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四百二十三章 摸着大明过河

朝鲜,开京。

元廷使臣阿鲁克泰站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谈,舌灿莲花:“现如今明廷羸弱,不堪一击,元廷已征发六十万铁骑,不日便会南下,计划在三年之内灭亡大明!大王应早做决断,是追随大明,还是重回大元!”

王座之上的李成桂不见悲喜,只是平静地说:“此事重大,还容本王与文武商议一番。”

阿鲁克泰哼了声:“跟着大明,大明灭亡之日,便是征东行省再立之时!若是认错,重回元廷,配合元廷做事,大汗不计前事,三年之后,抚顺、铁岭、安乐州等地,悉数归朝鲜所有。”

“希望大王与诸位,认真思量,莫要错过了机会,他日是荣华富贵,还是身披枷锁,沦为驱口,可就在一念之间。”

说罢,阿鲁克泰带人傲慢地离开大殿。

李成桂扶了扶额头,看向左右文武:“元廷使臣这次来,意在强迫咱们选边站,该如何做,大家可有主意?”

门下侍中崔莹闭目养神。

奉化伯郑道传见没人说话,便站了出来:“大明势大,开国十九年,国力可谓蒸蒸日上,更有火器之利,元廷南征,恐怕做不到灭亡大明,反而会损兵折将,最终连草原也丢了去。”

“朝鲜与大明友好,是为大明藩属之国,朝贡更是用心,从不敢怠慢,方得今日之安宁。若是大王选择放弃大明,转投元廷,是为不智。为长远计,当拒绝元廷使臣。”

平壤伯赵浚迈步走出,面色威严,声音洪亮:“奉化伯所言在理,明廷兵多将广,又有火器,还有恐怖的水师,元廷南下,未必能讨到好处。臣以为,现在——不宜得罪大明。”

吏部主事郑梦周走了出来,沉声道:“不宜得罪大明,臣赞同。然元廷所言,也并非妄言。今年元旦,我朝使臣曾前往大明,前不久返回开京,也奏报了金陵事宜。”

“明廷陷于安南战争泥沼,这是事实,远火局爆炸,无数匠人军士毁于一旦,这也是事实。还有那镇国公已死,就连徐达,那也是身染背疽,不能长命,更无法从征。”

“另外,大明皇帝生性强硬,如今却委曲求全,希望可以元廷签下什么和平文书,这也是蹊跷之处。臣以为,大明强盛不过是表面,至少当下,明廷很是虚弱——”

“一旦元军南下,明军未必能挡,即便是元廷不能灭亡大明,但若是只求控制了长江以北,与大明以长江为界,未必不能。到那时,朝鲜依旧危险。故此,不宜得罪元廷。”

赵浚侧身看向郑梦周,目光中难掩鄙视:“不得罪明廷,也不得罪元廷,虚与委蛇,坐在墙头,你倒是好算盘!”

郑梦周面不改色:“我这也是为了朝鲜的未来着想,总需要观望局势而定,若是在局势尚未明朗之前便做出决断,一步走错,便是满盘皆输。”

李成桂看着争论起来的官员,目光阴冷。

说起来,这些年来自己虽然坐在这个王位之上,改了国号,可依旧有一些人对高丽心心念念。

改私田,不少人反对。

改军队,还是有不少人反对。

想迁都,也不能成。

如此掣肘,总不是个办法。

说到底,还是这王位得来时,是多方妥协、联合得来的,需要照顾多方利益。但经过这几年的结盟、联姻,是不是也该清理一批人了?

这次元廷来人,或许是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李成桂深深看了看郑梦周、朴尚衷等人,嘴角带着几分冷笑,目光看向了沉默的崔莹、曹敏修等人。

这些人的议论,都不是事。

他们的意见,才最重要。

都统使曹敏修走出来表态:“以臣之见,元廷举兵南征,或可以在前期取得进展,明廷一时之间措手不及,也许会丧失半壁江山。可只要大明水师尚在,元军就过不了长江。”

“等到明廷缓过来,抽调了兵力,全力应对时,元军最终还是无法抵抗,会被赶回草原。故此,臣服元廷,配合元廷进取辽东,实为不智。”

门下侍中崔莹见曹敏修说完,义正言辞地喊道:“劝说臣服元廷者,骑墙者,该杀!”

杀气凛然的话,震惊朝堂。

郑梦周、朴尚衷等人面色惨淡。

崔莹的一双老眼扫过众文武,问道:“难不成诸位忘记了明廷水师的强大?呵,大明若是被元廷灭了,他们也能退至大海之上,以其水师之强盛,谁人能敌?”

“朝鲜配合元廷进攻辽东,瓜分大明的土地?可笑,大明即便是收拾不了元廷,还收拾不了我们?”

“愤怒之下的明军,一定会将怒火转嫁在我们身上!到那时,说不得明军便会搬家到了咱们这!”

“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北上!这个后果,你们谁能承担?短视之人,看不清大局之人,不应留在朝堂之上。大王,臣弹劾郑梦周等十七名官员,应将其下狱!”

李成桂万万没想到,崔莹这一次竟是如此配合自己。

往日里,他可没少给自己使绊子。

不过,梯子送到了,没有不爬一爬的道理。

李成桂当即答应:“门下侍中、都统使所言有理。只是因言获重罪,总归有失人心,不如将这十七名官员,下放至县衙,充当个小吏做事吧。若有功劳,再启用回京。”

郑梦周等人傻眼。

小吏?

那还能有什么毛的功劳?

你还不如将我们革职了呢。

如此假惺惺,不过是借题发挥,迫害我们罢了。

郑梦周等人索性纷纷请辞。

李成桂不答应,强势将众人发至地方。

不答应自然是有道理的,李成桂想的是,你们请辞之后还住在开京,整日里呼朋唤友,议论政事,不知道会弄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万一你们中出几个垃圾,拦住百姓,时不时亮个不知道是谁的证件,弄起了风波,结果让朝廷的威信扫地,民心动乱,这可怎么行?

将你们下放地方,天南地北,谁也别想招呼谁,谁也别想鼓动谁,这样朝廷才安全,新政才能推行下去。

我李成桂也要改革啊,等明元战争之后,咱就安心照抄大明的路,摸着大明过河……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寒门辅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