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三百三十章 粮食走紧,盐价上行

归宗女,是十分特殊的一类人,指的是出嫁之后,被休、合离亦或是丈夫死了,返回父母家居住的女性。

事实上,古代女性也是有继承权的,并不是说父母的财产女性没有半点继承权。

只是,女性继承权有限制。

根据林白帆的打探与围观百姓的言谈,可以确定一点,死者孟小姐,不仅是个归宗女,还是最特殊的一类,绝户里的归宗女。

也就是说,她父母双亡,没有兄长也没有弟弟,这一脉已无男性继承人。

归宗女的问题一般比较棘手,适应的律令条款很细,百姓并不甚明白,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纠纷与麻烦。

绝户归宗女的问题更麻烦,这里面还有个“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的问题,也就是在宗族里找一个辈分、年纪合适的人过继过来,这就相当于有儿子了。

可若是这宗族小,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比如这辈分高,比如年纪大,或是人家的儿子就那么一个,没办法过继。那归宗女遗留的财产就无人继承,这时候就需要收归官府所有。

所以当知道死者是归宗女之后,张致中才意识到事情可能更为复杂,即便没有其他杀人内情,也还有孟小姐家产的分割问题。

走在喧嚣的街道上,严桑桑买了些小首饰,插在秀发上笑看顾正臣。

顾正臣称赞:“好看,若是将这妆容改回去,那就更好看不过。”

严桑桑莞尔,拿出宝钞买下之后,拉着顾正臣朝另一个摊点走去,活泼的如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

顾正臣把玩着一枚铜钱跟着。

一个时辰后,两人走入一处酒楼,人多,只在角落里坐了下来。

孟小姐遇害的事已经开始传开,一些酒客议论着。

“那婢女承认了,是凶杀,并不是自杀。”

“那她也是有取死之道,本就不是什么干净人,要不然会被夫家休了?”

“我听说是和离。”

“和离不过是维护下方家脸面罢了,何况她明明与金家公子有了婚约,还与周秀才眉目传情,这种放浪之女,死有余辜。”

“话不能这么说,金家公子还有克妻相,一连死了三任妻室,这孟小姐若是嫁过去,即便是清白之身,怕也承不住……”

“如何承不住,细说细说?”

谈论开始变了颜色,一个个嘿嘿嘿不已,看得严桑桑恨不得将他们踹死。

顾正臣咳了声,对严桑桑道:“百姓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与他们置气做什么。”

严桑桑给顾正臣夹了点菜,轻声道:“夫君要介入这起案子吗?”

顾正臣低头对付了几口,放下筷子:“张三拍既然知道孟小姐是归宗女,想来会调查个明白,地方上的事我们还是少参与吧。现在只等军报整理出来,专心思虑国事。”

严桑桑默不作声。

顾正臣知道严桑桑在想什么,笑道:“别总是觉得只有为夫会断案,能还民冤情,底下有不少干练官员,一样清明,一样心系百姓。今日即便为夫不登堂提醒张知县,他也会因为无人收尸或百姓议论,意识到问题,继而调查。”

严桑桑抿了口清淡的酒水:“在妾身眼里,夫君总胜过他们千百倍。”

酒确实贵了。

如此清淡的一壶酒,放在金陵也不过十五文,寻常百姓三五个,围坐一桌还能花销喝点,过过嘴瘾,可北平这一壶酒竟要二十五文。

最次的淡酒尚是如此,那烈酒,上等好酒,怕更是涨了不少。

“酒价上行,怕是要持续两三年了。”

顾正臣起身。

酒价的上涨,可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这背后意味着朝廷正在收紧粮食。

虽说北平的粮价与去年相当,可问题是,去年北平附近遭了灾,冰雹毁伤了不少庄稼,朝廷不得不蠲免了周围若干府县税赋。去年粮价略高,今年还维持在这个价位,已经说明是涨价了。

尤其——

现在是七月!

距离夏收结束,也就那么一两个月,大量的粮食下来也晒干了,粮价却没有跌回去,这本身就意味着,许多粮食没进入市场便不见了影子。

别人不知道这些粮食去了哪里,但顾正臣知道,当了军粮。

粮食走紧,这个动作很细微,并没有对民生造成多少影响,可对于酒行来说,购粮的成本在该降的季节没降下去,这就是成本增加了,只能涨价来增利。

顾正臣理解酒价上涨,可不理解为何盐价上涨了。

进入一处盐铺,顾正臣看着笑呵呵迎上来的掌柜,问道:“这盐怎么卖?”

“粗盐三十六文一斤,细盐四十八文一斤。”

“涨了不少啊。”

顾正臣看了过去,粗盐就是大盐粒子,微黄色,细盐还好,至少颜色上稍微白一些。

王掌柜叹了口气:“我们也不想涨价,只是盐供应得太少,原来一个月,这店铺还能售卖个三五百斤盐,勉强活下去,可今年只能进来百斤盐,说实话,这些盐卖完之后,若还是进不来盐,那我这铺子可就得关了。”

“盐商不来北平吗?”

顾正臣问道。

王掌柜愁眉苦脸:“来是来,可不知为何,这一两年里,给盐是越发小气,听说一些盐商手中有好三百大引盐,可运到北平,只出手五十大引,也不知这些人囤盐是何道理。”

顾正臣拿起一旁的铲子,铲了一些盐出来看了看:“海盐这东西并不会过期,囤上三五年也没问题,可若是想借此囤积涨价大赚一笔,怕不太可能吧?”

王掌柜连连点头:“可不是,北平府这里的盐归河间都转运盐使司负责,河间都转运盐使司下辖盐场也没听说过出了变故,产盐应没什么问题才是。可也不知为何,商人运过来,便是如此。”

明代对盐管控很严格,不仅产盐控制严格,就连卖盐也严格,还设置了专门的行盐疆界。

这个疆界是相当稳定的,而稳定的前提,是产盐能供应得上需求,若是这个地方严重缺盐了,朝廷自然会打破这个疆界,从其他地方调盐补充,可顾正臣没听说北平的盐场缺盐!

喜欢大明:寒门辅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寒门辅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