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 不商量的背后

温祥卿清楚顾正臣的本事,他总有办法弄来钱财,且不管他用什么办法,但眼下东征不合适。

于是,温祥卿走出,进言道:“陛下,三十六高僧被害一事,还需等日本僧人前来说个清楚,询问个明白,眼下直接定下东征事宜,太过仓促。”

朱元璋的愤怒逐渐消退,冷漠的帝王再次出现:“让日本僧人加快入京,朕要问个清楚!镇国公,抑兼并的事,商议得如何了?”

顾正臣行礼:“臣与魏国公、梁国公做过深入交流,目前,进展良好,与户部、礼部、督察院,也在商议之中。”

徐达、蓝玉瞪眼。

咱们三啥时候商量了,还深入交流,你怎么个深入了,你在睡觉,他在守着架子,我在看书……

李原名、杨靖、詹徽也不拆穿顾正臣。

顾正臣说的没有半点负担。

没说话,那也是一种商议,就像是后世,实现不了和平,并不影响写出来和平协议嘛……

可顾正臣这番话落到开济、薛祥等人耳中,那就变了味道,认为抑兼并的策略已经出了好几条了,而且看样子,三位国公还达成了一致……

朱元璋抬手:“那就继续商议。”

顾正臣等人领旨。

天色不早了,不必去中军都督府睡觉了,回府。

顾正臣回到府中时,朱棡、朱棣、沐春等人正坐在游廊里讨论着什么,见顾正臣来,起身迎接。

朱棡直言:“先生,是不是要东征了?”

顾正臣看着朱棡、朱棣等人期待的神情,言道:“还差一些,不过可以准备起来了。晋王就没必要跟着了吧,你需要抓紧学外语。”

朱棡退后两步:“先生,学外语,学得我都有些愚蠢了,发明外语的人,是个蠢货吗?”

朱棣、沐春连连点头,很是赞同。

比如月份,英语有单独的词叫month,可一月至十二月,又分别有不同的词汇称呼,不像汉语,几月前面就挂个几,多方便,容易记。

语言这东西,不就是应该更简单地表达内容吗?

啥东西都创造一个单词,遇到从来没见过的东西,那就麻了。

比如蒸汽机、热气球叫啥,伊丽莎白一脸茫然,就连羊驼,伊丽莎白也喊不出来,非说那是羊,叫sheep就行了……

强词夺理嘛。

朱棡觉得这语言乱七八糟,毫无美感,若不是肤白美貌大长腿,才懒得学。

顾正臣笑道:“所以,你要学好英语,了解他们的不足,才好改造他们,引导他们学习大明的一切,包括文字在内。东征用不着你,东征之后,你就要出海了,还是留下跟着伊丽莎白好好学习吧。”

“东征之后出海?”

朱棡深吸了一口气。

朱棣有些不舍:“先生,这么快吗?不能让三哥多留几年,再说了,伊丽莎白也未必想那么早回去,她还在学习大明的文化。”

算起来,伊丽莎白到大明也才两年,并不算长。

顾正臣深深看着朱棡:“东征不是一天就结束的,等尘埃落定,至少要明年春天之后了。”

朱棡有些惊讶:“明年,先生,现在是二月份。”

朱棣、沐春也奇怪。

北伐战争才持续了多久,面对元廷与草原,大明都没用一年。一个小小的日本三岛,怎么需要一年之久?

太宰府的战争,那可是一两天就结束了。

足利义满挡不住大明,哪怕他实现了一统,从军事实力上来论,他们差大明太远了。

怎么算,东征都用不了一年。

顾正臣没有解释,只是说:“东征不会太快,但西行的事宜需要准备起来了。最好是明年出航,当然,你想晚一两年,我也没意见。只是,这条路,早晚需要走。”

朱棡思索了下,回道:“明年出航,弟子会准备周全。”

顾正臣微微点头:“主要是人手,多准备一些你认可的人。对了,日本僧人快入京了,你需要安排人准备一下……”

朱棡知道自己担负的使命,那不是去澳洲,选个地,弄点土着就能开国了。

西方有国,而且国家众多。

自己抵达那里的第一步,压根就不是开国,而是开战……

顾正臣看向朱棣:“让你的人抓紧训练,此番东征有他们。”

朱棣明白,这是出海之前的训练。

日本僧人还没到金陵,大明三十六僧在日本被杀的消息便传入民间,群情激奋,指着东面骂日本鬼子的不在少数。

可顾正臣、徐达、蓝玉等人还是老样子,坐在中军都督府的书房里,啥也不说,干坐耗时间。

都不说话,也都习惯了这种日子。

杨靖、李原名、詹徽也都是聪明人,都清楚这样的沉默是为了什么。

因为没啥好商量的……

抑兼并这事,现在商量也是白商量,它不是匆促就能决定出来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拿出方略的事。

最主要的是——

皇帝需要观察抑兼并政策之下,勋贵的动静,观察民间的反应,而这些动静、反应,都需要时间一点点收集起来,既要关注金陵之内,也要关注金陵之外,长江南北,黄河上下……

总之,朝堂之上的抑兼并之策,只是吹了风,至于如何施策,需要按照这股风吹之后的效果来定。

如果风吹得人仰马翻,哀嚎遍野,那后续的抑兼并倾向于放宽,如果风吹过去,只折了一两个树枝,吹掉了一些叶子,其他没啥问题,那抑兼并的举措会倾向于收紧。

一句话,勋贵、官员、商人、富户、士绅的反应,决定着抑兼并的程度、手段。

虽说朝廷抑兼并的举措还没拿出来,正在商议,可这些人的反应不可能出现在拿出举措之后,那就是落锤了,不管谁嚷嚷,这政策都会推行下去,哪怕是改,那也需要时间。

这就是引而不发,观察动向,决定箭最终的方向与力道。

耗时间也很累,所以每个人离开时,都很疲惫,但这一幕幕落到外人眼里,就意味着几人争论了一天,抑兼并政策出台的进度在拉快,所以需要赶紧活动,有关系的找关系,没关系的托人找关系。

总之,要阻拦抑兼并之风,否则,大家日后都得喝西北风……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寒门辅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