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281章 皇子实习

今年是景泰十八年。

太子朱见济20岁,二皇子朱见澄18岁。

现在,他们除了每天按时上课之外,还要到六部实习。

三皇子朱见潡由于年纪太小,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朱见济挑选的实习部门是礼部,他从小到大就对文化知识很感兴趣。

如果你让他背诵《帝经》,或许他背不出来。

但是你让他默写《诗经》,那是下笔如神速。

就连朱祁钰都打趣道:“如果你不是出生在帝皇家,或许能成为一名名留千史的诗人。”

朱见济则是摇摇头回复:“父皇,即便儿臣是太子,也能吟诗作对的。”

明朝文人对于诗词歌赋的态度,并没有唐宋时期那么狂热。

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八股取士的制度,专考四书五经,诗赋从此不再是必考内容。

既然都不考了,那文人也就没有了琢磨的心思,导致\"经义日盛,诗赋日衰\"。

除此之外,戏曲小说的兴起,间接的让文人将才华转移到新兴题材。

作诗,你除了可以装逼,能赚钱吗?

但写小说是真的可以。

据营部的统计,靠着连载小说赚取稿费的作者,目前全国多达2000万人。

最先带起这股风气的,莫过于天书阁。

天书阁特别预置一处区域,面积还不小,上面的书架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小说。

除了不能写当代(即明朝),其他朝代的历史,任你大胆发挥想象力。

最初,大都是类似《三国演义》这类的,夹杂着个人主观的非正史类型小说。

后来,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天才,写了一本《寻汉记》,穿越回去秦末,帮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收服匈奴,建立千年门阀世家的顶级爽文。

此书一经发布,迅速火遍圈内。

于是,一本本穿越历史小说出现了。

但是呢,这种小说看多了,总会产生审美疲劳,有些腻歪。

结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写他穿越到五百年后的未来。

又或者,从五百年后的未来穿越回来。

这尼玛,直接把朱祁钰给干沉默了。

心里想着:“朕难道暴露了?”

......

朱见济此次前往礼部实习,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加入基层,了解工作。

父皇给他们的任务依旧是有关于商业的,希望他们两人能够为六部扩充商路。

朱祁钰敏锐的发现,现在六部的收入高低,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天市坊”。

比如说,收入最高的,莫过于户部官吏,其次是工部官吏,接着是营部、兵部、礼部,倒数第一是刑部。

不过,刑部赚钱又不靠“天市坊”卖货,基本每个底层刑部官吏,都在外面有兼职。

没错,就是“状师顾问”,专门为平民老百姓解答《大明律》相关条例。

朱祁钰对此并不多加干涉,多多普及法律没有问题,反正你不要亲自出堂,或者帮人走后门就行。

如果有人胆敢知法犯法,抄家都算是轻判了。

民间检举的报酬特别丰富,只要有人举报,大理寺和御史台立即展开调查,一经查实,奖金最低都是千两起步。

不要小看了群众的力量呀。

礼部虽然有天书阁的存在,收入却不上不下的。

因为,天书阁能不能赚钱,全看科举,只有在科举的前一年,会有大量考生前来购买官方教材,打算临时抱佛脚。

所以,朱见济来到了礼部。

他是一个诗词歌赋的忠实爱好者,打算开办一期诗刊。

......

反观二皇子朱见澄 ,他另辟蹊径,来到了六部最穷的刑部。

刑部尚书那叫一个热泪盈眶啊,终于来人拯救他们了。

看着隔壁部的同事赚大钱,那叫一个心痒痒。

太好了,还是个皇子。

刑部尚书董方对朱见澄尤为热情,亲自拉凳子,倒茶。

虽然这是身为大臣应该做的,但这不一样,都是发自真心。

“二皇子,请问,有何高见?”

朱见澄一脸老道的回复:“董尚书,你相信孤吗?”

“二皇子的经商能力,老臣自然是信服的。”

在商圈混的人,都知道高端茶叶和景泰蓝这两件顶奢产品,究竟是谁的大手笔?

尽管董方不是商圈人士,但到了他这个地位,有些事情肯定知道。

“既然如此,董尚书,你愿意配合孤吗?”

“万分愿意!”

“好!”朱见澄“啪”的一声合上纸扇,轻笑道,“董尚书,你立即去民间广泛招募小说作者。”

“干啥?”董方有点懵逼,他堂堂一个刑部的,干嘛要用到礼部的手段?

“让那群作者写,刑侦小说。改编普法戏曲。”

董方是个聪明人,他一下子就懂了!再也不方了。

可恶,怎么之前没有想过这条路呢?

礼部能让人写小说,写那些什么“寒门小状元”之类的幻想型题材小说。

我刑部怎么就不行呢?

董方的脑海中,瞬间冒出来很多想法。

什么《大理寺神探》,《神探狄仁杰》,《重生之我是大唐小神探》......

刑侦小说的市场还是有的,在明朝以前,有很多文学典籍里都有此类内容。

比如说《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子产断伯有之狱\",通过分析死者伤口破获凶案;

《韩非子·内储说》\"董阏于察盗\",利用犯罪心理学破案;

除了史籍,民俗小说里面也有相关情节。

比如说《搜神记》的\"严遵辨哭\",以及《世说新语》的“周处除三害”。

到了唐宋时期,更加专业的探案文本出现。

《谢小娥传》,《折狱龟鉴》,《错斩崔宁》等等。

相关戏曲更是数不胜数。

只不过,因为景泰初年的《三国演义》此类历史小说霸占了市场,刑侦小说逐渐退出视线。

“绝对大有可为呀!”

董方由衷的感叹一声。

其实,朱见澄跟他的皇兄差不多,同样喜欢看书。

只不过,他看的都是小说,经常让太监出去天书阁借书。

看着看着,觉得这群狗作者写的一坨,然后自己动笔。

他用笔名“澄海山西”,写的第一本小说,名叫《灭宋》。

大概内容就是,一个穿越者利用未来知识,推翻宋朝统治,建立一个强大的架空王朝。

以大胆创新的脑洞,扣人心弦的文字,开创了未来穿越现在的新风向!

朱见澄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他很穷,他要筹备建造“环球游轮”的启动资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