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219章 难以抉择的拓跋焘

由于大量官员空缺,魏国许多官员都身兼两职或数职,这也导致拓跋焘也十分忙碌。

但是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朝廷政令传达更为顺畅,各州郡能够很快的执行朝廷的命令。

但是长孙翰他们还是不解,为什么宋国没有缺乏官员的问题。

只有崔浩一人怀疑可能跟科举制度有关系。

但是魏国可能实行科举吗,不能,魏国没有那个基础。

当初刘义隆父子大肆打压世家,并进行改革,导致世家逐渐衰落,所以才能够实行科举,后来再经过一段期间的沉淀,科举已经被宋国人所接受,就连幸存世家也接受了这一点,想要进入官场,就得通过科举。

而且如果能够参加殿试,并且被刘义隆看重,那就算一步登天了。

宋国如今六部中也有不少世家子弟,他们不再像以往的世家子弟那样,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且都是经过历练的。

可是魏国主要以鲜卑贵族和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员,一旦对下层百姓放开,恐怕那些贵族和世家大族不会同意。

崔浩经过上次的事也低调了很多,虽然有怀疑,但是没有说出来,而是派人去洛阳打探消息。

他要确定是否真的是这个原因,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因。

但是魏国的官员开始向拓跋焘抱怨起来。

“陛下,臣认为再这样下去我魏国的官员恐怕要吃不消了。”

“是啊陛下,当想个办法啊。”

拓跋焘也是一时没有办法,“不行从各地调一些官员来补充,将那些候补官员扶正。”

“陛下,这只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一世。”

官员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刘洁道:“陛下,有些世家拒绝将家族子弟送进官场。”

崔浩眉头紧皱,贵族们的目的显而易见,这里的世家指的是崔浩所代表的汉人世家。

其中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是崔氏的姻亲。

这些世家知道朝中势力错综复杂,所以他们家族子弟并没有进入魏国权力中心。

但是他们也不是不想家族中出现高官,只是担心魏国鲜卑大臣的排挤。

崔浩的弟弟、堂弟都在魏国为官,崔简现任中书侍郎,崔恬任上党太守,崔蔚任相州别驾,有内有外,这也让崔家成为世家的领袖。

其余家族都基本以崔家为主,但是这次改革虽然让魏国有了不同的改变,所以崔浩建议各家安排家族子弟入朝为官。

拓跋焘首先将目光看向崔浩,然后看向刘洁,道:“告诉那些世家,必须让家族优秀子弟入朝为官。”

“陛下,这样恐怕不妥,容易引起世家不满,不利于朝堂稳定。”长孙翰道。

“他们要是有什么不满,杀就完了。”古弼不屑的道。

崔浩脸色不悦,但是他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不适合他出面。

就在众大臣商讨之时,拓跋焘道:“先这样,你们先确保朝廷运转,其他的慢慢再议。”

“诺。”

拓跋焘也很头疼,明明宋国没有问题,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就会出问题。

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妹妹,宋国惠妃拓跋氏。

拓跋焘写了一封信,然后交给可靠之人,“立即去洛阳,亲手交给始平公主。”

“诺。”

拓跋焘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妹妹身上。

此时崔浩派出的人返回了平城,但是并没有打探出有用的信息。

毕竟派出的人只是普通人,无法接触到宋国的核心。

崔浩也是无奈,但是他十分肯定三省六部的基础就是科举制,只有科举制选拔出人才,才能满足三省六部所需要的官员。

但是现在时机不对,也不是提出实行科举的时候,并且以魏国如今的情况也没有办法实行科举。

魏国和宋国不同,宋国以武立国,刘家是踩着世家的鲜血登上皇位的,所以世家在宋国没有在魏国势力这么大。

崔浩虽然深得拓跋焘信任,但是贵族已经和他势同水火,所以他不得不小心。

崔浩暂时不去想这些,洛阳的刘义隆却被拓跋氏请到了自己的寝宫。

“妾参见陛下。”

“起来吧,爱妃有什么事这么急将我叫来?”

“陛下,这是我皇兄的书信。”说完递上一封书信。

刘义隆展开书信,看完有些疑惑,这拓跋焘是没办法了吗,竟然还能想起自己的妹妹。

自从拓跋氏为刘义隆生下皇子以来,拓跋氏就彻底把洛阳当成自己的家,所以她第一时间将拓跋焘的书信交给刘义隆。

刘义隆看着拓跋氏,心里很是感激。

“他可是你的哥哥,你就这样把他出卖了?”

“陛下,你是我男人,是我儿子的父亲。”

这让刘义隆很是感动,虽然拓跋氏是鲜卑人,但是这么多年早就已经习惯如今的生活,不仅从穿着打扮,就连言谈举止也更加接近汉人。

这也就是刘义隆的目的,虽然自从五胡乱华胡汉矛盾激化,但是这也是民族融合的开始,刘义隆就是要在融合的过程中化解矛盾,最终让各各民族都接受汉文化。

刘义隆索性这晚就就在拓跋氏寝宫,这让拓跋氏喜出望外,虽然刘义隆对她们几个都很宠爱,并没有倾向谁,可以说很公平,她们之间关系也很好。

第二日,刘义隆将徐麟等人叫来,然后拿出拓跋焘那封信。

“说说吧,都有什么想法。”

徐麟道:“陛下,臣认为可以告诉拓跋焘,这样恐怕魏国会进退两难。”

众人面面相觑,徐麟道:“陛下,魏国根本无法实行科举制,这样会动摇魏国的根本。”

“好,就这么办。”

几日后,拓跋焘收到了拓跋氏的回信。

拓跋焘看完信后陷入了沉默,信中说宋国之所以可以实行三省六部,就是因为科举可以源源不断的为朝廷输送官员。

但是魏国无法这么做,不仅贵族,朝中所有大臣都会反对,这就很难办。

拓跋焘想到了崔浩,派人叫来了崔浩。

崔浩看完信,“陛下,这是宋国的计策。”

“计策?”

“对,可以搅乱魏国的稳定。”

“那信中说的可是真的?”

“陛下,恐怕是真的。”

“哎,这样可就难办了。”

“陛下,臣建议放宽九品中正制的条件,这样可以缓解官员短缺问题。”

“嗯,先这样吧,明日早朝朕会要求吏部实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