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开局杰顿幼体,进化从环太平洋起 > 第183章 后记其二:最庞大的文明火种(保命章)

“观众朋友们,今天是公元2154年5月14日,北京时间19点整。这里是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特别节目,面向全体中华儿女及海外同胞进行全球同步播报。下面为您播送重要新闻……”

“在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火种-2154’撤离计划取得历史性突破。截至今日18时,全国75个发射基地累计完成17.73亿同胞的太空转移任务,目前已占预定撤离目标的82.4%。300艘‘轩辕级’方舟舰队已全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批舰群将于48小时后抵达月球中继站。”

“在最后的黄金72小时里,全国个撤离单元高效运转,量子通信网格系统实现每秒400万次调度指令零失误。此刻仍有3800万同胞正在通过青藏高原3号真空管道向发射基地集结,人民子弟兵誓死扞卫‘不落下一人’的庄严承诺。”

……

全球陷入一片绝望与混乱之际,东大凭借着长期以来深厚的积累与卓越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撤离行动。

早在多年前,东大就已在其广袤的领土上布局了先进的航天基础设施。

在北方的酒泉与南方的文昌等地,磁悬浮电磁弹射发射系统犹如沉睡的巨兽,在危机来临之时被瞬间唤醒。

在一百多年前,从2040年起,东大就开始利用碳纳米管材料精心编织太空电梯,将一个个环地球空间站舰体的模块化组件缓缓运往近地轨道。

至于其他国家声明抗议,东大只会回答:好的好的,收到收到。

但是实际上,无视某些以美为首的国家,甚至还帮助盟友研发太空航行使用的飞船等……

而在如今,之前一个世纪的积累与研发,

在近地轨道上,自主AI太空工厂,以“搭积木”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组件拼接在一起。

每一艘方舟舰体都堪称一座移动的城市,拥有容纳50万人的庞大空间,此次共建造了5000艘这样的主力舰,犹如一支钢铁巨舰组成的舰队,静静等待着承载东大人民的希望。

这些方舟的动力核心是依托2058年成功商业化的氦 - 3核聚变技术所打造的环形磁约束反应堆。

每一艘舰都携带了从月球开采而来的200吨氦 - 3燃料,这足以支撑方舟以0.1倍光速的速度,在茫茫宇宙中航行300年,确保能够抵达如半人马座附近的候选行星,为东大人民寻觅新的家园。

而方舟的核心区域,是直径达3公里的球形生态舱。

这里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适应舱内环境的作物,通过人工光照系统模拟自然阳光,结合微生物水循环系统,构建起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态系统。

舱内,层叠式的水稻田与藻类农场错落有致,利用4d折叠技术,将人均生存空间巧妙地压缩至4立方米,却依然能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就在杰顿通知全球后。

“国家应急管理部紧急通知:受地磁暴影响,未来48小时全球通信将出现间歇性中断。请尚未撤离人员立即前往最近的人防工程,凭身份证在‘生命通道’自助终端领取三个月生存物资包。各战区留守部队将于明日6时起,按《灾难应对法》实施最后阶段强制疏散。”

随着危机警报的拉响,基于量子通信技术的“天河 - 9”超级计算机迅速承担起统筹全国撤离的重任。

东大的近二十亿公民纷纷植入生物芯片,通过这小小的芯片,“天河 - 9”能够实时精准定位每个人的位置。

全国被细致地划分为个撤离单元,能够支撑30亿人在5天内撤离,确保饱和式撤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就此拉开帷幕。

地下真空磁悬浮管道如同大地之下的动脉,以最高时速1200km的速度,将人们迅速送往分布在各地的各个发射基地。

在40小时内,大量民众有序地集结到这些基地,等待着前往太空的契机。

与此同时,预置的12万架“鲲鹏 - 77”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纷纷启动。

它们采用超导电磁弹射与冲压发动机的组合动力,单机每次能够运送8000人至近地轨道的方舟之上。

每45分钟,这些空天飞机就能完成一次地轨往返,在72小时内,它们如同不知疲倦的使者,实现了20亿人次的运输任务。

而在月球上,广寒宫月球基地早已提前部署好300万吨液氧燃料库与维修中心。

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太空中继站,为空天飞机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中途补给。

月面的太阳能阵列群如同一片片巨大的能量收集器,通过微波输能技术,将源源不断的能量输送给轨道上的方舟,为它们的航行提供着持续的动力。

……

为了确保东大乃至全人类的文明火种得以延续,还有3艘特制的舰船肩负起了特殊的使命。它们携带了1.2亿份动植物胚胎,这些胚胎如同沉睡的希望种子,等待在新的星球上生根发芽。

同时,船上还装载着1.4pb的数字文明数据库,这里面记录着东大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无数先辈的智慧结晶。

此外,工业母机纳米打印机也被一同带上船,这将成为在新星球重建文明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这些珍贵的物品能够长时间保存,液氦超低温保存技术被运用其中。

在东大的大地上,青藏高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52座量子加密地堡悄然建成。

为了应对最极端的情况,这些地堡作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埋藏着青铜铭文板,上面镌刻着地球的历史与人类的一切智慧结晶。

抗辐射芯片中储存着关键的科技信息;文明指南则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文明提供着指引。

地堡由钚 - 238同位素电池维持运转,即便历经十万年的漫长岁月,依然能坚守着这份使命。

……

在方舟内部,按照“千人社区”的原则精心分配舱室。

每一个单元都配备了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关键职业人员,他们将在漫长的太空航行中,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延续文化教育,确保东大的文化与精神得以传承。

同时,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精确记录着全体公民的社会关系与财产数据,维护着社会的秩序与公平。

在杰顿通知后的0 - 12小时内,东大全国瞬间进入军事管制状态。

19个发射基地的穹顶缓缓开启,“鲲鹏 - 77”空天飞机群引擎预热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撤离正式拉开序幕。

在12 - 36小时,地面上,如同一条条奔腾的河流,十几亿人口有序地向着发射基地集结。

而在太空中,方舟的生态穹舱生命维持系统也同步启动,为即将到来的乘客们准备好生存的空间。

在36 - 60小时时,地月之间,空天飞机如穿梭的飞星,运输量达到峰值,单小时运送量突破1700万人。

在方舟上,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为乘客调整冬眠程序,帮助他们在漫长的航行中减少消耗,保存体力。

最后60 - 72小时,方舟舰队的核聚变引擎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大的动力推动着巨舰缓缓驶向宇宙深处。

剩余的几亿人通过月球中继站,完成了二次运输。

最终,东大成功撤离人口包括全体人民还有部分外国友人,总人数达20亿以上,在全世界剩余人口占比95%,为地球人类的文明的延续保存了最为珍贵的火种。

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中,东大的撤离方案无疑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

尽管仍有一些人因各种原因未能撤离,比如一些香蕉人,或是在特殊时期投机倒把,更有甚者联合外部势力搞破坏等等……

但是他们都在这最关键的“大撤离“之时,被临时审判,并遗留在地球。

这可是秉承人道主义的,毕竟又没有对他们进行任何权利剥夺,仅仅只是流放在地球……

至于生存问题,各大城市只是将人给清空了,生存物资还是留下了很多的,那就靠自己咯……

……

但相比其他国家的混乱与无助,东大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提供了最为高效的路径。

方舟舰队承载着东大人民的希望与梦想,如同一群现代的“诺亚方舟”,驶向茫茫宇宙,在未知的星海中,书写着属于东大文明的壮丽续章。

而那些留在地球上的地堡,也将作为文明的守望者,等待着或许有一天,生命能在这片曾经遭受重创的土地上再次绽放光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