说我们手中拥有军队陛下也不会安心。”

有些人还是不甘心,毕竟已经习惯了,突然没了军队就没了安全感。

“本官知道你们想什么,你们以为不交陛下就没办法嘛,别忘了,官制改革后你们的军饷哪里来的。”

突然所有人反应了过来,陛下之所以有底气收缴兵权,原因是官制改革后,魏**队军饷由户部拨付,兵部下发,而且这两部都在拓跋焘手中。

那些不交兵权的恐怕下面士卒都不会愿意,虽然士卒没有军饷,但是并不不下发军饷,那些士卒就要饿肚子了。

很快,所有人达成一致他们也决定支持拓跋焘改革,并且他们要主动上交兵权。

拓跋焘这几日在和崔浩等人商议如何废除八部大人制度,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决议。

然而这一日,刘洁突然求见,此时拓跋焘正在和太子拓跋晃在一起。

“陛下,尚书令刘洁大人求见。”

“让他进来吧。”

“诺。”

“父皇有要事,儿告退。”

“不必,你也听听。”

“诺。”

“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亲身吧。”

“谢陛下。”

“有何事啊?”

“陛下臣听闻陛下想要改革军制,臣和众位商议后决定支持陛下,并交出兵权,我大魏不再是草原上的部落,已经建立正式的国家就要有国家的样子,兵权应当由陛下掌控。”

“真心话?”

“臣对陛下忠心日月可鉴。”

“很好,朕果然没看错你们,放心,朕心里记得,不会亏待你们。”

“多谢陛下。”

“嗯,明日就是大朝,朕会当众宣布此事。”

“臣等定会以陛下马首是瞻。”

随后刘洁离开了皇宫,心里轻松了不少,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贵族一方的首领,皇帝对他忌惮,如果这次反对拓跋焘,日后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拓跋焘不是拓跋嗣,拓跋焘可是一代雄主,杀伐果断,如果不是拓跋焘,恐怕宋国早就打进平城了。

刘洁回去后,派人告知那些贵族,至于是不是所有人都听他就左右不了了,不过他知道,那些依旧贪恋军权的贵族这次恐怕会倒霉。

第二日大朝,文武齐聚,拓跋焘坐在御座之上,环视四周,下面大多数都知道今天的主要目的。

如今下面分成两种人,一种是支持拓跋焘的,一种是想要负隅顽抗一下,万一可以一切照旧。

随后,拓跋焘道:“众位,魏国如今到了危急时刻,我们必须改革。”

突然有一人出列道:“陛下,当初改革官制是由于官制混乱,如今魏国一切稳定,臣以为无需改革。”

这人说的掷地有声,崔浩、长孙翰、刘洁等人看去,心道,还真有不怕死的。

拓跋焘脸色难看,他还没说改革什么,就有人出声反对,绝对是故意的。

拓跋焘不悦道:“不改革,难道你们想等到宋军兵临城下再改革吗?你们难道不知道为何这几次我们和宋国交战为何屡次战败?为何一个小小的燕国让我大魏耗费如此大的经力?这些你们想过没有,是我们的敌人太强吗?”

下面鸦雀无声,拓跋焘接着道:“不说燕国和柔然,宋国如何大家知道,确实强大,宋帝刘义隆也是朕最大的对手,敌人强大,我们要知道他们为何强大,我们要向强大的敌人学习,然后战胜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