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46章 太空种子归乡

七月才露头,太阳跟个大火炉似的,踩在水泥地上能听见鞋底“滋啦”一声,跟煎鱼皮差不多。

狗尾巴草耷拉成一根根小鞭子,蝉嗓子劈了叉,干张嘴没音儿,整个院子像被谁扣了口蒸锅盖,闷得人喘不过气。陆星辰蹲在屋檐投下的一小道阴影里,膝盖上摊着本边角磨损的实验记录本。

蓝皮封面被汗水泡得发皱,上面密密麻麻写满豆芽生长数据:3度水温三天发芽,25度时茎秆更粗,前几天试了井水,根须比用自来水时长半寸。

铅笔芯“啪”地断了一截,纸面上留下个黑麻子。他想起公社图书馆那本破书,封面掉了一半,里页提过“太空辐射”;还有《植物生理学》里写的“环境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心里咯噔一下,眉头也皱起来。

这温度再高,豆芽会不会不长了?汗珠从额角滑下,“啪”地砸在纸页上,墨迹晕开一小片。他抬手抹了把脸,手背上全是黏腻的汗,正要接着想,远处忽然传来“突突突”的引擎声。不是村里拖拉机的闷响,倒像公社那辆草绿色吉普车的动静——那车声跟破锣似的,比拖拉机多俩岔音。

他顾不得脚底板烫,把断芯铅笔一踢,光着脚就窜出去,脚趾缝里全是灰。脚底擦过滚烫的水泥地,先是灼得发痛,跑几步就麻了,可满脑子都是张教授前几天在电话里的话:“过几天就把那批太空种子送过去,是上过天的宝贝,经了太空辐射,说不定能变异,长出不一样的来。”他刚冲到门口,吉普车“嘎吱”一声刹在老槐树下。

车里有个铁笼子,关着两只扑腾的芦花鸡,看那样子是张教授从乡下捎来的。

印着“省农科所”的车门一开,张教授先从副驾驶探出头,汗珠子顺着鬓角往脖领子里流,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早湿透了,却还紧紧搂着怀里两个鼓囊囊的牛皮纸袋。

“慢点跑,别摔着!”张教授见星辰冲过来,故意把纸袋举高些,眼角挤出笑纹,“这可是‘太空来的客人’,金贵得很,别不小心摔坏了。”星辰猛地停步,没穿鞋的脚趾抠在烫人的泥地上。他两眼直直盯着纸袋,袋口系着鲜红的绳子,上面印着“省科研所?航天育种专用”,旁边还画了个圆头小火箭,尾巴拖着三道弧线。

他咽了咽口水,伸手想接,指尖刚碰到又缩回来,只敢轻轻摸了摸——袋子硬邦邦的,还带着张教授的体温,这里面就是那些“在天上转了大半个月”的种子。

“张教授,您总算到了!”苏瑶的声音从药房那边传来,她手里还捏着擦药碾子的布,快步跑出来时,蓝布褂子的衣角被风带起。看见牛皮纸袋,她眼睛一下子亮了,赶忙上前接过,手里一沉,心里也跟着一动——全村乡亲都盼着它呢。

张教授掀起衣角抹脸,汗珠子顺着下巴滴进领口,掏出张记录表,边角被汗水浸得发软,一展开就飘出点馊味的潮气。他递给苏瑶:“这里是番茄和板蓝根种子,各一百粒,今年三月跟着‘东方红’卫星上过天。太空没重力,宇宙射线又强,种子基因说不定会变,你们得天天记:发芽率、株高、叶片数,连每天的日照、降水量都不能漏。这表我画好格子了,按着填就行。”

院墙外的村民一下子热闹起来。二柱子裤腿沾着湿泥,扛着的锄头刃上挂着片青菜叶,从人堆里挤到最前,伸着脖子往纸袋里瞧:“张教授,这种子真上天转过?结出的番茄能不能比俺家饭碗还大?”李寡妇拎着半篮子刚挖的荠菜,也凑过来拉苏瑶的胳膊,袖口磨得发毛,声音带着怯怯的期待:“苏同志,我家小石头最爱吃番茄炒蛋。要是藤上真能结出饭碗大的番茄,给我家小石头留俩,省得他老嚷着番茄炒蛋没油水。”

旁边几个抱孩子的妇女都点头,怀里的娃娃仰着脸,眼睛睁得圆溜溜,好奇地盯着纸袋。苏瑶笑着拍李寡妇的手:“放心,等结果了,先分给村里的孩子,保准个个都能吃到。”话音刚落,身后传来稳重的脚步声——陆战野穿着洗旧的军绿常服,肩上扛着几卷旧帆布,布边沾着点油渍,额角也冒着汗,看着像一路赶回来的。

见院里的场面,他嘴角扬了起来。“张教授,一路辛苦。”他把帆布靠墙一放,“咚”地扬起些灰尘,“这是从部队仓库找的旧帐篷布,又遮阳又防雨,搭个简易棚,正好给这些种子挡挡中午的太阳。”

张教授上前摸了摸布,手指蹭过厚实的面料,点点头:“这布结实,比塑料布强,下雨也不容易渗。战野想得周到。”

他转头见星辰还盯着纸袋,就递过去一袋:“瞧瞧,和普通种子有啥不同。”星辰双手接过纸袋,指尖微微发抖。他把纸袋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有股淡淡的麦秆味,和家里粮仓的种子差不多;又轻轻晃了晃,里面“沙沙”响,跟有无数小生命在动似的。“张教授,它们在天上会不会害怕?”他突然抬头,一脸认真地问。

张教授一愣,接着笑了:“问得好!种子虽不会说话,说不定真‘记得’天上的情形呢。你好好照顾,它们也许就能长出不一样的样子。”这话让村民们又聊开了。王大爷拄着拐杖,慢悠悠说:“我活了六十岁,头一回见上过天的种子。要是以后板蓝根能长得更好,村里人看病也能多些方便。”

药厂的老药工陈叔也凑过来:“是这个理。去年冬天下雪,村里好几个娃娃感冒发烧,板蓝根熬了三锅就没了。这太空种子要是能多产,真是功德一件。”苏瑶把种子小心放进药房的玻璃柜,还找块红布盖在上面。“张教授,您放心,我们一定天天记,连细枝末节都不落下。”

她转身从药柜里拿出个新本子,封面上用红笔写着“太空育种观察日志”,“您看,本子都备好了。”

张教授凑近一看,本子里表格已经画好,第一行写着“日期、温度、湿度、生长情况”,字迹清秀工整,点头说:“苏同志做事踏实。对了,番茄种子得先泡温水催芽,板蓝根喜阴,要种在树荫旁边。

你们院子的土偏碱,记得掺些腐叶土,我包里带了些,这就拿给你们。”二柱子一听要干活,马上把锄头往墙边一撂:“翻土的事交给我!我家那两亩地,年年都是我翻,保证把土砸得比芝麻粒还细!”李寡妇也提着篮子往家跑:“我回家拿筛子,把土筛一遍,不能叫石子硌着种子!”

不一会儿,院子里就热闹起来:有人回家拿工具,有人去后山挖腐叶土;刘婆婆拄着枣木棍,挪三步歇两步,最后把小板凳往门口一放,喘得跟风箱似的:“我坐这儿,哪个鸡敢刨土,我敲它脑壳!”陆星辰抱着那袋番茄种子,蹲在药房门槛上,手指轻轻摸着袋上的小火箭。

他想起前些日子在公社图书馆借的《航天育种初探》,书页缺角的那段写着:太空回来的种子,有的长成傻大个,有的提前挂果,还有的病虫不啃,跟皮实娃似的,摔几跤反倒壮实。

当时他还在本子上画了个大大的番茄,旁边写着“要是能长这么大,就够全村人分着吃啦”。

“在想啥呢?”陆战野走过来,把一双布鞋放在他脚边,“地上烫,把鞋穿上。”

星辰抬起头,眼睛发亮:“爸,你说这种子会不会长出带星星味的番茄?”陆战野笑了,伸手揉揉他的头发:“这没准真会。但你得好好照料它们,跟带小弟弟似的有耐心。”

苏瑶和张教授正蹲在地上翻土,二柱子光着膀子抡锄头,汗珠砸进土里溅起细小的灰尘。

日头渐渐偏西,老槐树的影子越拉越长。张教授看了看天,从帆布包里拿出个玻璃罐:“这是赤霉素,发芽要是慢,就稀释了轻喷一点。我得趁天黑前回县城,晚了山路不好走。”苏瑶赶紧往他包里塞了两包刚晒好的金银花:“路上泡水喝,解暑的。等种子结果了,我们一定先给您送去尝鲜。”

星辰捧着那袋番茄种子,递到张教授面前:“张教授,这袋子……能给我吗?”

他指指袋上的小火箭,“我想贴在本子上。”张教授哈哈大笑:“拿去吧!等这种子长出好庄稼,你可得给我寄份详细记录,我还指望你的记录写报告呢。”

吉普车“突突突”地开走了,车后扬起的尘土里,还能听到张教授从车窗里喊:“记得浇透水!”星辰站在门口,望着车子消失在路尽头,手里紧紧攥着那个牛皮纸袋。

院子里,二柱子还在挥锄翻土,土块被砸得细碎,透出潮湿的土腥味;苏瑶把腐叶和原土混在一起,陈叔蹲在旁边,用手捏起一点土仔细查看杂质;李寡妇端来刚煮好的绿豆汤,一碗碗分给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