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43章 阻止下西洋

正统十三年,夏。

“殿下威武!”

郕王府的后山,朱祁钰在那里建了个靶场。

最近两年,他模仿现代复合弓的分层结构,重新打造新式武器。

古代弓多为反曲弓,作用于箭的力量,是突然的和递减的。

复合弓却不一样,它的加速力量是由小到大,逐渐到达最高阈值。

因此,有效射击距离也相应加长,箭的离弦速度更快,飞行轨迹更平直。

又因为复合弓两端偏心轮的杠杆原理,一百二十斤的弓,只需要二十四斤的力,就能维持满弓状态。

【根据《明会典》推断,明朝一斤比现代略重,1斤=590克。】

这里有个意识误区,并不是说拉满百斤弓,只需要二十斤的力,你拉满多大的弓,需求的力量还是不变的。

可能复合弓会稍微省力,比例在60%-80%之间。

而是维持满弓状态,相比古代反曲弓,会更加省力。

有什么用呢?你可以不慌不忙的瞄准目标,专治手抖。

复合弓更强大的秘诀,就在于两端的偏心轮,由两个同轴的一大一小偏心轮固定制作而成,转动时同步。

主弦缠在大轮上,有两根副弦,一端缠在小轮上,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偏心轮的轴上。

当你拉动主弦的时候,大轮会同时带动小轮将两根交叉的副弦拉紧。

简单来说,利用杠杆原理的同轴齿轮原理大小齿轮不同传动比原理,大的偏心轮转动可以理解为一个杠杆,同轴的小偏心轮会同步运动,而不同大小的偏心轮会造成力的不同传动比,就能形成小力被放大的奇效。

复合弓的构造并不复杂,算得上比较容易在古代复刻出来的装备。

电视剧《庆余年》里便有体现。

可谓是穿越者必学技能,不比你研究火药更简单些吗?

前世的朱祁钰,由于家庭环境优越,他自然玩过复合弓。

不仅捣鼓出复合弓,还有复合弩。

【复合弩参考图】

同时,他又根据枪械的自动射击原理,改装出复合连发弓\/弩,增加自动推箭,自动上箭的功能,箭匣最多可装载七支弓箭。

......

“殿下,这武器好生威猛。”

宋晟忍不住惊叹道,复合弓的箭速,比过去用的反曲弓,快上1.5-2倍。

最恐怖的是,穿透力十分惊人。

加上瞄准刻度,从今以后,百米穿杨真的不再是梦。

他严重怀疑,手上这把奇形怪状的弓,是不是能射穿甲胄?

答案是肯定的,真有人试过。

哪怕朱祁钰无法用古代工艺完全复刻现代复合弓,威力会相对削减,但是一箭破这个时代的甲,还是能够轻松做到的。

本来,宋晟等人还在疑惑,练习“单兵战术”的作用,感觉不大。

但是,今日之后,他们细思极恐。

若是夜间隐蔽潜入敌方阵营,凭借这些先进武器,真的能实现斩首行动!

如今正值大暑,尽管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依旧烈日炎炎。

十四个大男人毫不避讳的脱掉上衣,光着膀子训练。

经过三年的魔鬼训练,他们都成为了肌肉猛男。

朱祁钰完全是按照现代特种兵的规格去锻炼他们,不仅力量强悍,而且身法灵活,到底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拭目以待。

单挑两三个石亨,应该不在话下。

这时,一只黑鸟落在树冠上,宋晟一眼便注意到,他吹了声口哨,稳稳将黑鸟接住。

“殿下,阿铭来信了。”

宋晟将纸筒递过去,他没有看,也知道是弟弟的飞鸽传书。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们都知道,在郕王府大概豢养了二十多只信鸽,黑色这只信鸽,就是宋铭专属。

朱祁钰接过纸筒,展开一看,嘴角微微上扬。

“阿铭晋升为千户了。”

“真的吗?”宋晟和宋晨两兄弟脸色大喜。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在锦衣卫再进一步,没想到自家弟弟,才三年时间就受到指挥使赏识。

百户是正六品官职,千户是正五品官职。

锦衣卫的人数不设上限,如今共有三万多人。

而真正办事的,只有五千余人。

千户,顾名思义,管理千人,可想而知,宋铭的含金量。

“你们自己看看吧。”朱祁钰将信件递过去,宋晟兄弟连忙凑上去看。

其余十一名队友纷纷过来恭喜,他们也是宋氏族人,只不过,不是宋铭一脉的。

茂州宋氏没有嫡系和旁系之分,家族氛围挺好。

......

朱祁钰突然想起一人,开口问道:“许久未去宋氏,孤记得,你们族里似乎有人中了三甲?”

“回殿下,确有此人,他名为宋培。”

“算起来,他的丁忧之期,快要结束了吧?”

丁忧二十七个月,如今三年之期已过,时间过得真快。

朱祁钰无法在朝堂上安排亲信,所以他对宋培的期望值挺高的。

“呃——”宋晟欲言又止。

“殿下有所不知,他们家又办白事了。”

“???”

“离世之人,正是其父续弦。”

朱祁钰愣住:“孤记得,那名女子嫁入宋氏,不是才年方十八吗?怎么会?”

“不知。”宋晟苦笑,“兴许是,人有旦夕祸福吧。”

朱祁钰表情怪异,他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荒唐的想法。

坏了,不会自己都当上皇帝了,这小子还没去赴任吧?

.......

正统十三年,夏末。

朝堂上,朱祁镇有精无彩的听着群臣汇报。

每天都是说着那些内容,大同小异的,换作谁都觉得无趣。

没办法,不能责怪群臣,由于王振施压,导致臣子们不敢畅所欲言,只能挑些好听的话。

朱祁镇主动问起:“前些日子,朕令聚佩率十五万军士,南下麓川讨伐思氏政权,可有出发?”

正统十三年三月十七日,明英宗赐都督同知聚佩\/平蛮将军印,封为总兵官,集南京、云南、湖广、四川、贵州共十五万军士三征麓川。

如今已过去两三个月,一直无人汇报近况,想必是已然出发了。

朱祁镇突然提及此事,说明他对麓川战役非常重视。

毕竟投入过大,将国库清空大半,若是没得一个成果,沉没成本太恐怖了。

大明经受不住如此沉重打击,他也丢不起这个人。

于是,朱祁镇索性梭哈,再度投入大量兵力,势必踏平麓川。

兵部尚书邝埜拱手道:“禀万岁爷,前日已出发。”

现在,一朝同时存在两位兵部尚书。

一个是在京师的邝埜,另一个则是在麓川指挥作战的王骥。

王骥,永乐四年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后来在宣德九年,正式升任为兵部尚书。

正统六年,朱祁镇任命蒋贵为平蛮将军,李安、刘聚为副,由王骥总督军务。

让一个兵部尚书前往前线总督军务,这个行为本来就耐人寻味。

也许有人会说,王骥只是作为一个兵部尚书,去负责调动粮草。

然而,无论在《明实录》还是清修《明史》中,王骥表现得不太像身处后方的文官,更多是扮演指挥作战的将领形象。

最终,王骥也成为了明朝首位,且是为数不多的三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官。

跟他的成就比起来,于谦算什么?

真别把“自始文臣掌兵”的黑锅,一股脑全部赖在于谦身上。

客观来说,若是真的要查史清算,王骥才是明朝第一位“掌兵”的文官。

于谦仅仅是暂时指挥作战“京师保卫战”,时长才一个月,而王骥在麓川征战七年,军中威望远非于谦可比。

王骥参与“夺门之变”,披甲上阵,英勇护主。

朱祁镇复辟后,将王骥儿子封为京师指挥佥事,王骥复任兵部尚书,并且加勋奉天翊卫,身兼文武大权,从此立起典范。

而“大阴谋家”于谦呢?此时此刻在狱中念着《石灰吟》等待斩首呢,虽然《石灰吟》据传也不是他写的。

所以——

......

“还有事请奏吗?”朱祁镇环视一周,见无人应答,微微皱眉。

“那好,朕便提问一事,五年前,朕命令建造的下西洋海船,可有完成?”

工部尚书石璞上前一步,答道:“禀万岁爷,海船既造好,不过——”

“不过什么?”

“福州府前段时间,发生民变,此时此刻,怕是不宜下海。”

朱祁镇满脸怒容,大拍龙椅呵斥:“此番重要之事,为何不早与朕言明?”

在正统十三年,明英宗确实打算派遣指挥使马云效仿郑和下西洋的。

好巧不巧,就在四月份,邓茂七和陈政景举兵起义,杀死当地官兵、巡检和知县,攻取沙县等地。

有些人就认为,所谓民变是文官集团的阴谋,目的是为了阻止下西洋。

文官不希望皇帝派人下西洋,是真的,但邓茂七的兵变,了解过来龙去脉后,谈不上阴谋,只是巧合。

邓茂七兄弟本是佃农,赣州府人,因不满地主欺压,错手杀死,逃亡到福州府,更名重新做人。

本以为生活会变好,没想到福州府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更加严重。

佃农不仅要缴纳朝廷沉重的税务,还要给地主“送租”,地主与当地官吏勾结,租息年长好几倍,过年过节还要无偿贡献鸡鸭等“家牲”。

从小就有正义感的邓茂七,号召废除“冬牲”、“送租”,得到一众佃农积极响应。

官府前来镇压,邓茂七拒捕,还打死了兵士,后来沙县县令亲率三百官兵围捕,结果全军覆没,县令和巡检都被杀了。

于是,邓茂七歃血为盟,正式发动农民起义,口号是“劫其富民,尽杀之”。

前因后果很简单,跟“阴谋论”扯不上关系。

再说了,沙县距离海港有多远,可以自行查询地图。

不过,虽说没有关联,工部尚书石璞却以此做文章,明里暗里表达出诉求,阻止朱祁镇派人下西洋。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可能跟王振有关。

因为,原本的工部尚书王卺没有对王振阿谀奉承,饱受侮辱后,愤然辞官,于是舔狗石璞上位。

至于王振为何会阻止,或许他本来就干着“走私”的活,下西洋要派兵吧?万一查账,他向瓦剌走私武器装备的事情东窗事发,真就严重了。

其余文官一听,既然有人站出来阻止皇帝下西洋,为了保障自身利益,立刻附和。

明英宗无可奈何,只好作罢。

虽然暂时平息了“下西洋”的冲动,但是他非常生气!

“兵变如此重要大事,何故不早日告知朕?”

兵部尚书邝埜心中呵呵冷笑,关于此事的奏章早已上报,你身为皇帝看不到,可与我无关呀。

要问,就去问你身边那位吧。

王振脸不红心不跳的站在皇位身边,他料定邝埜不敢直言,所以有恃无恐。

果然,邝埜怂了,他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说一时疏忽。

主动担责或许还能活命,大不了降职罢官。

若是惹怒了王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估计当天晚上,锦衣卫就到他府中送温暖了。

孰轻孰重,邝埜分得清。

.......

话说最近三年,朝堂众臣真是如履薄冰。

他们生怕说错一句话,从而惹怒王振,前车之鉴真的不少。

听说锦衣卫来了个猛人,他冷血无情,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毫无怜悯之情,简直是一个杀戮机器。

最关键的是,若是死了,那便白死了。

也不知道皇帝知不知晓,反正从未有过制止,相当纵容。

这就造成了如今的现状,朝堂之上,无人再敢纳谏。

不管皇帝说什么,不管王振说什么,点头就完事了,不要试图反驳,铁定没有好果子吃。

什么忠义为国?一边去,哪有小命重要呀?

朱祁镇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尽管有时候会觉得无聊,但是,皇帝不就应该一言九鼎吗?

王振所为,正合他意,深得他心。

东厂和锦衣卫,就应该这么用,否则,如何能保证皇帝的威严?

......

郕王府,后山。

宋婉珺端着糕点来到练习靶场,她全程低头,不敢仰望夫君健硕身躯。

其他人知晓她要上来,早早的穿上衣裳。

郕王殿下无所谓,他们可要注意些仪容仪表。

也就只有宋婉珺有资格上山,汪苁露和杭语清都被禁止,而吴宛筠从来不管。

因为,她是宋氏族人。

“殿下,以及各位兄长,食膳来了。”

朱祁钰打开盒子,惊讶道:“哟,京八件哦?你做的?”

“嗯。”宋婉珺低头应答,小声说着,“最近学的。”

朱祁钰浅尝一口,味道正宗,让他情不自禁想起前世。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