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七百三十三章 顾正臣已立于不败之地

这本书的出现,解决了大明众多领域前进方向的问题,如同日月星辰,指引着人坚定前行。

不迷茫!

不迷路!

顾正臣选择这个时候拿出这本书来,不只是对东征风波之下的反击,对自身稳固地位的加码,更重要的是,他要给许多行业,一个直通未来的纲领,前往未来的路径!

虽说这条路,可能在林深中,在山巅上,在云生处,在星辰大海!但他告诉了所有人,应该朝着这个方向走,最终能抵达——渴望的巅峰。

唐大帆、马直、万谅等格物学院之人激动不已。

《马克思至宝全录》的指导意义不可估量,更主要的是,整个大明,能扛起《马克思至宝全录》中未来之路的,也只有格物学院!而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格物学院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可以汇聚更多的人才,研究出更多的成果!

未来虽遥远,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蓟州之战,该打下来的,就应该打下来,该守住的,就应该守住!

唐大帆见国公、官员不言,便走了出来,道:“陛下,这本奇书深奥无比,有引领之用,于格物学院而言,是不可多得的至宝之物,臣恳请抄录一本,供学院内院长、教授、助教与优秀弟子研读。”

朱元璋呵了声:“抄录一本就算了吧,顾家人打算卖了版权,交集贤院刊印,公开发卖,格物学院大可去买几本。”

唐大帆深吸了一口气,竟当真要刊印吗?

开济走出,反对道:“陛下,臣以为此书不宜问世,其内容涉及颇多,关系未来,影响深远,可以留给朝廷与格物学院,提纲挈领,安排后续研究之事,若公之于世,天下人会困惑、怀疑,反而不利长远。”

薛祥紧随其后:“臣反对刊印,并非出于其他,而是因此书太过珍贵,其内容太过重要,进入民间,广而传之,存有泄密之嫌。加之曲高和寡,掌握这至宝的,当是少数。”

詹徽也不赞同出版发行,劝道:“如此珍贵奇书,传入民间,于民无益,且诸多匪夷言说流传于万民之中,多会引人发笑、轻视。臣以为,当留作皇室,依时所需,适时引领格物学院即可,不必进入民间。”

朱元璋板着一张脸。

打心里说,朱元璋一百万个不想刊印发行,不想将这东西公之于众。

好东西,不就应该藏着掖着。

顾正臣都能藏掖十四年,咱还不能捂十年八年的?

可现在,这不是自己想不想的问题,而是顾正臣的想法很明确,那就是印出来,让世人看到。

虽然身为皇帝,可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啊。

不刊印发行,捂着藏着,顾正臣东征杀绝倭人这事官场、民间压力都很大,无法消除。最主要的还是马克思未来之言这种事,不能再次发生。

为了杜绝,只能公开!

再说了,顾正臣拿定了主意,自己不答应,还怎么让他给弄电报、建铁路……

这个时候,为了大明未来,咱也要给他面子。

马直走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将《马克思至宝全录》刊印发行,大有利处。”

朱元璋皱眉:“有何利处?”

马直有些紧张,但还是坦然言道:“其一,世人知马克思至宝已有多年,这些年来,围绕着马克思至宝的争议、猜疑、阴谋,层出不穷。将其刊印发行,公之于世,别有用心之人就此可罢手。”

“其二,《马克思至宝全录》中记录之事,既有立足于当下之言,也有着眼于未来之言,既有世人一眼可辨真伪之事,也有令人无限遐想之事。此书一旦问世——”

“必激发万民讨论之热情,孩童与少年听闻,自然会生出想象,渴望这未来中事,继而发奋图强,努力进学,矢志为富国强兵,建造盛世而读书,继而为朝廷提供近源源不断的人才。”

“其三,激发大明人的自豪,日后马克思至宝中每一样事物出现,都将激发大明百姓的自豪感,增强人心凝聚之力……”

万谅、袁生等人自然支持。

唐大帆更是赞同。

朱元璋思索再三,言道:“既然顾家想要卖了这《马克思至宝全录》的版权,朕也不好阻拦,那就顺着镇国公夫人的心思,让其拿去集贤院准备印刷事宜吧,让集贤院等旨意,择日发售。”

詹徽暗暗叹息。

拦不住了……

想想也是,顾正臣早不写晚不写,偏偏在征东之前写出来了,顾治平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沈溍等人正欲掀起弹劾风暴时,拿出了这本书!

这就是顾正臣的手段,他人虽然不在金陵,可他的手还在这里!

这一手,实在是太令人猝不及防,也太无法防备了。

十四年来,顾正臣好不容易露出了足以让他毁誉、失去声望与人心的巨大破绽,可现在,破绽摆在那里,任凭多少进攻,他都已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恐怖的家伙,以后还是不好与他对着干为好。

詹徽退缩了。

可退回去的詹徽,很快就遇到了不想退的沈溍、黄德安等人。

沈溍知道温祥卿并不会与顾正臣为敌,汤见又是格物学院出身,加之上次廷议封赏时,自己“出卖”了兵部同僚,害他们大冬天去了一趟北山,更没了可用之人,所以沈溍找上了詹徽。

“詹左都御史,这个时候不是关注《马克思至宝全录》的时候,是该弹劾镇国公,若是朝廷不尽快将他调回,修改他的命令,那整个东海三岛可就没一个活着的倭人了!”

沈溍焦虑地喊道。

詹徽扶着额头,轻声道:“那就不要留活着的倭人了,《马克思至宝全录》一出,镇国公已是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弹劾都无济于事。这件事,就到这里为止吧。”

沈溍无法相信,指着东面喊道:“大军可是在滥杀无辜,滥杀百姓,我们身为官员,若不进言劝阻,他日天怒,雷霆烁天,地龙翻身,灾害频频时,谁来负责?我等不是为倭人而请旨,是为大明人而请旨!”

詹徽感觉很是头疼,指了指门外:“你这些话应该去武英殿说,这里是都察院……”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寒门辅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