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三百九十一章 迫切促和的朱元璋

喻汝阳领了远火局大使一职,工部配合征调火器匠人,准备再造一个远火局,地址选择在了封存鱼鳞图册、黄册的后湖。至于后湖中的鱼鳞图册、黄册,则搬运至户部新建的混凝土库房里封存。

即便是顾正臣不在了,朱元璋依旧为其保留着掌印的位置,授给喻汝阳的,只是大使。

这些细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少官员开始反对增兵广西。

毕竟没了大量火器供应,急行军赶过去,未必还有多少战力,万一被陈季扩给弄残了,大明岂不是要承受巨大损失……

说这番话的人,多是些没脑子的,朱元璋记下了这些官员的名字,没让这些人留在金陵过年,便将其赶出了金陵。

虽说地方送来了急报,虽说广西还求援了,虽说陈季扩闹腾得满城皆知,但是——官员不能连一点分辨真假的能力都没有,不能缺乏理性的判断力。

你看看李原名、杨靖、蔡源、喻汝阳等人,还有开济、薛祥等人,他们谁说一句话了?

没有吧。

这些人都没吭声,不是因为他们知道内幕,而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相信这些事是真的。不说其他,单单说八天动员十万军出征,这事很经不起推敲……

哪怕是官员缺乏对事件的敏感性,没有足够的判断力,相信了地方送来的消息,可在这个节骨眼上也不应该反对增兵广西,因为按照消息来论,放弃了增兵,就等同于放弃了交趾。

朝廷不可能放弃交趾,不可能放弃前期打下来的疆土,只有拎不清楚大局的人才会反对增兵。

而这,才是朱元璋不能接受的。

官员可以后知后觉一些,但你不能愚蠢,不能不顾全大局,更不能因为这里出现了一些变故的出现,就开始忙着反对全局。

远火局的爆炸这事对百姓的影响不小,但总体上没造成太大伤亡,应天府又及时介入,给了重恤,这笔钱足够这些人家安稳过十年日子了,大部分金陵人也只是感叹那些人运气不好,更多的话题,还是集中在了远火局上。

远火局最是惨烈,整个山都炸得不成样子,里面的匠人都没了性命,军士也折损了许多,没一具尸体是完整的,全都是残肢碎体。

多年积累,彻底毁了。

周静波暗中给额尔敦送了一封情报,额尔敦躺在床上都想笑。

传闻,远火局一千余匠人悉数毙命,五百余军士也被炸死,除了少量运输火器、随军前往交趾的远火局匠人之外,远火局已经没了活人。

孟福这一手,实在是太强了。

大明没了远火局,那其火器的供应能力将会极大受限,这也就是说,边镇上的火器用一枚火药弹,那就少一枚,想补充都难。

毕竟地方卫所,压根不具备生产火药弹的能力。

阿尔斯楞、元光、那日松等人都去过钟阜门附近,远远看过狮子山,往日里气派的建筑全没了,灰沉沉一片,死气令人不安,尤其是那破碎的血肉,有些竟然被炸出去一里开外……

从金陵百姓的惶恐,军队的动静,朝廷的反应来看,远火局确实毁了。

这事做不了假。

额尔敦翻来覆去睡不着,嘴角时不时咧开,口水都流了出来。

天亮。

额尔敦正冻得哆嗦小解了,刚从茅厕出来便看到了大使王默带人来了。

王默言道:“宫里传了旨意,让你等上朝。”

“哦,可说是有什么事?”

“不知。”

额尔敦、阿尔斯楞只好入宫上殿。

再见朱元璋,竟比往日颓废了许多,老态了许多,就连那腰杆,也不那么硬朗了,似乎遭遇了重大挫折。

这一幕,让额尔敦也不禁有些感叹英雄迟暮,岁月不多。

朱元璋开门见山,声音虽然洪亮,可总没了往日的从容:“和平文书已经拟了出来,朕也用了印信。你们带回去告诉大汗,大明愿睦邻友好,互不侵犯。”

额尔敦接过内侍送来的文书,展开看了看,里面竟不只是汉文,还有蒙文,内容就是“三年和平”盟约,具体到明军不出关五十里,元军不进入明军地界五十里。

李文忠走出,也没了咄咄逼人的态度:“既然要和平,那就希望这份和平一直能延续下去。只要和平持续下去,大明也不是不可以开互市,为草原提供货物供应,此事,后面也可商议。”

额尔敦收起文书,万万没想到明廷竟连互市这种东西都提了出来。

这是一次巨大的退让!

而这个退让的背后,是明廷的虚弱!

一个强大的大明,不可能做出妥协与让步。

能让他们这样做,说明大明很渴望这份和平,很重视实现这三年和平!

他们需要这三年恢复!

额尔敦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于是言道:“追求和平乃是大汗的渴望,也符合元廷、明廷利益。臣想,元旦庆贺可以提前送上,这和平文书不应耽误一日,应该送去元廷,让大汗早日用印,送回大明生效,不知可否?”

这话的意思,我这就回去盖章办事,元旦就不陪你一起过了。

如果朱元璋答应,说明他十分迫切,十分急切需要保证元廷不南下进犯大明。如果朱元璋不答应,说明他还有几分底气,可以拖得起。

结果——

朱元璋想都没想,顺口答应:“使臣想早日回归元廷,签下这和平盟约,朕自然应许。这样吧,使臣往来疲惫,朕赏赐白银一千两,绸缎五百匹,食盐五千斤——”

“特许你们搭乘宝船直抵辽东,自辽东登陆返回,若有公文送来,也能从辽东从海路送来如此这般,等二月百花盛开时,和平的文书也该落印生效了。”

额尔敦眼睛瞪大。

还有赏赐?

大明——还真是他娘的大方啊。

不过这么多东西,我们不方便携带啊。

朱元璋很体贴地安排道:“东西多,你们使团人少,确实不方便携带。这样吧,户部主事沈砚之为正使、工部主事谢昀为副使,组建使团,前往元廷,促成和平之事……”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寒门辅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