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第142章 嫡长公主

王昙首见刘义隆已经想开,心里也松了一口气,毕竟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实在是难以回答。

刘义隆让王昙首回去,自己却回到后殿,来到皇后宫中。

袁齐妫此时正在宫中与青儿闲聊,刘义隆的到来让二人都很开心,毕竟刘义隆身为皇帝是很忙的,很少有时间陪伴他们。

其实刘义隆对于后宫的态度很明确,不一定有太多的妃子,虽然曾经也想过后宫佳丽三千,可是那只是想想罢了。

刘义隆是有志向的人,如今天下尚未一统,刘义隆想把精力放在治国之上。

按刘义隆的想法,女人多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他可不想自己的后院起火。

如今就很好,皇后袁齐妫出身官宦人家知书达理,淑妃青儿温良贤淑,惠妃拓跋氏也是性格温和,三人相处还算融洽。

这让刘义隆很是开心,哪个男人没想过自己的几个女人能够和平相处。

刘义隆知道自己以后还会有其他妃子,但是如果有妃子想要在后宫搞事情,刘义隆绝对不会手软。

陪着两人聊了一会,刘义隆就被内侍叫走,去处理政事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皇后袁齐妫很快要临盆了,刘义隆派来很多侍女和御医,防止皇后出事。

一切也都很顺利,就在刘义隆焦急等待的时候,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传了出来。

刘义隆很是开心,两世为人,这还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很快,一个侍女跑出来,“恭喜陛下,皇后娘娘为陛下诞下一个公主。”

刘义隆愣了一下,然后道:“下去领赏。”

虽然是女儿,刘义隆也没有多失落。

很快,刘义隆看到了已经精疲力尽的袁齐妫和一旁包裹着的女儿。

看着袁齐妫,刘义隆一阵心疼,这一刻,刘义隆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在询问御医确认皇后和公主都没有问题后,刘义隆彻底放下心来。

此时的袁齐妫也醒了,刘义隆坐在床边,“妫儿感觉怎么样,有哪里不舒服吗?”

袁齐妫摇了摇头,“陛下,臣妾有负陛下,未能给陛下诞下皇子。”

“别这么说,这是朕的第一孩子,朕喜欢着呢。”

袁齐妫松了一口气,她很怕刘义隆因此冷落自己,看到刘义隆的表现,她很欣慰。

“妫儿,女儿的名字朕已经想好,就叫刘英娥,封号为东阳公主。”

“多谢陛下。”

“妫儿你辛苦了,好好休息。”

…………

自从刘英娥出生刘义隆每日都会去看自己的女儿,虽然原历史中,这个女儿参与刘劭巫蛊之祸,但是如今的严道育已经死去,刘义隆也不会让女儿误入歧途。

又过了几个月,淑妃青儿也为刘义隆生下一女,刘义隆为其取名刘英媛,封号临川公主。

刘义隆对两个女儿十分喜欢,每日都会去看望。

不久后建康宫又传出喜讯,惠妃拓跋氏也有了身孕。

这让刘义隆又有了期待,不过刘义隆知道,惠妃就算是生儿子也是庶子,而且拓跋氏作为鲜卑人,他的儿子也只能是一个藩王而已。

于是刘义隆每天又多了一项,看望拓跋氏,刘义隆对三个妃子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这也让拓跋氏感受到了温暖。

远离家人,来到南方,本来对于拓跋氏来说就很不适应,虽然她的侍女都是自己的族人,但是她依然感觉不适应。

如今看到刘义隆对自己并未轻视,心里感觉很开心。

她也有自知之明,就算她生个儿子,也不可能坐上皇位,这时候她反倒希望是个女儿。

时间很快到了公元428年,如今刘义隆已经登基六年了,这六年刘义隆经历了很多,尤其两个女儿的降生让他很是开心,如今拓跋氏也要生了。

新年刚过刘义隆就加封彭城王刘义康为楚王,食邑加倍,并且进入兵部任职。

刘义恭年纪尚小,仍然是江夏王,食邑不变,入太学。

刘义宣封为南郡王,入太学。

刘义季为衡阳王,入太学。

这几个弟弟算是开始成长起来。

至于大哥除了齐王封号,刘义隆拜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司徒,参知政事。

但是刘义符却依旧整日吃喝玩乐,所有虚职都欣然接受,实职一概推辞,就说能力有限,不足以胜任。

刘义隆也没有办法,只能随着他。

不久,拓跋氏为刘义隆生下一个皇子,这也是刘义隆第一个儿子,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刘义隆很是高兴。

不过取名却难住了刘义隆,刘劭这个名字刘义隆还是打算就给嫡长子,刘濬这个名字刘义隆不喜欢,至于刘骏,这个名字的母亲如今只是一个宫女。

而且刘义隆觉得她不在自己审美之上,所以自从其入宫之后就一直让她待在太妃张阙宫里。

想来想去,就叫刘铄吧,这原本是刘义隆第四子,如今却成了庶长子。

刘义隆也想好了,这个儿子有鲜卑血统,绝对不让他习武,让他走文官路线,以后作为太子的左膀右臂。

刘义隆也将想法跟拓跋氏说了,拓跋氏很认同,她也不希望儿子习武,因为那样很危险,她也不希望儿子去争什么,能够做一个小官就可以了。

不过作为刘义隆的儿子,宋国宗室,官可小不了。

如今的刘义隆有了一子两女,也算是很不错了,不过太妃张阙又开始了,她认为刘义隆后宫有些太冷清了,开始为刘义隆物色妃子。

刘义隆对此也没反对,反正到时候再说,之前张阙有事干也省的她无聊。

刘义隆现在正在大力推广养蚕,最近蜀锦的需求量增大,需要大量蚕丝,所以刘义隆一直在想办法鼓励百姓养蚕。

但是如今宋国各地已经基本稳定,很难有多余的百姓去养蚕,北方安定,南下的流民也已经很少了。

所以刘义隆打算将战俘释放一些,让他们成为蚕农,这也是他们摆脱苦力的一个机会。

徐羡之等人也很赞同,多次大战之后,很多俘虏都成了苦力,虽然只要保证他们的温饱,但这也是一项巨大的支出。

将一部分转为蚕农,他们就可以自给自足,朝廷也能省下一大笔开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