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50章 土木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第50章 土木之变

作者:随波逐流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6:06:04

“嬷嬷,收拾下东西,该搬家了。”

吴宛筠愣了一下,问道:“钰儿,你这是何意呀?”

朱祁钰将圣旨丢过去:“皇兄让我去京师居守。”

所谓居守,就是当一个吉祥物,待在那里就行,直到圣驾回归。

如果真的有敌军来犯,其实朱祁钰也没有调兵权和指挥权,他最多就是上城墙鼓舞一下士气。

不需要做什么,你也不要做什么。

尽管圣旨中言辞客气,但,若是犯了出格的错误,说不定还会被清算。

朱祁镇或许不会,可是那个妖后呢?

接到圣旨的第二天,朱祁钰携母,带着简单的行李,上了车队。

而宋晟等人,他们等郕王殿下离开之后,才会赶往顺天府。

车队是由金吾右卫组成的,声势浩大,沿途中百姓见之,须跪拜行礼。

三天后,抵达顺天府。

“郕王殿下,居所到了。”

他们所居之地并不在皇宫,而是在宫外不远处的宅院里。

此处阁楼,平日里是用来招待外国使臣的。

吴宛筠皱眉,她对住的地方非常不满意,觉得被歧视了。

说实话,真不能怪朱祁镇,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是孙太后安排的。

朱祁钰轻笑一声,拍了拍吴宛筠的手:“嬷嬷,没事,这么多年,我们不也是过来了?”

对呀,又不是第一天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哪怕过年过节入宫请安,住的也是偏殿,隔壁就是冷宫。

这肯定不符合礼法的,但是礼法的最终解释权,在别人手里。

习惯就好。

吴宛筠看着儿子满脸不在乎,假装坚强的模样,不由得心揪,再次埋怨起自己那卑劣出身,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她不知道,朱祁钰是真的无所谓,反正不用过多久,自己就要进宫,再也不出来了。

朱祁钰负手而立,他站在阁楼上眺望北方。

“如果《明实录》没有胡编乱造的话,如今他们应该到了居庸关。”

“好戏,就要开始了。”

......

圣驾车队,在甲午日(七月十五日)从紫禁城出发。

“是夕,车驾次唐家岭。”——《明英宗实录》

查看地图,唐家岭在海淀区,距离故宫大约24.6公里。

一天行军这么长的距离,正常吗?其实还挺正常的,属于正常行军速度。

影视剧中,士兵俱甲行军的场景,纯属摆拍,现实中一般不会存在的。

“造甲,每副重二十四斤至二十五斤”——《明会典》

一副甲胄就这么重,士兵光是走路就耗费了大量体力,万一遇到敌袭,如何应对?

有个名词叫做“辎重”,不仅是运送粮草、火器、武器,还有甲胄的。

行军的时候,明军通常只会穿着轻便的布面甲。

这种行军速度,后勤“辎重”队伍,基本可以跟得上。

七月十六日,军队抵达龙虎台(今海淀区,距离紫禁城约47公里)。

七月十八日,军队抵达居庸关(今昌平区,距离紫禁城约56公里)。

行军速度明显放缓了,因为,昨天是太宗文皇帝的忌辰,龙虎台就在明十三陵附近,朱祁镇派官员去扫墓了,他自己没去。

朱棣:“真是孝死我了。”

军队抵达居庸关的时候,群臣上谏,希望皇帝在此处驻跸,休整大军。

朱祁镇却大手一挥,豪迈说道:“军情要紧,岂能懈怠?”

大家都无语了,你整天坐在龙辇上,当然不累,可苦了一群兄弟们呀。

七月二十二日,军队抵达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距离紫禁城约160公里)。

依旧,没有停留,继续北上。

为什么?

因为在出发当天,朱祁镇就收到宣府总兵杨洪的奏章,说瓦剌人已经将马营围困三日之久,将河水断绝,营中无水。

而马营距离宣府,大概只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

朱祁镇迫不及待的想要立功,所以没有选择驻兵,哪怕天降大雨,也要坚决北上!

七月二十三日,明军抵达鸡鸣山(今张家口下花园区),王振让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留守大本营。

也就是说,朱祁镇要带着一批人马打算前去迎战瓦剌,何其勇猛?

后续记载了钦天监正彭德清的劝阻,希望皇帝不要再领兵向前了,。

随后,连续几日,天象不祥,乃大凶之兆。

“癸卯(七月二十四日),金星犯亢宿南第一星。”

“甲辰(七月二十五日),黑云一道......南北亘天,徐徐北行。”

“丙午(七月二十七日),火星犯土星。”

众所周知,古人特别信这个,种种迹象,都表明前方危机重重,不宜再进。

八月一日,明军抵达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距离紫禁城约320公里)

《明英宗实录》里记载:“自出居庸关,连日非风则雨。及临大同,骤雨忽至,人皆惊疑,振遂议旋师。”

不仅是天象不祥,让众人心生不安。最关键的是,一直下雨,严重影响了“辎重”行进。

所以,打算班师回朝。

......

在七月二十七日,明军还未抵达大同府,在附近的阳和城\/南(今阳高县),发现“伏尸满野”,众益寒心。

这一幕不仅把朱祁镇这个养尊处优的皇帝吓到了,还把一众大臣吓坏了。

正常来说,应该这时候就应该吓得要回家了吧?

尸体遍野,意味着仗已经打完了,明军败。

而军队依旧前行,直到大同府,是不是可以推测,朱祁镇强忍着害怕,他执意前进,就是想找瓦剌大军大干一场,以示君威呢?

妈的,好不容易出来一趟,结果一箭未放,一敌未杀,一炮未轰,于朕,于大明,简直是奇耻大辱!

因此,在大同府没找到敌寇,再扭头回去宣府,是不是就非常合理了呢?

而王振说的那句话,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时群臣反对,用“天气不好”、“粮草不足”、“将士疲惫”等等一大堆理由,企图说服皇帝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这时,王振就站出来,帮明英宗圆场?

“哎呀,爷爷之所以选择改道宣府,是因为心疼奴婢家乡的庄稼呢。”

.......

明军要回城了,朱祁镇屈辱下播。

“庚申。车驾将发宣府,谍报虏众袭我军后,遂驻跸。”——《明英宗实录》

八月十一日,军队还没抵达宣府,这时候,明军后部遇袭,只能原地驻扎。

明军设立有专门为了防范偷袭、探查敌情之类任务的塘报骑兵,跟斥候差不多。

不管兵分几路,每一路都要设置二十四名塘报骑兵,确保前路没有敌军埋伏。

瓦剌很聪明,他们应该是知道明军这个配置,因此等你们走过去之后再来偷袭。

朱祁镇兴奋的站起来,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于是,他大手一挥,立即下诏。

“恭顺侯吴克忠,速率三万官军,前往诛灭鞑贼,势必保护辎重!”

“臣,领旨!”

不仅是朱祁镇憋着一口气,其实这群武勋,同样如此。

桀桀桀,瓦剌人,终于抓到你们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