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心思

武英殿。

御案之上摆着四堆文书,其中有一堆高过其他,至少有二十份文书。

伸出手,展开,扫视,丢了回去。

朱元璋看向朱标,指了指文书堆:“这些可都是弹劾顾正臣的公文,这个小子还真是敢胡来,朕信得过他,没让他拿出东征方略,没想到,转身他便做出了这般天怒人怨的事!”

朱标上前,翻看下弹劾公文。

内容大同小异,弹劾顾正臣所作所为,非人所为,有伤天和等等。

朱标叹了口气:“父皇,相对这些,儿臣更在意公开的马克思至宝,这是十四年来,顾先生第一次公开这个秘密!”

朱元璋坐了下来,神色凝重,目光锐利。

马克思至宝!

这东西,传了很多年了,可始终没有人能说个清楚,到底什么是马克思至宝!

那一张挂在偏殿的世界舆图,顾正臣说那是马克思至宝,于是有了后来的大远航,去找寻土豆、番薯、玉米……

现在回头想,顾正臣知道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东西,是大明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知晓的存在,可顾正臣偏偏知道,还认识这些东西的模样,绘制出了图画,还知道印加、玛雅……

现在看来,马克思至宝,那不是马克思将这个世界有什么,在什么地方分布着什么,简简单单地告诉了顾正臣,而是马克思看到了未来,并将这些未来的事物、事件,统统告诉了顾正臣!

这个小子,他隐藏了马克思至宝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窥见的未来,只是选择性地,拿出一些学问,一些智慧,一些技术,引导大明,一点点强大。

朱元璋沉声道:“朕得到消息之后,几次动了想亲自去一趟东海的心思,想问问他,在马克思窥见的未来里,大明国祚多少,大明的国运如何,大明的百姓,又是如何!”

“只可惜啊,朕走不开,尤其是眼下,顾正臣所作所为,必起惊涛,一个应对不当,他这个国公,很可能会成为常升那般。”

常升!

常茂死后,常升袭了郑国公,但这个国公没有存在感,除了大祭祀、大朝觐时出来一下,平日里一不出门,二不会客。

朱元璋叹了口气:“这个小子,竟给朕出难题啊!”

朱标问道:“父皇相信顾先生关于未来倭人进犯大明的事?”

朱元璋紧锁眉头,神色有些难看:“顾小子提到过马克思的两个预言,一个是西方瓜分中国,一个是日本兵临中国。你听到了吧,这小子用的是中国,而不是大明!”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

虽说在告谕里,公文里,也经常使用中国这个词,比如“昔元起沙漠,其祖宗有德,天命入主中国”,“西蜀本中国之所统”,“边境安则中国无事”等,既能代指中原,也能代指大明。

尤其是对国外诸国的公文里,频频使用中国代指大明。

但——

在这预言里,中国代指的是大明吗?

朱元璋止住了起伏的思绪,言道:“顾正臣不是疯子,他很清醒,所以,朕相信马克思的预言,或是说,朕相信马克思看到的未来是真实的!顾正臣现在做的,很可能便是为了永绝后患,护我大明之事!”

朱标上前一步,双手紧握:“所以,顾先生一直在为大明的未来消除危患,他的心思,他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大明国祚。他这些年来的开大海,兴航海贸易,大远航,南征北伐,还有当下的东征,也都是为了国富民强,避免未来可能发生在大明或是中国身上的苦难?”

朱元璋沉默了。

顾正臣是个很奇怪的人,他为大明做了很多事,也为大明培养了许多人才,包括皇子、皇女,带来了新学,也带来了许多新事物。

如此种种,自古以来,从未有之。

现在可以断定,新式火器、蒸汽机、铁路、青霉素、热气球等等,必出自于未来。

这个未来,可能是未来百年,也可能是未来三百年,甚至是五六百年!

他一直都在努力,努力将未来可以使用的东西拿出来,以支撑大明,推动大明走向富庶、强大!

目前来看,他的心思,很纯粹。

但未来之说——

这很令人不适。

尤其是,被公开的未来之言,令人不安。

这种未来之说,一旦被拿出来用作其他事宜——

朱元璋发现自己的思绪又乱了,抬头看向朱标,言道:“不管他的目的如何,可这番未来之言,总归难以取信于天下人,文武群臣,地方官员,多少人都心怀怨言,对抑兼并多有不满。”

“如今这些人,一定会借此事大做文章,而这一次,他们握住了正义,拿着天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朕——也不好与所有文武为敌!”

朱标眼神中满是忧虑:“所以,顾先生谋划西洋,设置转口贸易,本来就是他的退路?”

朱元璋想了想:“兴许吧。不过他不能一走了之,尤其是不能去西洋。他离开了大明,便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朕想寻他都不容易,你想用他,也未必能用得了。”

朱标认可这番话。

以顾正臣的本事,以古里、柯枝等地那个至关重要的位置,顾正臣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私兵”建立一个国家出来,到那时,他就不是大明的臣子了。

这个结果,是朱标不能接受的事。

父皇开天下,筑盛世之基,那自己的使命便是开创真正的盛世,朱雄英的使命便是让盛世更上一层楼!而在这楼越来越高时,朱标需要顾正臣辅佐,需要他的智慧,也需要他的见识!

他不能走,这是底线。

但顾正臣不出海,可这次风波如此之大,文武官员弹劾不断,人家弹劾得还没错。

这种情况下,顾正臣东征凯旋后想留在金陵,难。

朱元璋起身走向舆图,缓缓地说:“其实,朕倒有个好去处,可以安排他走一趟。既能避避风头,也能做出一番事来。这个地方,他也在留了后手……”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寒门辅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