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土木堡之变后,我发动夺门之变 > 第104章 江南势力,准备接招吧!

“这就成了?”朱祁钰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他原本以为,哪怕自己给了徐乐池这群人参考答案,摸索出解题过程,最快需要一年半载吧?

这可是理工科的题目啊,不是文科那种,给你上联让你对出下联的题目。

徐乐池心情忐忑,他还以为皇帝不满意呢。

“陛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尽管与我们说。”

朱祁钰一时语塞,他问道:“你们做出来的蒸汽机,最长能运行多久?”

“回陛下,眼前这台第九代模型机,在送往皇宫之前,已经持续运转半月。”

“啊?”

蒸汽机能一直保持运转,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蒸汽。

因此,徐乐池在水箱里增加了一个装置,利用水流压强原理,一旦内部水平面低于多少阈值,就会自动添水。

得益于钨钢的耐高温特性,哪怕蒸汽机运行再久,都不会发生金属变形。

至少,一个月是能支撑得起的。

朱祁钰弯下身子,目光灼灼的盯着眼前这台迷你蒸汽机。

他明白,这玩意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现代的时候,朱祁钰就一直在设想,如果蒸汽机技术被明朝工匠率先攻破,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让华夏成为全球首个工业化国家的前提,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采纳并推广。

否则——

蒸汽机实在太恐怖了,能让传统的手工业向机械化生产转型,能极大的释放了人力成本,以及提高商品生产速度。

要么蒸汽机被朝廷封杀,先进技术会泯然众人矣,消失在历史的尘埃。

要么,被民间商贾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牟取暴利。

最终会像西方那样,会严重威胁到皇权的统治,搞出什么君主立宪制。

以上只是假设。

......

如今,蒸汽机诞生了,还是诞生在自己统治的朝代!

朱祁钰忍不住嘴角轻扬,他要开始建设一个崭新的时代。

谁说大明不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如果,获利者是朝廷呢?历史是不是可以被改写?

朱祁钰的脑海中,瞬间迸发出一系列计划。

他暂时不打算将蒸汽机技术推广出去,先牢牢掌控在朝廷手里,利用强大的工业基础,将天下财富重新洗牌。

“江南士绅商帮,朕要你们全军覆没!”

后世历史学者曾有评价,江南势力是导致明朝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江南科举录取率极高,导致朝中在任一半以上的士大夫,都是出自江南。

根据《明实录》记载,正统年间一共开科6次,录取进士600余人,其中江南进士约占50%-65%。

得益于江南经济发达,书院林立,科举应试文化风气浓郁。

光是苏州府,一府进士的数量,就超过北方数省之和。

这是非常夸张的数据,可想而知,江南士大夫在朝堂上的势力有多大?话语权有多重?

在万历皇帝以后,江南士大夫控制朝堂,更是诞生出“东林党”,满朝文武70%的官吏,都是出自南直隶、浙江、江西区域。

如果他们只是老老实实的参加科举,左右朝政也就罢了。

问题是,江南士大夫已经形成“官商一体”的家族网络。

最初通过免税特权,大量兼并土地,控制民间佃户和农产品贸易,贫富差距悬殊,激化社会矛盾。

盐政、漕运等关键部门被江南势力渗透,官商勾结,**横行。

到后面,演都不演了,徽商控制两淮盐场,朝廷盐税收取遭遇巨大阻碍。

垄断丝绸行业,先扼杀朝廷下西洋的举动,然后自己出口海内外,赚取惊人财富。

江南财团建立的钱庄、典当行遍布全国,甚至还反过来向朝廷放贷,万历年间,朝廷就有向徽商借款发军饷。

由于海外走私业务渐盛,部分江南海商与倭寇、荷兰人合作,甚至资助沿海叛乱(如汪直、郑芝龙等)。

你以为戚继光灭的倭寇,实际上,倭寇大军里面,很多人都是明朝海盗。

《嘉靖实录》记载:“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这群海盗,都是被江南财团养起来的狗。

正因为江南人的贪婪、保守和党争,严重削弱了明朝的财政和治理能力,他们掏空了国家,却不愿意承担责任。

虽然谈不上绝对的罪魁祸首,但是脱不了干系。

.......

尽管江南势力目前对朝廷的威胁不算大,但是朱祁钰身为穿越者,他必须要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有人说,可以效仿朱元璋,打压江南豪强,拒绝录取江南进士呀。

可是这种做法,是治标不治本的。

朱祁钰想到的最佳办法,就是直接斩断江南势力的根基。

你们不是喜欢赚钱吗?你们不是喜欢官商勾结吗?你们不是喜欢走私、贩盐吗?

抱歉,朕有蒸汽机了,从今以后,你们江南势力一分钱也别想赚!

前面提过,现在的国库早已空得能养鸡。

再被朱祁镇这么一败,皇家更是穷得揭不开锅。

朱棣开启的郑和下西洋,除了宣扬大明国威,殖民东南亚之外,本质上是为皇室赚钱。

永乐年间,通过西洋之行的吸金,总共为皇帝赚取了黄金七十二万七千四百余两,白银一千二百七十六万四百余两。

这只是明面上的数据,还有其他奇珍异宝呢?它们也可以当钱用。

比如说朱棣就曾经在国库空虚的时候,用胡椒以折俸的方式,充当官吏的月俸。

在苏门答剌,一百斤胡椒用一两银子就能买到,回到明朝后,一百斤采购价涨到二十两!

那官吏有没有意见呢?肯定有。

虽然胡椒是硬通货,无论如何都能在市场上卖出去。

可是,你要知道,郑和六次下西洋花的是户部的经费,结果钱全被皇帝挣了,不纳入税收。

你说那群官吏心里会舒服吗?

在他们看来,郑和是挣了钱,肥的是皇帝,并非他们自己。

君子患寡而患不均。

还有,因为郑和船队的大量进口,导致胡椒贬值,而朱棣依旧以下西洋之初的物价发放,意味着官吏拿到的工资,直接缩水一半。

这特么不是相当于变相降薪吗?

不过呢,文武百官可不敢喷朱棣,明太宗何许人物?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你的十族!

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自知实力不行,还有汉王在一旁虎视眈眈。

要想维护统治,只能讨好这群官僚,便暂时停摆。

由于大明连续好几年都没有当世界警察,海外势力就会觉得明朝不复往日荣光,上贡的使者越来越少。

明宣宗朱瞻基上位后,他一看,觉得不行!

皇爷爷当年可是万国来朝,自己怎能没了先祖荣光,于是重启“下西洋”业务。

结果没想到,郑和死在路上。

其实朱祁镇也想过下西洋的,因为三征麓川耗资巨大,结果好巧不巧,福州府发生民变,只能剑指明年。

这一指,就指到了S7,朱祁钰登基了。

反观朱祁钰,他在上位后,并没有表示出任何想要“下西洋”的冲动,让文武百官非常放心,觉得这皇帝好啊。

谁也不知道,朱祁钰在背后酝酿着。

文官集团在看到武勋集团遭受巨大削弱时,满脸笑嘻嘻。

完全没想到,现在皇帝要开始对他们抽筋挖骨了,祖坟都给你掘地三尺。

咱们说好的,可不要喊疼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